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环桩之步法探微

 成中行 2023-04-22 发布于山西
文章图片1

作者:许智明

循经太极拳之父李兆生先生在其文《先求于形 后求于神》中,明确提出了太极拳需要锻炼的具体内容:“抻筋、起脚、轉腰、移胯、齊肩、垂肘、展足、舒胸、納氣、行血、推脈......”等。其中移胯是重要的修持内容,也是循经内炼的关键。

不能移胯,就会出现气血上浮,身体在锻炼中出现上下的浮动,不能使下盘的腰腿稳固,练拳就没有根,不管练拳多少年,也难窥门径。

首先,什么是移胯呢?

简单的来讲,就是胯在行拳过程中,能够产生左右横向移动或以腰为轴的旋转。就是说在练拳过程中,动作的横向移动和进退中,腰为主宰,两胯能够阴阳转换,出现气血随动作而阴阳周注。这就是腿部分清阴阳的过程中,究竟是左胯为实右胯为虚呢,还是右胯为实左胯为虚,或是两胯之间均衡,太合状态呢。

拳谱上说:“腰腿求之。”腰腿的关联在胯,如果胯不能灵活,不能移动,就会出现僵硬,无力,运动死板。就会是劲不能转换,气血不能循经,如若呆滞又坚持,长此以往,会造成腿膝受伤。

如何才能做到很好地移胯呢?

在循经太极拳的修炼体系中,有小炼形功夫,起到抻筋拔骨,宣和气血,分经流注,开关展窍的作用,可为太极拳的架子和循经内炼打下基础。而对于移胯的锻炼,小炼形中的跨虎横云是其重要的专修外,可以立竿见影,开胯活腰,在传统武学中,称之为跨虎步。

在武当混元四手专修玉环桩中,其步伐的修持,就是在进退中,既有横向的跨虎步,又有前后的以腰为轴的旋转,形成了寓曲直转换于龙行虎步之中的精妙变化。

所以,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真阳先生在教授玉环桩时说:“两足平行,如踏在两条铁轨上。”这就是对玉环桩步法精确描述。即是在向前迈步的同时,步要向斜方向横出迈出,前后两足不可踩在一条直线上,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迈步方向与支撑脚脚尖方向大约呈45的度。身体向前,两个脚基本平行,所以,两脚就像是始终踏在火车铁轨上一样。

这样两个胯就前后左右都有了活动余地,自然随进退转折就有了胯部的动作,同时也有助于打开重要的内家所说的阴跷库会阴穴,为养生丹道的修习奠定基础。

具体的两足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2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丽龙含珠,后腿虎坐则后腿踏实,而前腿为虚,可以灵活的进退,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为宗风脉传的凤点头。前腿向前迈出,前足放平,为虎踞。前腿肝脾两经得到舒展,宣和经血筋骨。而后玉虚呈华,极而变化,前腿变屈踏实,而后腿变虚,形成前腿弓后腿蹬。就是龙行的变化,传统武学称为虎跃龙争,虎换龙。能如此,则两足自然产生虚实转换。

而后,金顶沉峰身形下蹲之时,身体后移,移身移胯,后腿踏实,前足伸平,自然会有开裆(会阴)开胯亦在其中。会阴穴,又称为阴跷库。人体经脉中一歧三源的壬、督、冲三大要脉,皆出于会阴。会阴能开则气血旺盛,调节三脉的通彻,能为子午周经,通天彻地,先天真脉的修炼打下坚实基础。壬、督、冲三脉为气血之海,调节着周身经脉。三脉开则奇经八脉就会都开,而后百脉皆开,如此人体的所有经脉均可以得到有效的调节。

玉环桩谱文有:“四岐相合归定元”。四岐就是人体四肢。四肢的运动互相关联,通彻,就是相合,才是真正的“腰为轴,气为轮”,循经如环无端,轮转不休的阴阳互为其根,阴阳转化。如此修为,以丹田为根,脚下虚实变化,则循经内炼自然在其中。两足如在一条前后较小的直线上,虽然对命门穴的打开有利,但是在武学上,就会站立不稳。也不利于手足的循经合脉。太极拳谱也有:“不得机不得势处,须以腰腿求之。”此句亦指在玉环桩的修为中,要安排好腿部的位置,如果不得其位,就会劳而无功。

而在武当一脉中,有飞鹰振翅则是前后脚站在一条线上,是手向两侧开,步呈一线,符合一阴一阳之道,既符合武学也符合修真的修为。此是功夫精深而后的修习,为开督脉的专修,不易于初学阶段掌握。

所以,在玉环桩锻炼之时,需要细心体会“二仪呈象”的阴阳变化。身体左移之时,气机左进右出,则右腿自然前横出。如此反复,不难体会九宫回荡,五心振动。天心地轴,感而遂通,乃可进入真实的内炼。

玉环桩八式所包含的两个进退,龙虎交宫。一则是能返真敛气,二则是能令气机虚实转换,实现阴阳气脉的循缠。

试问,自己的玉环桩修炼是否以此步法为规矩?自己的行功达到了“限期取证”的效果吗?自鉴自真,大道如是。

声明:本文由循经太极原创,谢谢理解。

#健康##太极##运动不停歇##天天恋太极##太极哲思##健康真探社##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