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东老照片:目前唯一标有“崇明外沙”的照片

 新用户28582222 2023-04-23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标有“崇明外沙”的启东老照片。

照片名称:崇明外沙母佑堂达尼老国民学校全体学生摄影;拍摄于民国十一年三月,即1922年3月。

照片人物:38人,其中前排16人 ,中排14人(坐者8人,两侧各站3人),后排8人。推测一下,前排蹲坐的、中排和后排站立的,均为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中间坐者为国民学校校领导及教师。

照片标题信息分析如下:

01

崇明外沙

崇明外沙,是启东的前身,即现在的启东南部地区。

为什么称崇明外沙?长江以南的崇明岛,称为内沙;长江以北的隶属于崇明的沙地,称为外沙。长江以北的沙地,为什么隶属于崇明?根据例制,清廷以“流水为界”作为标准,崇明“独占水面”,长江口新涨沙洲一般判定为隶属崇明。但也有例外,这里暂不分析。

1928年,崇明外沙与崇明分治设县,定名为启东。

文章图片2

地图形成于1929年5月,为启东成立一年后。这只是现在启东的南部地区。

02

崇明外沙的?

还是海门的?

母佑堂,有称崇明外沙母佑堂,也有称海门母佑堂,其实两者是一回事。

为什么也称海门母佑堂?

相关历史资料,说明了这个情况:崇明外沙与海门毗临,风土人情一致,彼此习俗上没有区别。由于崇明与崇明外沙相隔数十海里,遇有传教往来事务,从崇明出发,十分不方便。鉴于这种情况,于是将崇明外沙教务划给海门,“故崇境之堂而以海门称之者”。

文章图片3

1931年《圣心报》第45卷第7期刊载的《启东母佑堂保坍请祷》一文


1928年启东设县后,该堂应该就被称之为启东母佑堂了。具体哪一年改称的,无从考证,但从上面文章标题就可以看到。

03

母佑堂

母佑堂位于惠丰广益村,所属沙州为扁担沙,大概位置在新启东港外,于1948年5月后坍入长江。

光绪元年(1875),建成教堂,中式南向房子5间。光绪二十一年(1895),扩建母佑堂。

文章图片4

母佑堂远景

史料记载,“堂作十字形,南面而北跪。自堂前阶石至更衣所,长二十二丈,阔十四丈有半。由平地至钟楼十字,得十三丈。”

教堂“巍峨特立,硕大无朋”,可以容纳2500多人。教外人士称之为“高天主堂”,据传是“通崇海第一高屋”,可见当时该堂气势。

文章图片5

堂内

该堂被称为“江南公朝圣母堂四处之一”。

文章图片6

取照片一部分分析:蹲着的学生到后面人物的头顶,应该在3米左右。考虑台阶因素,估计这大门高四五米。当时年代,称之雄伟,一点不为过。

从1922年的资料看:

该堂朝圣者“人山人海”,众多人“掘灶煮饭”。商人见此情形,在“瞻礼之前日”,必然过来搭棚,贩卖酒食饭菜点心等 ,“无不俱备”,生意之兴隆比市镇都热闹。

1948年5月后,因江堤屡遭坍削,广益村村民、店家纷纷搬迁,最后,村和母佑堂坍入江中。

04

国民学校

1895年,母佑堂即建有寄膳和走读两个女子学校。

1922年,母佑堂创办了国文初等学校。照片上的国民学校应该就是史料中所记载的“国文初等学校”。

文章图片7

“国民学校”这个称法,始于1915年,废止于1922年(也就是照片拍摄之年)。后于1940年后再启用。

1922年创办,创办之时,全体合影留念,符合逻辑。当时照相,都是大事。

文章图片8

这是母佑堂另一张与学校相关的照片。这里所说的海门母佑堂类思学校,是海门教区主教朱开敏倡导而开办的。

海门教区类思学校创办年代应该在1926年后,是锡类学校的前身。

1945年前,海门教区各县的教堂内共创办了156所学校。此类思学校与国民学校是否为同一所?限于史料,暂无得知。但至少说明,母佑堂里有一所类思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