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导

 玖壹聚 2023-04-22 发布于河南




特定环境的的特定话题才会有相对正确的结论,抛开具体情况去聊标准的正确性,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晰瑞

即便是牛顿定律在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领域也是不适用的,更何况其他。人们总是容易被说服,含蓄点说是教育,直白点说是洗脑,现实生活和现实表达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回事,用一些看似逻辑自洽的道理去告诉别人怎么做,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待商榷,更何况那些表达出来的内容呢?

一些经典理论自然是要明白和知道的,毕竟一些行为的本身还是要有理论作为支撑的,这也是很多经典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借助于当代媒体平台,很多话题和引导中夹带私货,让人不知不觉间被浸染,并不是大多数人觉得对的就一定是对的。

群体性的社会生活,很多时候由于多方面的考虑需要拍手并且随声附和,但与此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章程,“向来如此,就一定是对的吗?”

而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借助于大数据的筛选,一些推荐机制本身就带着特定方向的引导,尽管平台本身可能是出于用户留存的目的,但这种行为背后却也在无意间形成了某种意志和情绪倾向的引导,从接触到认知,从相信到坚信,个人想法在不知不觉间被篡改,甚至还会在自我认知中不断强化,觉得那并不是外界的引导,而是自己悟出来的。

行为改变的前提从来都是思想的改变,所以我尽可能的避免一些热议话题去撩拨自己的情绪,无论是看似有道理的判断还是社会热点,不在其中,不要带入太深,各自情况不同,完全不值得去感同身受,对于谁,我都想说的是不要那么容易被说服,这样反倒显得自己太随意,随意跟随性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表面的工作还是要做到,无论是理解还是礼节,社会上的约定俗称,没有必要个体对抗,本身也是抗不过的,如果有一个人说你是错的,你尚且会反驳,两人说你不对,你可能会思考,但如果三个人,三十个人,三百个人都说你是错的,你肯定会自我怀疑:“难倒我真的错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以对抗这个世界的勇气,保持个性本身就意味着成本和不痛快,当一些话题慢慢的被一些现实敲击,在某个年龄也就会明白,那些年教会自己的从来都是经历而不是道理,比如人们渐渐明白“勤劳致富”只是无数种可能中的一种,也有其适用范围,比如人们渐渐明白“出身有时候真的比努力更重要”,比如人们开始觉得罗曼罗兰所谓的“英雄主义”似乎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我当然不是要跟你说这个世界是怎样的黑暗和不公,一些事情自己体会就行,没必要太过认真,也没必要太过较真,只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我很反感那些所谓的“人生导师”,告诉你所谓的“未来”,所谓的“成事”,所谓的“名利浮云”······

人还是要现实一点,可以被有节制的引导,但不要被误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