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古镇 | 荥经新添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新添,位于荥经县东北外十余里处。这一带早期为巴賨与氐羌地;秦时为蜀郡所辖之严道县地,汉时属益州县,汉魏至隋,县地先后为汉嘉郡、蒙山郡和临邛郡辖,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置严道县,下设荥经水口戍。荥经之名,来自当地的荥水与经水,唐武德三年(620年),因置荥经县,隶属雅州。元至元三年(1266年),荥经县省入严道县,置巡检,后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荥经县,隶雅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雅州为府。今之新添镇,为荥经县旧时的复顺、庙岗和石龙三乡合并后于2018年由乡改设的新镇。

▲新添古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新添一名,来源于当地旧地名——新添站。新添站,亦称新添站铺。清嘉庆《四川通志》载:荥经县“新添站铺,在县东二十里”。站与铺,为古代官方邮递机构名称,与之相应的还有驿、塘、台、所等机构。清康熙时期,荥经县设铺14个,后于乾隆时期裁为8个。明清时规定各路官道十里一铺,例如清康熙时期荥经县城东至雅州路每十里分设有底铺、土主祠铺、新添站铺、斜麻沟铺。 驿站之称,始见于元代,腹地所设为驿,军报所设为站。清代时形成了更加严密的邮递系统,驿、站、塘、铺,网状似地分布在各地。新添站(铺),顾名思义,即为在原邮递线路中新添设或新增加的一个站(铺),这也是清代对元明时期所形成的邮递系统进行调整的结果。这种情况很多,例如清时的四川南溪、资阳、永宁(今古蔺)、井研,以及巴县(今重庆)等地都设有名称“新添”的铺。清代对元明时期的驿(铺)、站进行了整合,即合二为一,荥经新添站铺就是这样的例子。清时盐源县的新添铺,也叫新添站。清《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新添驿在卫城北,又新添站亦置于此。”再如,清时绵州(今绵阳)的新铺,也称新铺站。

▲《荥经县图》
清乾隆《雅州府志》插图

明代,荥经县设菁口、新店二驿,菁口驿也称菁口站,至明崇祯时,菁口、新店二驿均废。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设荥经驿,后又在官道上添设腰站,沿用旧时驿站之称,改名新店为新添站铺,习称新添站。清乾隆《雅州府志·荥经县图》中就标识有新添站的地名。新添站所在地,又叫罗星坝。民国《荥经县志》载:“新添站,城东十五里罗星坝,旧名新店。”清《荥经县乡土志》载:“罗星坝,城东十里,东界小溪,西南均界大屯,西界道底,北界罗村。”罗星,是为吉利之名。明代堪舆大师徐善继、徐善述所著《地理人子须知》中记有:“夫罗星者,水口关拦之中,有堆峙起,或石或土,当于门户之间,四面水绕者是也。罗星合法度,其内必有大直贵地。”古代风水学家认为,水口有罗星,聚气凝穴,此处当为佳城福地。罗星之地名,也因此多见于各地。在水口罗星之处修寺建庙立塔,亦多。

▲《罗星坝》
清乾隆《荥经县志》插图

罗星坝,分为上罗星坝、中罗星坝和下罗星坝,新添站位于下罗星坝北,与道底坝相接。道底坝分为上下两坝。清时,罗星坝和上下道底坝,先为东路清化乡所辖,后于清末改属东棚辖;上世纪二十年代,分设新添乡和顺江乡,后又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改名为青天乡和复顺乡。上世纪五十年代,新添站设村划属复顺乡辖,复顺乡治地设在下道底坝。2006年,复顺、庙岗和石龙三乡合并设复顺乡,乡治地仍在下道底坝。今天所称的新添古镇,主要指的是下道底坝老街和新添站老街两处旧时居民聚落,其中尤以新添站老街扬名在外。

▲《荥经东区图》
民国《荥经县志》插图

早在战国时期,荥经一带就与内陆中央政权保持着联系。严道镇同心村战国船棺墓群中出土的带有虎饰的青铜矛上,刻有“成都”二字铭文,这标志着两千多年前两地间已有军事交往和文化交流,并将成都的得名推至战国时期。荥经多地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铜质巴蜀符号印章,其数量占四川全省同类器物出土数量的一半以上,神秘的图文符号,被认为是原始图腾符号或巴蜀古文字,也有将巴蜀符号印章解读为古代贸易信物的说法。这些符号印章的集中出土,表明了远古时期荥经一带住民已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六合乡古城村高山庙西汉古墓群中,出土了带有玉剑珌和玉剑首的青铜剑,以及大量精美的漆器,于此可证明西汉时古严道县已经有了与巴蜀内陆近同高度的人类文明。汉时荥经一带的繁荣与发达,也与当地产铜,以及铸钱有关。荥经县北有铜山,古称邓通城,汉《佞倖传》中记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秦汉,及至唐宋,蜀中内陆与西南边外之间的交往,严道县一直为古商道——旄牛道(成都经临邛、青衣、严道,至汉源)上重要的道口。以物易物,“汉以细绢、茶、布,夷以红椒、盐、马”,内陆与边地之间的贸易活动,源远流长。这条古代商贸通道,后来被称为“丝路”、“茶马道”和“盐茶道”,其功能与作用,更是延续至清晚民国时期。

▲战国·刻有“成都”二字的青铜矛
雅安市博物馆藏

战国·圆形兽钮带王字纹青铜印章 
荥经县博物馆藏

因于地理位置,新添站,成为了古代商道上的必经之处。明代,新添处设立驿站,时称新店下驿。作为官设机构,新店时设驿丞一名,驿史和抄牌各一名,另置十五名人夫和十二匹马。频繁的官书邮递和兵马驻留,以及移民的徙置,带来了此处人口的增多和商贸的繁盛。明代中后期,边茶为当地大宗储运商品。所谓边茶,即边销茶,指内陆生产并专销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时有产于雅州的思经茶和产于洪雅的龙兴茶等,装在竹制兜笼中由人背马驮运至荥经,当地商人再将大包茶拆分为小包茶,即改制成“哨茶”,再雇人夫背运,沿古道运至大关山、清溪、打箭炉(今康定)等地交易。商人和背夫,来来往往于新店,在这里歇息和补给,驿道渐成街衢,民居建筑也不断增多。

▲清代盐茶商道路线示意图

▲路道上停歇的背夫
孙明经拍摄于1938

明末清初,兵荒马乱,新店驿渐至衰落。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荥经县增置新添站铺,至乾隆初,新添站铺额设铺司一名,铺兵三名,新添成为官道中的大站。铺递的设置,使新添站再度兴盛。清康乾时期,或过路或停歇,或落业或居留,此地人气渐旺。聚居新添站的住民,以明时迁来的湖广籍移民和清早期迁来的江西籍移民为多。清早期,荥经一地的茶、盐、布等商品多为陕西籍商人控制,至清中期时,川籍商人开始多了起来。清代,边茶仍为主要的大宗贸易商品,边茶以雅州、名山、峨眉、马边等地所产的为多,荥经县西四十里的小关山设有茶引盘验所,盘查、验收和征稽本地发往清溪、打箭炉等地的边茶。清乾隆《荥经县志》载:当地每年“于本县买茶至清溪县发卖……至打箭炉发卖”。清《雅安县乡土志》载,当地“以茶包由陆运入打箭炉关互市为大宗……茶销场近盛,缘与藏番互市。”清晚民国时期,荥经县先后产生了龚瑞齑、陈天锡、洪裕几家大商号,邛雅天荥名五属茶商更是所在多有。边茶贸易,以及盐、铜、铅、铁等物资的运销,繁荣了商道,兴盛了驿铺,新添站的繁荣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毫无疑问,茶叶背运成为了当地民众主要的劳务。清《雅州府志》载:荥经“山多田少,民不足耕,虽大户无数月之蓄,至小民则背运茶包,勤苦食力”。雅安,经新添到清溪,曲曲弯弯,或山地或平坝,有约两百里的路程,背夫们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将茶叶背运到目的地,新添站则成了商队和马帮的途中停歇之处。据称,至清晚民国时期,新添站已有数家客栈,现保留下来的“兴盛店”、“中和店”、“兴发店”等几家名号,就是延传下来的老店招牌。客栈,俗称腰店、店子,店家给商人和背夫提供停歇、住宿和补给等服务,包括物料存放和给马匹提供喂养、切蹄钉掌等。那时,长约1里的老街上,除客栈外,还有杂货铺、药材铺、铁器铺、裁缝铺、纸扎铺、剃头铺、当铺、面坊、木器坊等商铺与作坊。新添站渐渐成为了乡村大场,旧时每逢农历三六九天,四乡八里的乡亲,其中不乏彝族民众,还有各路行商走贩,都会来此赶场。遇在节日,张灯结彩,场上还会举办形式不一的庆典活动,街场中部的古戏台上也会有各类杂演,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甚是热闹。

荥经河从新添站场外流过,新添一段俗称梅子沱,河上旧时设有渡口,曰梅子渡。渡口处,春冬水浅,架设简易平桥过河;夏秋水深,则行船摆渡过河。新添站与道底坝二场之间的人员来往,主要通过梅子渡,赶场天里,渡口处挑担的、背篓的、扶老携幼的,成群结队,纷纷拥拥。新添站老街,长约里,南北走向,有宽有窄,窄处约丈余,为古驿道之一段。老街原为青石板铺设,现改为机制石板。老街两旁多为上百年的青瓦房屋,高低错落,栉比相邻,房屋以带有阁楼的二层为多。老街上还有多个深宅大院,高大的门坊、宽敞的天井,虽有破旧之感,但其昔日的华丽依在。留下来的几个旧时驿店用房,古朴美观,功能齐全,亦是其他地方不多见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老街中部,有一宽阔的坝子,坝子靠山处有一古戏台。该戏台为新添站的标志性建筑,其下部台基整体石砌,高约五尺,台上设左右厢房。戏台建筑别具一格的是其屋顶前部正面有3米多高的梯形墙面,以及上面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绘制的领袖画像。相当长的时间里,每遇节庆或重大活动,该戏台都是当地民众聚集之处。至今,当地仍保留着“长街宴”习俗,即腊月二十三在老街上大办宴席。乡亲们欢聚一堂,放歌纵酒,戏台前自然是最热闹的地方。民居团集,一街横穿,站在高处俯瞰,依山傍水的新添站人居聚落若似万绿丛中的一个葫芦,别是一道景观。

新添站及其四周古遗甚多。玉凤楼,建于元代,清《荥经县乡土志》载:“玉凤楼,县东十里,罗星坝玉凤山下官道旁,即尹伯奇庙,也俗呼大庙,前有雄镇坊,元至正间建,楼与坊今犹存。”尹伯奇庙,也称尹孝子庙,奉祀传说中西周时期的大孝子尹伯奇。罗星坝和道底坝旧时各处还建有城隍庙、杨泗庙、三爷庙、文武宫、元天宫、真武观、晒经寺、白鹤寺、宝台寺等。晒经山上的晒经寺,颇有来由,传说唐僧路过此地,在寺外的巨石上晒过经书。晒经晚照,为旧时荥经县八景之一。清乾隆《荥经县志》载:“晒经晚照,县北十五里道底坝。相传唐三藏取经归,遇雨经皆沾濡,展梵本晒之。其地向西南,晚照特佳。”时人作词:“如是吾闻宣教,三藏西天携到。老龙要听经文妙,错换雨师清道。翻翻贝页犹完好,难轻掉。纵然羲驭回头笑,自有斜阳西照。”

▲《晒经晚照图》
清乾隆《荥经县志》插图

古驿新添,旧貌依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有着故事。新添站老街,还有这些故事,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来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