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病隐匿又复杂 脑小血管病如何治?

 昵称40724870 2023-04-23 发布于天津

有人的体检报告上会写着:腔隙性梗死。很多人会疑惑:“我没有中风,为什么会脑梗?”还有人在查体时被告知:脑白质脱髓鞘或者缺血性病变。很多老年人觉得不解,这到底是什么?

这是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两种影像表现。脑小血管病发病隐匿,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需引起重视。

几乎所有老年人都会罹患脑小血管病

脑血管病中,大众熟知的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引起的脑血栓或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所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可累及脑部的大、小血管。而患病率极高的脑小血管病变因其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特性并不为大众所认识。大血管是运送血液的通道,小血管则是血液中葡萄糖、氧等营养物质弥散、交换的场所,起着营养脑组织的作用。因此,如果脑小血管发生病变,会导致血管内营养物质无法弥散,继而导致脑内神经元失养、受损,从而出现如认知功能下降、走路不稳、饮水呛咳、情感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脱髓鞘是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从45岁到80岁,发病率也从50%上升到90%。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多老年人都会或多或少罹患脑小血管病。

除腔隙性梗死与脑白质脱髓鞘外,还有血管淀粉样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小梗死、微梗死等损伤表现,血管淀粉样变影像上常表现为微出血,微出血的比例占20%~30%。

因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不同、诊断标准不同,所以国际和国内的不同研究所得出的流行病学数据也差异很大。但学术界一致认为,脑小血管病极为常见,在脑血管病人群中可以占到1/2~2/3。

国家把脑血管病变作为慢性病管理,而脑小血管病是需要管理的主要疾病,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复杂、患病率高,国际上对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脑小血管病会影响认知、有致残性、影响寿命,必须引起重视,好好管理。

脑小血管病进展缓慢,犹如温水煮青蛙,早诊早治是关键

由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卒中,会突然出现失语、肢体运动障碍、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病势汹汹,犹如狂风暴雨,给患者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而脑小血管病病势隐匿,病程缓慢,不容易被识别,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进展,更像温水煮青蛙,让人们误以为只是老去的自然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开始关注是否是脑小血管病在作祟。

第一,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原来完全可以自理的家务,如买菜做饭、到银行处理钱财、吃药,甚至找出自己的衣服来穿都变得非常困难,严重者需要别人照料。

第二,走路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带来一系列致残性危害,增加了家庭和医疗负担。

第三,出现情感障碍,如老年抑郁、焦虑、失眠,甚至有的患者因吞咽、饮水、呛咳导致肺炎等。

脑小血管病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缓慢进展,但其实在疾病早期脑结构已出现腔隙性脑梗、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区扩大或微出血等影像学改变。

脑小血管病如果不进行干预,就会越发展越快,它不是以突发事件为特点。在不知不觉缓慢进展中,就造成了从认知到运动、到进食障碍,最终导致患者自身生活质量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致残性也会导致整个家庭和医疗系统的负担增加,因此,早诊早治是脑小血病防治的关键。

脑小血管病早诊早治 需“多管齐下”

诊断

无论脑小血管病发病如何隐匿,总有蛛丝马迹可循。除上述临床症状之外,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广泛性脑白质脱髓鞘、腔隙状态、微出血灶、新发小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特点,提示患者罹患脑小血管病的可能。

此外,也有一部分脑小血管病患者为基因突变家族遗传性疾病,如果家里有人出现脑小血管病,那么应积极到医院检查,应用认知量表做检测及头MRI影像检测可尽早发现脑小血管病。

治疗

与大血管病变不同,脑小血管病变病因机制异质性,主要表现为血管玻璃样变、血管淀粉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不高,这些均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目前尚无能直接检测到脑小血管的无创检测方法,因其发病机制多样,目前的检测手段又无法准确判定,因此在治疗方面多为对症治疗。

内皮受损、脑血流灌注下降、免疫炎性损害、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不同病因导致的脑小血管病的共同损伤特点,围绕着内皮的保护和修复、加强血流灌注、抗免疫炎性反应、减少内皮损伤渗液漏出所致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可很好的控制和延缓脑小血管的进一步损害,同时应用抗痴呆、抗抑郁、改善脑血流灌注、抗脑小血管病的药物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

脑小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同样不可忽视,要加强宣传,提高人群对脑小血管病的认知,对高或低血压、高血脂和高或低血糖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让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初即有脑小血病检查的意识,而不是误以为自然老化的过程而贻误早诊早治。

#如何做健康老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