分享

脉诊在诊疗中的指导意义

 经方人生 2023-04-21 发布于四川
想聊脉诊很久了。
之前有位患者突然问我,看中医需要说话吗?把我一下问懵了,一时竟无言以对。片刻跟那位阿姨解释说,医生凭脉论症,如果对,您点头;不对,您答否;没有说的,您补充。把现在最困扰的情况及需要医生解决的问题表达清楚,才是有效的沟通,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诊疗。
身边有几位同事在学习一种脉法,是由某位教授研究发明的、独特实用的脉诊体系,通过脉诊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号出结节、囊肿等。许多学员为了进一步深造学习此脉法,花费了不少个W。兴趣爱好使然,付费学习无可非议。因没有深入的学习过,不妄议此脉诊在临床诊疗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脉以候阴阳,但是阴阳常常让人觉得很缥缈。通过脉诊可以感受到病情的表里寒热虚实,但是摸不到头痛、胃痛,也摸不到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常人往往就诊时的心里预期是,胳膊一伸,三指一按,那病就出来啦。医生不是大圣,做不到悬丝诊脉,也不是武侠世界里的得道高人,没有那么神秘虚幻。
患者闭口不言,如果能说出他/她的一些症状,的确很吸粉。但是脉象因人而异,可以一脉多证,也可以一证多脉。不同疾病对气血影响可能是相同或不同,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对气血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脉诊具有相对性。
四诊讲究望闻问切,一位临证多年的医生,经验丰富,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比较熟悉,病情开始如何、当下如何、以后如何了解的较为清楚。一位病人从进诊室到坐下,尽管未开口,也尚未诊脉,其实已经给医生许多的信息了。病人的性别、年龄、高矮、胖瘦、肤色、形态如何,眼看耳听手触诊进行综合分析,大致就对患者的情况有了几分印象。最后通过详细问诊,参以舌脉,辨证论治。
脉象主要按有力无力以断虚实,有力而大为实,尽量不用温热补药,否则易犯实实之戒;无力而小且细为虚,可以投予养血益气温阳,慎用苦寒活血通泄攻下之药,以免犯虚虚之戒。《医学秘旨》:“问病然后察脉,以病合脉,其脉得,其病亦得”。脉的号出需要与病合参。
王幸福老师在其著作《医灯续传》里介绍了他脉诊的临床经验,诸如右寸沉无易患颈椎病;双寸浮滑有力多见头部火旺;双关如豆,肝胃不和,柴胡剂处之;右关沉弱多见脾虚;脉弦细如梗必见肝病;左关洪滑有力必见肝郁火盛;男子右尺滑数多见下焦前列腺泌尿系统症状;女子右手尺不足,沉弱者,兼舌淡胖,不论有无瘀血,则必有少腹冷,腰寒凉,白带黏少而清稀,此为子宫虚寒,易用仙灵脾、小茴香、高良姜、苍术及熟地、牛膝、菟丝子、枸杞子,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瘀血加桃红等,据脉用方施药。四诊合参确定寒热虚实,处方用药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会出原则性问题。
《大医精诚》:“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