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珞禄子古注通疏》01

 笑问客从he处来 2023-04-23 发布于辽宁

序     言

阅古书,清朝之前为《消息赋》注解者至少有八家,但流传至今注文惟有徐子平、王廷光、李仝、释昙莹、东方明、万民英六家。其中清朝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下简称《四库》)编印有徐子平注文(下简称《四库》徐注本或徐注本)和释昙莹注文(下简称《四库》释注本或释注本)。释注本中除释昙莹注文外,尚保留有大部分王廷光、李仝注文;元朝版《新编四家注解经进珞琭子消息赋》(无名氏编六卷,下称《新编》)汇编有徐子平、王廷光、李仝(除“卷末有例”外)、释昙莹四家注文;宋朝版《新雕注疏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下称《新雕》)基本保留有李仝注文(除“卷末有例“外),完整保留有东方明疏文。六家注中,除万民英为明朝人士外,其他经考究均为宋朝人士。万民英注文录自《四库·三命通会》(下简称万版或《四库》万版),其注多采拾于诸家,但甚少标明出处。另外二家是郑潾、赵寔,迄今佚失不见。

《康熙字典》引《增韵》曰:“一呼一吸为一息。”故“息”代表阴阳相合而滋长,有繁衍生发之义。如谓“休息”,乃因果关系,因“休”而“息”,指在休止中获得生息,义同“休养”处于能量储备阶段。所谓“消息”,则既有因果关系,又有并列关系。“因果”指有“消”始有“息”,有“息”始有“消”;“并列”指同时寓含消亡与滋生二义,其中吉凶祸福共存。不论“因果”抑或“并列”,“消”与“息”始终互相交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贯穿于天地乃至人们生活各个方面。今人则以吉凶传闻定之“消息”,乃古义衍生也。珞琭子《消息赋》实为中华禄命史上阐述三命五行阴阳消长之不朽经典。

《消息赋》及其注本流传中有不同书名组合。徐注本为《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释注本为《珞琭子赋注》;万版为《消息赋》;《新编》为《新编四家注解经进珞琭子消息赋》,其所载王廷光序自称注本为《注解珞琭子三命消息》;《新雕》为《新雕注疏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其所载李仝序中称之《珞琭子消息赋》;徐大升《渊海子平》亦称之《珞琭子消息赋》;《五行精纪》所引赵寔版为《赵氏新注珞琭子赋》;南北宋晁公武(公元1105年?—1180年?)《郡斋读书志》与宋末元初马端临(公元1254年—1324年)《文献通考·经籍考》,皆载有书目《珞琭子三命》一卷、《珞琭子疏》五卷;明朝焦竑(公元1540 年—1620)《国史经籍志》书目中载《三命消息赋》一卷(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七卷(王班)、《东方朔珞琭赋疏》十卷;明末清初钱曾(公元1629年—1701年)《读书敏求记》书目载《注解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二卷;清朝徐元文(公元1634年—1691年)《含经堂集》书目载王廷光《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三卷等等。不论书名是否将“消息赋”与“珞琭子“联系在一起,所有注本皆认可《消息赋》或《三命消息赋》乃珞琭子所著。那么,珞琭子何许人也?

《消息赋》著者书中自云:“ 臣出自兰野。”东方明疏曰:“臣者,子晋于君臣父子之称。“南宋朱弁《曲洧旧闻》云:“世传《珞琭子三命赋》不知何人所作,序而释之者以为周世子晋所为。”王廷光注曰:“及东方朔疏序,又以为周灵王太子子晋之遗文。”“东方朔“实为“东方明”之讹。后人认为珞琭子是东周周灵王太子子晋,其实是受东方明疏序误导所致(详见本书第十四章)。从文体角度看,先秦尚无骈俪文出现,且据史书记载东方朔是西汉汉武帝时人,可《消息赋》原文有“至于公明季主;尚无变识之文。景纯仲舒,不载比形之妙”之句。其中管辂(公元209年—256年),字公明,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著《周易通灵诀》、《占箕》等书;司马季主,西汉方士,《史记·日者列传》载:“楚人司马季主,通《易经》,述黄帝、老子,博闻远见云云";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汉代大儒,著有《天人三策》、《春秋繁露》等;郭璞(公元276年—324年),字景纯,吾国堪舆集大成者,其著《葬经》等等。由于郭景纯乃两晋时期人,故《消息赋》产生之时代应为两晋后,珞琭子亦绝非东周周灵王太子子晋。楚颐在释昙莹版《珞琭子赋注》序中言:“陶弘景自称珞琭子,盖取夫不欲如玉如石之说。”经本书分析此言可信度颇高,珞琭子抑或为南朝梁国隐士陶弘景(公元456—536年,人称“山中宰相”。详见本书第十四章王注)。

既知清朝前为《消息赋》注解者至少有八家,次第如何?《四库》为释昙莹《珞琭子赋注》(二卷)作“提要”中云“臣等谨案钱曾《读书敏求记》,称《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二卷,王廷光、李仝、释昙莹、徐子平四家注解。”但释昙莹在其《珞琭子赋注》原序中道:“郑潾、李仝得志于前,单见浅闻续注于后。”证明在释昙莹之前不但有李仝、王廷光,尚有郑潾注本,且郑潾较李仝更早。李仝在《新雕注疏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序中道:“今取郑潾所注解,当者载之。”但郑潾《消息赋》注本后世佚失,诸家注本亦不见其只言片语。同样佚失尚有《五行精纪》中所载《赵氏新注珞琭子赋》注文,据后人考辨为赵寔所撰(坊间有“辑本”流传)。迄今郑、赵二人生平及注本问世时间皆不详。

《四库》总纂官纪昀等人在为释昙莹《珞琭子赋注》(二卷)提要中曰:“臣等谨案钱曾《读书敏求记》……廷光之书进于宣和癸卯,昙莹之书成于建炎丁未,在廷光后五年。”此“后五年”指廷光之书后第五年(公元1127年),与王注序言“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相符。在《新雕注疏珞琭子三命消息赋》篇首印有李注序言,乃宋仁宗(《新雕》讹为“宋神宗”) 登极三十六年已亥岁,即嘉佑四年(公元 1059 年),比王廷光书早六十四年。至于李仝、王廷光、释昙莹三人生平可从各自书序中略知一二,此不赘述。

徐子平年代自古众说不一。《四库》编纂徐子平《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提要”中言:“相传宋有徐子平者,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又云,子平名居易,五季人。”“五季人”,即五代人也。《四库》“又云”之说大概源于明代学者章甫(号濯缨)《濯缨亭笔记》,其中有“五代时则有麻衣道者、希夷先生及子平辈”云云。经本书考证,徐子平撰《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应属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详见附录:从《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考证徐子平之朝代。)

《新雕》问世年代未有定论,按宋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所载书目,坊间称之为“宋本"。《新雕》正文首页印有“宜春李仝注,东方明疏”;后人以为《新雕》乃东方明对李仝注疏,但通阅全书却未发现一处对应解释, 两者皆是直接对《消息赋》原文进行注解 ,撰编合成一册乃好命者所为也。至于东方明年代亦扑朔迷离。北宋末南宋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刊本)中、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中、清朝钱曾《读书敏求记》中皆载:“《珞琭子疏》五卷,皇朝李仝(“仝”之讹)、东方明撰。”但明朝焦竑《国史经籍志》书目中载《东方朔珞琭赋疏》十卷,以至后人讹传其名。据本书考究,第三十六章东疏有曰“天圣甲子,男在一宫,女在二宫”之句,无意间透露出此书大致背景。按一元六十年,上中下三元共一百八十年,以公元 604 年(隋仁寿四年)为上元甲子年推算,北宋天圣二年即公元1024 年恰为中元甲子年。“天圣”明白无误是指北宋年号。中国历史上唯有北宋仁宗赵祯皇帝起过此年号,天圣年号自公元 1023年至1032年,其中公元1024年即天圣二年正好为甲子年。据此,本书推测东方明为北宋人士可能性极大。前言《新雕》序文为嘉佑四年已亥李仝作,嘉佑四年为公元1059年,在天圣二年公元1024 年之后三十五年,故又推东方明所处年代与李仝相近,起码不会早于北宋朝代,因北宋立国是公元960庚申年,至公元1024年相距有六 十四年。考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刊本)载有“《珞琭子疏》五卷,皇朝李仝(“仝”之讹)、东方明撰。”所谓“皇朝”,指当代朝廷,与“国朝“义同。如此看,晁公武所处宋徽宗时代与李仝、东方明年代较近,其言甚为可信。

如以《消息赋》问世于南北朝时期来看,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历史。较晋朝之《玉照定真经》与唐朝之《李虚中命书》两书, 于撰写风格而言,《消息赋》行文接近于骈俪体,字句精美隽永,具有江南清绮文风之意境,读之朗朗上口,令人百阅不厌;而同为三命经典《玉照定真经》与《李虚中命书》,《四库》“提要”认为前者文句“不甚雅驯“,后者“文笔有古奥难解”、”又有鄙浅可嗤者”,但文体较《消息赋》灵活自由。于命理阐述而言,《玉照定真经》侧重于原命四柱细凿,文句简洁明晰,吉凶囊括人生百态;《李虚中命书》侧重于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干支,“不及生人时刻干支”、但“议论精切进理,多得星命正旨。”(参见《四库》“提要”);《消息赋》则不啻兼顾四柱与岁运、纳音与干支,且神杀与典故、三命与堪舆交相呼应,其中义理须神悟方得会意,颇具《易经》与黄老之底蕴,非坊间浅闻之士所为也。

盖《消息赋》非普通古三命之文,李仝谓其“乃三命五行指南也”,  不愧为吾国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之瑰宝。此赋问世于南北朝骈体文全盛时期,又为道教趋向定型时期,且著者具有渊厚学识,不啻通晓三命、卦交、堪舆,尚有星学、医学、文学及修道之功底,吾人得此命赋岂不弥足珍贵乎?自古迄今,尚无其他命籍如此赋一般被众多学者竞相注疏。后学愚陋,穷经皓首,惟阅此赋有性命双修之感。欲效珞琭子“千希得一”,予潜心校疏,遂集诸家先贤之赋注于一册,奉于中土盛世,以表相得益彰。

祈愿天地消息永鉴清台,人间正道兴行,代代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