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佳景致 泸州石桥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四川城乡各地,大小石桥不计其数,其中泸州一带的石桥,分布密集,形态各异,很有特色。

石桥,即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修建的桥梁。坚固,耐用,为石桥主要的优点。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优点,众多古代石桥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泸州石桥主要分布于长江、沱江的支流上。石桥相连,给两岸居民来往提供了方便,增进了人员与物资的交流。古代泸州的富庶,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与发达的水系密切相关。

长江、沱江的各条支流,河道的宽度、深度及流量等,大致都在人的掌控范围之内,修建石桥,相对容易。石桥成为大小陆路的延伸。有石桥的地方,通常都是当地的交通要口,一些市集也在近旁设立起来。可以说,石桥,带动了一方农商业的繁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 永县蓬莱桥

石桥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且颇费资财。旧时,一地建桥,往往是当地官绅倡导,多方出资出劳。具体说来,石桥的建设,有官家出资、富绅捐赀、民间集资等几种情况。旧时,地方主官亲自主持造桥是为常事,这也是民意颂扬的功德。泸县福集在明初即设有“驿店”,该驿店是泸州通往成都驿道上的重要站点。道上横跨濑溪河的惠济桥,始建于明代,据《泸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年巡道李江、崇祯四年知州全天德先后对该桥进行了修葺,清道光中刘超元等改建了拱桥。

▲ 泸县惠济桥

桥梁是连接河流两岸的重要纽带,一座桥梁就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过去,一些乡绅、大户不惜斥巨资修建桥梁。泸县濑溪河支流上的“苦桥子”石桥,传说为古代一秀才捐资所修。历时数年,该桥尚未完工,却已让秀才倾家荡产,秀才只好四处乞讨募集钱财,续修三年,该桥才终于建成。乡民有感于秀才修桥之苦,遂将此桥取名“苦桥子”。

建桥捐款,是为公德,一些桥来历不凡,甚至还刻碑注明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泸县兆雅镇永济桥桥头,至今还屹立着清乾隆五十年刻制的石碑,该石碑详细记载了建桥历史和乡民集资建桥的金额。

▲ 泸县永济桥桥头碑刻

石桥不仅提供交通运输的方便,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旧时泸县,石桥密布,不少石桥因桥墩雕有石龙而被当地百姓称作“龙桥”。据《泸县志》记载,民国年间泸县有龙桥586座。直到今天,仍有141座龙桥发挥着作用。其中桥身最长的龙桥长约百米,最短的仅1米左右;雕龙最多的有6条,最少的仅有1条。龙桥中,刻有2条的最为普遍,有83座之多。各种各样的龙桥中,龙脑桥当为实用与艺术兼备的罕见之作。

龙脑桥长54米,宽1.9米,共有14座桥墩,中间8座桥墩分别雕刻龙4条;象1只;狮1只;麒麟2只。桥板就安放在石雕动物的脊背上,桥面上游一侧露出头,下游一侧现出尾,好似蛟龙在水中遨游;雄狮在溪边畅欢;大象在桥上饮水;麒麟在河旁站立。动物身上的饰纹,有的如卷云飞舞,有的如火焰熊熊。各自姿态、形体、眼神以及皮毛麟角等均不雷同,有的挂绶带,有的吐玉书,有的踏锈球,有的踩玉圭,生动传神。四条龙的口内各衔一颗约15公斤的“宝珠”,在河水的冲击下,宝珠在龙口中滚动而不会脱出,妙趣横生。

▲ 泸县龙脑桥

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所造之物讲究实用理所当然。泸县奇峰镇有一座集交通运输和生产灌溉于一体的石桥——胜利渡漕。该渡槽横跨龙溪河,双层结构,第一层高12米,是供行人通过的桥道和穴洞;第二层高21米,顶上是引水的漕道。行走于渡漕桥道,头上是干渠,但闻渠水声;脚下是龙溪,溪流穿桥而过,堪称水利工程中的珍品,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

▲ 泸县胜利渡漕

泸县奇峰镇马溪河上的枷担桥,与众不同,其桥面非笔直而呈弧形。枷担,即耕田犁地时架在牛脖子上的弯木。枷担桥,意思是像枷担形状的桥。该桥的设计,很好地考虑了桥与水面在形状上的适应性,以及利用弯度外侧抵抗水流的冲击。

▲ 泸县马溪河上的枷担桥

泸州石桥的造型,有梁桥、梁拱结合桥、拱桥等几种。

梁桥是主要类型。梁桥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转向桥柱,一般建在水域较浅处。梁桥不设栏杆,便于洪水从低矮的桥上漫过。这样节省了石材用料,降低了建桥的成本。这种石桥也便于两岸居民在桥上挑水、钓鱼、洗衣服。桥的一头升高加拱,就形成了梁拱结合的石桥。泸县石鸭滩桥就是这样的桥。

▲ 泸县石鸭滩桥

在古代,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水运。泸县境内溪河密布,水域广阔,虽滩口众多,但小船依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过去的溪河,筑坝拦水情况不多,河沙的淤积也不像现在这样严重。今天看起来紧贴水面的梁桥,在当时并未影响到河面的通航。随着水位的升高,泥沙的沉积,大船的增多,梁桥越来越成为通航的障碍,于是出现了取掉部分梁板以提升桥身高度的情况。一般做法是,在桥的一头加高桥墩并改造为拱桥,形成一头高、大部分桥段低平和一头是拱桥、大部分桥段为梁桥的结构。这些梁拱结合的石桥造型别致,也见证了古代桥梁的变化。

有些石桥的设计大概一开始就是梁拱结合型的,属于一种独立的造型。泸县马溪河上的甘桥就是这样一座石桥。桥拱上面的石梯由于长期通行的磨损,形成很深的槽道,打上岁月的烙印,不像是后来对石桥进行改造而形成的。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往往都有几个桥洞,具有过水与泄洪的作用。拱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重量则传向中间,前述惠济桥是这类石桥中的代表作。该桥有9个桥孔,位于水面的桥孔与其倒影构成一个圆,玲珑别致。整个桥梁如长虹卧波,古朴优美,成为城市一景。类似的石桥还有很多,如龙马潭区龙溪河上的特凌桥,该桥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年),应是此类桥梁中的优秀作品。

▲ 龙马潭区特凌桥

叙永的东门桥、古蔺的双龙桥等,也是别具一格。其桥面并非平坦,而是有一些起伏,两头矮中间高。东门桥桥头还有几家农舍,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别有风景。

▲ 古蔺县双龙桥

跳墩桥应该是最简单的石桥了,若干块方石依次摆放在浅水中便可形成。当然,石块的大小与高低,以及水中摆放的线路与形状,还是有讲究的。由于技术上的相对简单和造价上的便宜,过去,这种石桥大量存在。泸县九曲河上还有“跳墩桥”这样的地名。合江福宝镇、龙马潭区石洞镇等地,也发现有此类石桥。

▲ 合江县跳墩桥

各类石桥,横跨在泸州各地的溪流河道上,连接着乡村与乡村、乡村与城市,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些石桥,像一串串珍珠,镶嵌在青流碧波之上,古往今来,这些千姿百态的石桥形成了泸州地区丰富多彩的石桥文化。这是一份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