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 中国智慧工地市场研究报告》即将发布

 物联传媒_ 2023-04-23 发布于广东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魏沛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虽然在总产值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态,但行业利润总额增速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下降趋势。利润的下降逃不开两个话题,一是建筑行业盈利能力出现下降,二是建筑公司对于成本的管控能力的欠缺。因此,作为降本增效的方式之一,智慧工地乃至信息化施工成为建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互联网+”的东风下,智慧工地早在2019年就已经打开百亿级市场新空间,并且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展,国内的建筑业数字化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千亿元级别。共研网数据显示,中国智慧工地市场规模逐年上涨,从2016年的62.1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178.2亿元,2022年同比上涨14.45%,年复合增长率为19.21%。

图:国内智慧工地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共研网,AIoT星图研究院绘图

借力数字经济

软件产品奋力追赶国外


智慧工地行业产品类型众多,按照功能与产品形态来看,主要细分为: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管理类软件、和其他智慧工地软件及系统。管理类软件主要用于工地日常的考勤、施工进度的管理等方面,相比于其他产品,在人脸识别等智能化技术方面应用更为深入。计价软件与算量软件和BIM的系统结合更为紧密,已经开始呈现出模块化的发展路径,软件的集成度与易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建筑行业信息化产品以标准化软件或嵌入式产品为主要形态,种类繁多、专业性强、使用岗位分散但单品价格相对较低,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主要有商品软件模式、产品+安装实施模式以及定制化平台实施项目。

商品软件模式是向客户销售标准化软件或软件组合,但该行业客户分布广泛、采购频次相对较高而产品单价低,标准软件产品的销售类似零售的形态;产品+安装实施模式是向客户销售智慧工地产品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定制化平台实施模式是基于已有标准软件及设备,进行个性化组合和现场部署,同时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设计及销售前后技术已智研咨询服务。

产业培育逐渐成熟

生态日趋完善


降本增效是建筑信息化的本质需求,相关模块相较而言具备更原生的发展动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物料为代表的轻量级产品已进入爆发期,包括智能物料系统、AI钢筋清点等。

随着单点应用的快速铺开、核心模块的逐步渗透,碎片化的供应将无法满足施工方的整体协同需求,同时从企业层面,也将对多个项目之间的比较、管理提出要求,具备整合能力的多模块、多项目管理的产品将更有优势。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量条件是相互制约的,例如某些情况下项目工期缩短,进度管理难度加大,工地也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资以满足进度要求,同时安全隐患也有加大的风险。这导致单个软件模块无法有效解决系统的问题。

图:智慧工地产业链

资料来源:《中国智慧工地市场研究报告》(2023)

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具备平台能力的厂商有望脱颖而出。当面对多种多样且需要敏捷开发的产品需求时,具备行业领导力的诸多厂商选择了构建自己的底层平台能力。从业务协同上讲,多个产品模块通过底层的集成平台进行互通协同,完成从单点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快速转变;从生态建设上来讲,底层平台的开放可以赋能各个碎片化需求的开发者以及客户,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大客户粘性。

随着建筑业正步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就智慧工地本身而言,行业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第一,施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央国企业务快速增长,工程项目向头部施工单位聚集,项目经理年轻化发展,亟需通过数字化帮助提高项目经理管理能力,降低对项目经理本身能力的依赖,保证项目交付和履约。

第二,施工单位需求从单一智慧工地产品应用向集成化应用转变。通过集成化应用,把所有智慧工地应用串联,闭环管理,形成了内部管理流程,建立标准体系。如品茗数智施工平台,即是面向企业的集成化应用。

第三,行业监管持续加强。建筑行业是强监管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