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人中秋旧俗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提及中秋习俗,让人首先联想到的大概就是吃月饼。其实,旧时的中秋习俗,还有颇多讲究。

中秋节,亦称“秋节”,对于旧时的川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清咸丰《云阳县志》:“中秋,蜀俗颇重此节。” 旧时各地都会在中秋日举行祭拜与庆祝活动,一些地方的活动甚为隆重。清嘉庆《直隶绵州志》:“中秋节,城市灯火如昼,歌管遏云。” 清道光《夔州府志》:“夔府颇重此节,晚间玩月先祭之,饼果罗列,灯烛辉煌,爆竹之声不绝,与除夕相似。” 民国《大邑县志》:“八月十五,城市拜节,亦如端午,具糕饼酒馔赏月。” 城市如此,乡村亦热闹。清光绪《江油县志》:中秋节,“乡村收获毕者少休息,燕饮为乐,祠庙钟声倍常清越。” 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也极为重视中秋节。清同治《会理州志》:“中秋,置酒夜饮,爇[ruò]香烛炉拜月,糕饼铺前,前半月即搭灯棚,各种酥饼山积。”

 

▲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节,源自古老的日月崇拜。出土物表明,这种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祭祀日月,后来成为一种规制礼仪。《汉书集解音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秋半月圆之日,宋《梦粱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唐代时,中秋拜月即已成风俗,是夜赏月玩月,更成为文人之雅好。唐代文学界欧阳詹《玩月》诗中有:“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宋代,赏月之风不减。宋《醉翁谈录》中记载当时京城的风俗:“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淡竚妆饰,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寄情于月,寄望于月,文人雅士更留下了众多的咏叹诗词。元代史学家、成都华阳人氏费著《岁华纪丽谱》中记载了成都府城的风俗:“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 明清及以后,中秋成为重要的节日,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了起来。

 

▲ 晋·王献之《中秋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月饼”之语,最早出现在宋代。宋《梦粱录》载:京城“市食点心,四时皆有,……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 显然,当时的月饼是以其形如月而得名。圆饼暗合圆月,团团圆圆之寓意明显,明代时,月饼成为中秋祭月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物品。明《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是夕人家有赏月之。” 清代,月饼的概念,扩展至中秋时日制用的饼,清乾隆《遂宁县志》:八月十五日,“家家作糖饼,捏成花样,亲友互相馈遗,谓之月饼。” 清嘉庆《汉州(今广汉)志》:“中秋拜贺如端阳,以胡麻粘饼宵月,谓之月饼,亲友相馈。” 民国《阆中县志》:“中秋节,饼铺作圆饼,大小层累而上,谓之月饼。”

 

▲ 宋·赵佶《闰中秋月诗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节用月饼,相沿成为蜀中普遍的习俗。清道光《荣县志》:“中秋用月饼,循为成例。” 不少地方志中记载有当地中秋节制用月饼的习俗。例如,清乾隆《井研县志》:“中秋前半月,铺户卖月饼为玩月供。” 清乾隆《郫县志书》:“中秋作月饼馈亲朋。” 清乾隆《资阳县志》:“中秋设案,燃香烛,献月饼。” 清嘉庆《温江县志》:“中秋节,邑人皆以月饼相馈遗。” 清道光《新都县志》:“中秋,俗以月饼相馈遗。” 清同治《璧山县志》:“中秋节,送月饼,饮酒赏月。” 清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中秋夜,士民设香烛,供月饼,鸣金鼓,达旦。” 清光绪《盐源县志》:“中秋日,土人以为盛节,月饼交相馈遗。” 清光绪《太平县(今万源)志》:“中秋节,亲友以月饼为礼。” 民国《简阳县志》:“中秋节,祀先祖,馈亲朋,均以月饼。”

 

▲ 木雕月饼印模
复盛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圆月,象征着团圆、圆满,故旧时祭月拜月选用圆形食物果品来表达愿望。明《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 圆饼之外,瓜、梨、藕、石榴等,常用作祭月之物。清同治《南溪县志》:“中秋节,亲友以瓜饼梨藕相馈。” 民国《绵竹县志》:“中秋节,供石榴梨子胡桃果饼拜月,月下备肴核群饮。”

 

▲ 南宋·马远《对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两朝,先后有南方及西南多省移民迁至四川。湖广、江西、广西等地流行的中秋打糍粑的习俗也带入了四川。实际上,四川大部,特别是川东川南等地农乡,盛行中秋时制作糍粑。糍粑,旧时称“餈粑”,即将蒸熟的糯米放至石臼(碓窝)中用木杵打制出的一种食物。餈粑又粘又软,易成团状,做成圆形的称作“餈饼”。中秋制用餈粑或餈饼,也是用其表达团圆之意。清同治《高县志》:“中秋月升时,设果品月饼餈粑祀月。” 民国《泸县志》:“贺中秋,以餈粑月饼为多。……中秋节,今称秋节,人家制餈粑,配以月饼相馈遗,夜分陈瓜果饼饵,祀先礼月,卑幼拜尊长,予以饼果,谓团圆也。”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八月十五中秋,市民多买饼果麻糖橙糖,又以糯米作餈饼陈于月下,燃香烛以供,卑幼依次拜尊长,尊长必予以饼果,为团圞[luán]也。”

 

▲ 打糍粑
图片来源:网络

祀先礼月,赏月玩月,自是中秋主题。主题活动之外,一些奇风异俗也被引入节日中,典型的就是“摸秋”与“送瓜”。所谓摸秋,即中秋夜,妇女去园中摸索摘取瓜豆的活动。送瓜,则是指将园中摘取的瓜送至亲友或妇女家中的活动。种瓜得瓜,瓜瓞绵绵,古人认为瓜象征多子,送瓜即送子,故得瓜者有诞子或宜男之兆。摸秋与送瓜之习俗,不知始于何时何地,清人有诗句:“满街儿女窃瓜豆,怪哉此事谁开端。” 清早期,南方诸地即流行这样的习俗,清《金陵锁志》:“金陵俗,中秋月夜,妇女有摸秋之戏,以得瓜豆为宜男。” 清《清稗类钞》:“中秋夕,衡州有送瓜之俗。” 清中期及以后流行于四川多地的摸秋与送瓜习俗,应也是明清时期南方移民引入。清代方志中记载了一些有关当地中秋夜摸秋与送瓜活动情况。例如,清嘉庆《华阳县志》:“好事者潜摘园瓜以鼓乐奉遗亲友,谓之送瓜,为诞子兆。” 清嘉庆《定远县(今武胜)志》:“旧俗于是夜张鼓乐,率子弟窃人园瓜送至乏嗣之家,曰送子。” 清道光《綦江县志》:“妇女相率入园莆探瓜,得者为弄璋之兆,曰摸秋。少年取瓜以鼓乐送嗣艰者,彻夜奔驰,相为娱乐。” 清同治《隆昌县志》:“妇人相率入园探瓜,以得瓜为美璋兆,曰摸秋。” 清同治《璧山县志》:“乡村取瓜鼓乐以送艰嗣者,谓之送瓜。” 清同治《筠连县志》:“是夜以红绫裹冬瓜,置彩亭中,鼓乐仪仗,送至少子之家,取瓜绵之兆,谓之送瓜。” 清光绪《太平县志》:“好事者摘园中大瓜,畀以彩舆,鼓乐齐作,送至亲友家中,名曰送瓜,以为宜男之兆。”

 

▲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内页 
 

古遗之“镜听”风俗,也见于个别地方的中秋节活动中。清咸丰《天全州志》:中秋日,“妇人多于黄昏时候拈香,潜听人家言话,以卜休咎,名曰镜听。” 镜听,亦称听香,即持香抱镜藏于门后,偷听他人之第一句话,以占卜姻缘吉凶的做法。该占卜之法,唐代即有,传至清代,仍在不少地方留存,多是在除夕或正月十五夜施行。清光绪《叙州府志》中即记载有当地人于除夕夜“以镜听卜来岁吉凶”的活动。

中秋夜明月高悬,观之赏心悦目,古人认为“见月有喜”,并以此时气象来卜算次年元宵节的晴雨。清道光《蓬溪县志》:“八月十五,夜不寐,守看月华以为瑞,又以是夜无月,次年上元节必多雨。故人以有月为喜。” 清咸丰《云阳县志》:“是夜月见五彩,名月华,见者有喜,故人恒通宵不寐伺之。” 清同治《筠连县志》:“八月十五日,民间以果饼相遗,置酒赏月,即以此夜卜元宵晴雨。” 清同治《安县志》:“蜀常苦雨,以此夕月色卜来年灯节盛衰,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准备上元雨打灯。咸以无月为恨,是月穑事成。”

 

▲ 明·钟礼《举杯玩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南西北,百里异习,旧时的合川等地还会在中秋节举行“烧天香”、“橙子龙”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将节日气氛营造地更加浓烈。民国《新修合川县志》:“是夕,用黄橙一枚,置诸高竿,插香百余支齐燃,竖于门外,谓之烧天香。儿童多以黄橙置竿头,用篾编成龙头,糊以五色纸张,点红烛玩于街巷,谓之橙子龙。” 节日中“烧天香”的习俗,早在宋代时即流行于南北多地;玩耍“橙子龙”的习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时日,举行这些民俗活动,亦表明了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

传说八月十五日为土地爷即社公得道升天的日子,谓之“社日”,此日祭拜土地神,也称“秋祭”。清同治《璧山县志》:“八月秋社,称土地诞(注:通常认为农历二月初二日为土地生日),奉祀维谨。” 古人认为,日为天,月为地,祭月拜月即祭拜土地。《周礼注疏》:“祭天谓祭日,祭土瘗[ yì]者也,祭月。” 早期秋祭土地神的活动,被认为是中秋节的起源。由此看来,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也是农耕社会中人与土地关系密切的表现。旧时,一些地方在该日举行隆重的祭拜或赛会活动。清嘉庆《汉州志》:“是日街巷土地会各演剧,夜间供月宴。” 清同治《增修万县志》:“祀社公社母,春以二月二日,秋以八月望日,城乡报赛极盛。”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城内外街衢巷口及各寺观山门外,均有土地庙。市人于中秋节醵金,备香烛供果,或演影戏,或唱围鼓,或打洋琴,谓之闹土地。”

城隍,也是旧时四川城乡普遍崇奉的神祗,然而各地的城隍爷不尽相同,因此举办城隍会的日期也就有异。旧时的崇州、邛崃等地在八月十五日举办大型的城隍会活动。这样的活动,也给中秋节增添了热闹。清光绪《崇庆州志》:“每一会远近咸集,其最胜者惟八月十五城隍会。……州民男妇老幼送往迎来,接踵联肩,喧填道路。”

时移俗易,旧时中秋节的一些讲究,随着岁月的流逝荡然无存。然而,吃月饼、打糍粑的习俗,却多少保留了下来。或旧或新,或移或易,文化的传承,大致都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