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吊古寻幽龙洞背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龙洞背,位于四川广元北部朝天镇境内,是一个名标青史的地名。

背,即山脊、山梁,或山岩顶部的意思,以“背”为地名通名,多地有之,其中广元一带这样的地名较多。例如,白岩背、红岩背、火烧背、断垭背、瓦长背、牛卧背、牛角背、金牛背、鸡公背等,类似的地名还有岩背上、峡背上等。山区中,曲折幽深、涌流如龙的大岩洞,或大溶洞,常被俗称为“龙洞”。龙洞背,顾名思义,指的是一处有着大岩洞的山顶。

龙洞背所在的大山,古称龙门山,亦称葱岭。唐《元和郡县志》:“绵谷(注,今广元)县因县东南绵谷为名,龙门山在县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龙门山在县东北八十二里,【太平寰宇记】引【梁州记】葱岭山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号为龙门,今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北。” 因其特殊奇妙的地貌形态,“龙洞背”后来成了龙门山的代称。清·张邦伸《云栈纪程》:“龙洞背,一名龙门山,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潜水奔流其中,声甚厉,穿山腹而出,分为三洞,水迳二洞出,三洞西南流入嘉陵江。”

汉魏时期的官驿大道经过这里,此地就此而声名远播。广元北部川陕交界地带,崇山峻岭,千岩万壑,经由的驿道,不少地段为架在岩壁上的栈道。栈道,也称阁道,《前汉书》:“师古曰栈即阁也,今谓之阁道。”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阁道,谓凌空如栈道者。” 相当长的时间里,经过此处的阁道,即龙门阁,成了当地的地名。唐《元和郡县志》:“龙门阁,在利州绵谷县东北八十二里。” 清《方舆考证》:“龙门阁,在广元县北部,即栈道也。” 清·王士祯《渔洋山人精华录》:“龙门阁,潜水入嘉陵江处,即龙洞背,亦名葱岭。” 龙门阁,旧时也常称为龙洞阁、龙阁道。

龙门阁,也是著名的古蜀道——石牛道的一段。石牛道,亦称金牛道,早在战国时期,此道即已形成。龙门阁前后的金牛驿、五丁关、七盘岭、筹笔驿、朝天峡等,都是古时的重关险隘,遐迩闻名。

蜀道之难,唐代诗人李白叹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悬崖绝壁之上的龙门阁,其险至极,宋《方舆胜览》:“其他阁道虽险,然在山腰亦微有径,可以增置阁道,独惟此阁,石壁陡立,虚錾石窍而架木,其上比他处极险。” 宋·吴泳《鹤林集》:“龙洞阁,谓之天险。” 明《广皇舆考》:“龙门阁,嘉陵江上,石壁斗立,奇险不易登。” 这一带正如明代著名文人方孝孺所言:“陆有重岩峻岭、万仞鑱天之险阁;水有砯雷掣电、悬流怒吼之江关。”

世殊时异,由秦入蜀的古道先后发生着变化。至迟在明代中晚时期,广元北部山涧峡谷中的阁道尽皆弃用,新修的泥石道路或山中盘旋,或沿山脊而走。远近可观的石壁上留下的成排凿孔,记载了早期栈道的历史。清代朝廷大官陶澍在其《蜀輶日记》中有这样的描写:这一带“悬崖间凿孔甚多,盖昔日取道山下,以之架栈者。” 道路改在山岩顶部,“龙洞背”的地名也因此而出现。清乾隆年间威远知县李南晖经过此处时,留有诗句“龙向洞中隐,人从背上行。” 人来客往,山背上的龙头庙便成了旅憩之处。

龙洞背石穴幽深,可容数千人,殊形怪状,悬河泻水,龙洞内外景色奇佳。清·魏源《书古微》:“龙门山石穴高数丈,水声浩浩出洞门。” 清·陶澍《蜀輶日记》:“自神宣驿循溪西行十里至龙洞背,两山忽合而为一,其合处高岩墙立,横截而过,有如长虹下岈,一洞门户俨然,溪水奔入其中,礌硠震动,声满四山。”

龙洞背上,可远观群山,四方景色,尽收眼底。龙洞背下,则可激荡清流,嶙峋怪石,移步换景。自古以来,兴叹叫绝者不乏才望高雅之人。正是他们的一吟一咏,龙门阁,也即龙洞背,得以名传四方,千古不磨。品赏这些诗句,此处的险绝与奇妙,可让人有更多更深的认识。文章最后,摘录部分古代名家诗句,以飨读者。

龙门非禹錾,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 唐·沈佺期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

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 唐·杜甫

侧径轻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过。

—— 唐·岑参

怪石嶙嶙狰虎豹,

飞泉落落碎瑶琼。

巍峨别有神仙路,

又得攀跻向上行。

—— 宋·赵抃

天险龙门道,霜清客子游。

一筇缘绝壁,万仞俯洪流。

—— 宋·陆游

夕阳下岷峨,天彭光破碎。

咫尺剑门关,益州此绝塞。

—— 清·王士祯

葭萌一径入苍烟,

仙洞深藏西极天。

驯得狞龙会行雨,

霜绡看取白波悬。

—— 清·允礼

万山互回环,嶙峋阻绝涧。

群流争一窟,水石相哄战。

—— 清·彭端淑

怪石突兀山嵯峨,

溅溅流沫车轮过。

但觉风声四山下,

那知脚底龙腾梭。

—— 清·李化楠

北户留秦雪,南檐启蜀晴。

潮音吾听后,回首梦犹惊。

—— 清·周煌

诸水如游龙,曲折赴龙洞。

雷霆争荡激,愤怒声相哄。

—— 清·李调元

龙怒张爪牙,穿石遂为洞。

千里辟成河,一门开若瓮。

—— 清·李骥元

龙洞昏昏云务生,

怒雷挟雨走江声。

风翻山木动鳞甲,

身在苍龙背上行。

  —— 清·常纪

上有石峰最奇绝,

龙头举向青天昂。

蜿蜒石栈横脊背,

行人到此争彷徨。

—— 清·焦和生

西归访名山,葱岭秀无敌。

兀如百丈台,丛树团秋色。

—— 清·张问陶

一径探幽冥,涉险得奇趣。

崩岩摩顶来,惊涛泻魂去。

—— 清·汪仲洋

崷崒仰悬崖,陡绝无登从。

古洞辟㟏岈,云是龙所宫。

—— 清·斌良

一水中流处,连山忽合围。

岩悬高断路,涛响暗通扉。

—— 清·陶澍

两山忽然合,铁立塞乾坤。

水壅前无路,幽窅开洞门。

—— 清·王培荀

乱山合处响沈沈,

古洞千年海样深。

独卧蓝舆初梦觉,

时闻脚底老龙吟。

—— 清·曾国藩

文中图片由解国斌先生拍摄并提供。在此鸣谢。
 

阅读链接:唱广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