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你还会看医生吗?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自5月28日至今,一个半月过去了。母亲的肩痛仍没得到有效治疗,而这一个半月里,我们每周都在跑浙医二院,我自己的膝关节病也在这一个半月里反反复复,甚至还加上踝关节的肿痛。

这段时间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我不会看医生了,尽管我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医院,我却越来越像个白痴。

从头开始说起吧。老家带来的诊治资料提示我:母亲是『颈椎病』(老家看过的医生也没有任何一位注意到母亲的肩关节痛,尽管母亲一再跟他们说起)。我想,颈椎病自然是看骨科,为了尽快有效治疗,托人在浙医二院骨科加号看病(这是第一次就诊),骨科医生看了颈椎片子,简单问了病情症状后,按照颈椎病开了一周的药物(尽管母亲和我都曾跟医生说到肩关节痛,却没有引起医生一丝一毫的注意)。

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没有任何缓解,我们想:是不是上次的医生能力和水平有限(住院医师),换个专家看。骨科专家相当多,我们为了尽快治病,自以为是地挑了一个级别不低的专家。这次的医生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看病仔细,态度也和蔼很多,他认识到母亲的病并非来自颈椎,而是单纯性肩关节疾病。开了一周的口服药,还说口服药没效果的话,隔周在肩关节做封闭针治疗,还说,封闭针打完肯定药到病除。

几天后,我在医院的官方简介上看到该专家『擅长脊柱常见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规范化诊治,擅长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一周后,口服药没有疗效,到医院打了封闭针。这次药物效果不错,但仅仅维持了一周,母亲的肩关节又是疼痛难忍。

还要去看医生啊——但是选择什样的医生呢?反反复复思考这个问题,再反反复复网上认知那些专家们的简介。两天的琢磨之后,回想到前次医生曾说过,母亲的肩关节痛可能是运动损伤所致——选择这方面的专家吧。

『擅长骨关节常规疾病诊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新换的专家简单问诊和局部检查后,开出一张磁共振检查单。

一周后才能做检查,我们回家等着。检查报告单出来后,继续看医生。开单专家看了片子后直接推介给另一名专家,网上简介说『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骨科创伤的诊治。』

昨天下午看了这最后一位专家,开出若干检查单,检查结果要下周出来,我们依然在等待和寻觅……

这一个半月的曲折经历后,我才发现如今的精细分工让患者和家属无所适从。如果没有对医院有些认知并且识字的子女,母亲在这个城市只怕根本无法看医生。

这样的发展究竟是悲还是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