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

 人杰地灵h8p9lk 2023-04-23 发布于湖北
《人生只有一件事》作者:金惟纯
内容图片
​上一节,我们讲了人要认清自己,觉察自己身上的问题。因为看清自己,接受自己,才是增长智慧、改变自己的基础。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说,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活好。
让生命引导自己活出全然
世俗意义上极其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冥想大师、畅销书作家的迈克·A·辛格,写过一本书叫作《臣服实验》。在书里,他讲述了自己这40多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的非凡之旅。
辛格20岁出头时,在读经济学博士,因为偶然的机缘,他开始练习静坐。经过一次深度的灵魂觉醒后,他决定放弃自我的偏见和喜恶,放手让生命本身来执掌人生之舵,也就是臣服于生命。
当时,辛格进入了隐居状态,专注于瑜伽和冥想,不再有任何世俗追求,放弃了原本人生的所有目标,也不再预设任何“好事”“坏事”“自己想要的事”“自己不想要的事”,安然接受一切命运和机缘。然而,在生命之手的推动下,后来的他,却成了大学讲师、修行团体导师,接着又成为建筑商,最后创办了市值数十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同时,他的作品,也成为世界级畅销书。
辛格拥有了令人称羡的完美人生,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不是他设定目标、主动追求的,而是对生命臣服之后,不请自来的。所以,辛格将自己的人生定义为“臣服实验”,现在他已年过七十岁,仍然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辛格“臣服实验”的起点,是通过静心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看到自我对话里充斥着未经检验的“是非好恶”。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是这些喋喋不休的自我对话和它们勾起的情绪,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开始练习“接受”,放下自我的是非好恶,全然拥抱当下的变化,让生命本身引导自己去生活。结果生命为他带来了一系列惊喜和奇迹,让他心满意足,充满感激。
让自己越活越好的人生功课
金惟纯说,他的人生也有和辛格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在上学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文、法、商各念了一科,从来没找过工作,却被动地成了记者、作者、创业者和人生讲师,至今仍在“随波逐流”中。他人生的重大决定,从来不是经过严谨计划和慎重考虑的,一直都是随缘而行。
透过自己的经历,他也和辛格有着同样的感受,就是让“生命”做主,比让“自我”做主,结果要好很多。在他看来,人生大道的配方就是:觉知、接受和臣服。
人生到了一个阶段,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活好。
而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通过遇见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让自己越活越好。在这里,作者金惟纯为我们提出三点建议,可以帮助你我找到不一样的活法。
第一个建议是:放下评判心,活在当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心里常常会有很多评判,不是评判别人,就是责备自己。可是,一旦心里有负面情绪,同时升起了评判心,我们就会陷入手足无措、进退失控的窘境,做事的效率会很低。
所以,金惟纯提醒人们,要学着放下评判心,既能接受别人,也能接受自己。生活没有完美的一切,让我们臣服于当下,抛开得失,充分享受过程就好。
第二个建议是:及时“叫停”,设置“止损点”。很多运动比赛都有“叫停”机制,当教练看到自家选手状况不好,再这样下去要输了,就会叫停,把选手叫到身边稍事休息,叮嘱几句,让他们调整好状态再重新上场。这样的叫停机制,能让有实力的选手不会因为一时的失常失去获胜的机会。
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该为自己设定“叫停”机制。在和别人相处时,如果出现争端,特别是双方都有情绪时,及时踩刹车,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后,再继续沟通。
比如,和别人说话时,如果发现自己不认同对方的观点,甚至心里有了情绪,没法保持平静时,我们可以不和对方去争论,而是告诉他:“对不起,现在我状态不太好,不如我们暂停一下,等我调整好自己,咱们再继续聊。”或者,如果你看见对方说着说着,脸色不好看了,那再说下去也没有好结果,不如也先叫停。
在“叫停”的时刻,作者建议我们不要说话,也不要想任何事。因为状态不好的时候,越想越生气,很容易走极端。这时候,最好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人生的效益,和发生什么事关系不大,和自己状态好不好关系很大。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状态。要学会在状态不好时,设置止损点,这是一门人生要学的功课。
作者给出的第三个建议是:找到焦虑的内在源头。十多年前,金惟纯在纽约参加一个大会,现场数千名观众,大部分是美国人,主讲的大师上了年纪,远道而来,还患了重感冒,坐在台上不断地咳嗽、打喷嚏,看起来身体相当不舒服,而且英文也不流利。要是换了其他人,在这种场合,身体不适难免会有些焦虑,担心影响自己的表现。但是大师始终神态自若、自在欢喜,全场听众莫不为之倾倒。
金惟纯后来向大师请教,问他感冒这么严重,又用非母语的英文演讲,面对数千外国听众,怎么做到泰然自若的?大师回答道:“我来此的目的,不是要让人佩服我,而是看我能帮别人什么。我有什么,就全部拿出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那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所以你看,焦虑的来源和我们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和我们自己的想法有关。如果我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不总想着把事情控制在我们的期待中,那就没有理由再焦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