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松年与仇英 『渭水飞熊』与『桃花源』(100之46)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这是来自南宋和明代的两幅山水人物画。从它们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变化呢?

『渭水飞熊』是一个传说已久的故事:西伯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梦里出现一只长了两个翅膀的老虎,老虎来到大殿里看着他。周公为他解梦说『虎生双翼为飞熊』,您很快会得到贤人的。

后来西伯侯在渭水河畔遇到姜尚,开启了一段历史佳话,并在绘画中经常出现。而姜尚字子牙,道号飞熊。

南宋刘松年的『渭水飞熊图』正是这个题材,他很巧妙地将人物故事融入山水之内,创造出一幅典雅富丽的青绿山水卷轴,该画为绢本,横384厘米,纵30厘米,现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也有人说这是明代的伪作)

如果说『渭水飞熊』是关于君臣的故事,『桃花源』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一个打鱼人误入『桃花源』,他在这里所见所闻成为一个美好的故事。明代画家仇英的『桃花源图』是中国画史上流传较广的佳作,而且也是青绿山水卷轴,纸本,横472厘米,纵33厘米(仇英绘有多幅这个题材的作品,这里介绍的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现在我们看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同时打开这两幅画,『渭水飞熊图』典雅富丽、工整精密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震撼;而清新自然、画风简约的『桃花源图』则给人是喜欢的情感。

再看细节:

『渭水飞熊图』的山石勾勒线极为讲究,画家还用墨笔加重了石纹,再加上大面积完整的用色,以及颜色深浅的处理,使得山石具有很强立体感。而『桃花源图』里,画家只是用墨笔大体勾勒山石的形状,石纹和皴笔几乎没有,设色也极简约,不止没有完整的用色,还故意留出部分白色石面,彰显对比和变化。用色比前者少而浅淡。

树木的画法和设色也有很大不同。『渭水飞熊图』里,画家精心描摹,强调树干树枝的立体效果和苍劲古秀,茂密工整的树叶体现皇家威严气息;而『桃花源图』里树的枝干是清新的,赭石成为主色调,墨笔的勾皴与赭石的亮丽对比强烈鲜明。树叶的画法强调秩序性和层次性,不再像前者更关注整体。

这两幅作品里『人物』的画法也大不同。『渭水飞熊图』人物身体比例协调,画家十分注重神态、面容、动作,服饰各方面的不同,使人有具体生动之感;「桃花源图」简略的勾画,人物体型不协调,服装用色上不再那么讲究有些人群几乎统一为白色,使人物看起来单薄简略。

从宋代到明代,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宫廷风格逐渐淡出,流传更广的是类似仇英这样的简约清新,而绘画也更加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一直延续下去,中国画还有更大的变化,并且有位重要人物领头。这个人是谁?他又做了什么?且听下回。

一张图片重复了,撤回没操作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