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大漠绝刀 2023-04-24 发布于新疆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21几种肿瘤和血液疾病诊疗指南更新。

今天,跟大家重点归纳《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的相关知识,以便学习。

图片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4 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甲状腺滤(FTC)、甲状腺髓样癌(MTC)、甲状腺低分化癌(PD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TC)。

其中 PTC 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90% , 而 PTC 和 FTC 合称分化 型甲状腺癌(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来说,DTC 预后较好。ATC 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 7~10 个月,预后极差。MTC 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不推荐对一般人群行甲状腺肿瘤的筛查。但有如下病史,属于罹患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筛查:

1.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 全身放射治疗史;

3. 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Ⅱ 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 综合征、卡尼综合征、维尔纳综合征和加德纳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 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约占 5%~10%。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良性结节或恶性肿瘤体积增大均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恶性肿瘤局部侵犯周围器官结构,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可表现为侧颈部肿块。MTC 肿瘤细胞分泌降钙素和 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 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交感神经可引起霍纳综合征。

3. 侵犯和转移

(1)局部侵犯:甲状腺癌局部可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环状软骨及喉,甚至可向椎前组织侵犯,向外侧可侵犯至颈鞘内的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或颈总动脉。 

(2)区域淋巴结转移:PTC易早期发生区域淋巴转移,大部分 PTC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颈淋巴转移。PTC 淋巴结转移常见原发灶同侧、沿淋巴引流路径逐站转移,其淋巴引流一般首先至气管旁淋巴结,然后引流至颈内静脉淋巴结链(Ⅱ~Ⅳ区)和颈后区淋巴结 (Ⅴ区),或沿气管旁向下至上纵隔。VI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随后依次为颈Ⅲ、Ⅳ、Ⅱ、Ⅴ区。PTC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以多区转移为主,仅单区转移较少见。Ⅰ区淋巴转移少见(<3%)。罕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有咽后/咽旁、腮腺内、腋窝等。 

(3)远处转移:肺部是甲状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甲状腺癌也可出现骨、肝、颅内等部位转移。甲状腺滤泡癌、分化差的甲状腺癌、未分化癌出现远处转移的风险较大。

4. 常见并发症

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生长相对较缓慢,严重并发症少见。可因侵犯喉返神经、气管等周围器官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咯血等。MTC患者顽固性腹泻,可致电解质紊乱。ATC进展迅速,可引起重度呼吸困难。

图片

(三)实验室检查

1. 实验室常规检查

实验室常规检查包含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如需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要凝血功能、病毒指标等检查。对需要将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到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妇女),根据医疗条件酌情评估治疗前基础骨矿化状态并定期监测;可选用血清钙/磷、24小时 尿钙/磷、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测定。

2.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肿瘤标志物检查

3.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

4.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检测 :包括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

5. 用于诊断的相关分子检测:经细针抽吸(FNA)仍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对穿刺标本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如BRAF突变、RAS突变、RET/PTC重排等,有助于提高确诊率。检测术前穿刺标本的BRAF突变状况,还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和临床预后预测,便于制订个体化的诊治方 案。

(四)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1)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图片

(2)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FNAB)

2. CT

3. MRI

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五)声带功能评估

(六)病理学检查

1. 甲状腺癌细胞病理诊断指南

甲状腺癌的细胞病理诊断指南由甲状腺 FNA 的取材、制片和诊断报告等部分组成。

图片

图片

2. 甲状腺癌组织病理诊断指南

(七)鉴别诊断

1. 甲状腺腺瘤:本病多见于20~30岁年轻人,多为单结节,边界清,表面光滑,生长缓慢,突然增大常为囊内出血,无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2.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常见两侧腺叶多发结节,大小不一,可有囊性变。肿物巨大可出现压迫气管,使气管移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肿物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癌变概率较低,但可见于老年、肿物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表现为肿物增大的速度明显加快。

3. 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期数周或数月,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可伴有轻度发热,局部有疼痛,以吞咽时明显,可放射到耳部,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也可出现不对称的结节样肿物,肿物有压痛。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约经数周的病程可自愈。少数患者需手术以排除甲状腺癌。

4.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为慢性进行性双侧甲状腺肿大,有时与甲状腺癌难以区别,一般无自觉症状,自身抗体滴度升高。本病多保守治疗,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较敏感,有时需要手术治疗,或少量X线放疗。

5. 纤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普遍增大,质硬如木,但常保持甲状腺原来的外形。常与周围组织固定并产生压迫症状,常与癌难以鉴别。出现气管压迫症状时可手术探查,并切除峡部。

图片

甲状腺癌的诊断:分类和分期

(一)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根据 WHO 的定义,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主要分为:原发性上皮肿瘤、原发性非上皮肿瘤与继发性肿瘤。

图片

(二)甲状腺癌的分期

1. AJCC分期

根据术前评估(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可确立临床分期(cTNM)。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可获得病理分期(pTN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甲状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

肿瘤的一些特点将影响肿瘤预后。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组织类型、原发肿瘤大小、腺体外侵犯、血管浸润、BRAF 突变、远处转移等。

(1)组织类型:

PTC 患者的生存率总体较好,但肿瘤死亡率在特定的亚类型之间有较大差别。其中,高细胞型、鞋钉型、柱状细胞型和实性型为侵袭性亚型。 

FTC 的典型特征是有包膜的孤立肿瘤,比 PTC 更有侵袭性。FTC 通常有微滤泡结构,由于滤泡细胞浸润至包膜或血管而诊断为癌,浸润至血管者预后比浸润包膜者更差。高侵袭性 FTC 不多见,术中常可见其侵袭周围组织及血管。约 80%的高侵袭性 FTC 会发生远处转移,可导致约 20%的患者在确诊后几年内死亡。预后不佳与诊断时患者年龄大、肿瘤分期高、肿瘤体积大密切相关。

PTC 与 FTC 预后相似,如果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直径小于 1cm、或微转移,两者都有较好的预后。如果出现远处转移、高侵 袭,则预后差。 

(2)原发肿瘤大小:

乳头状癌<1cm,称为微小癌,通常为体检发现,致死率几乎为 0,复发风险也很低。但微小癌并不都是复发风险低的肿瘤。例如,约 20%的多灶性微小癌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也有远处转移的风险。 

肿瘤原发灶大小与预后、死亡率相关。有研究表明原发肿瘤最大径<1.5cm 的 DTC 出现远处转移可能性较小,而较大肿瘤(> 1.5cm)30 年内复发率约 33%。最大径<1.5cm 的 DTC 30 年死亡率为 0.4%,而较大肿瘤(>1.5cm)为 7%。 

(3)局部侵犯:

约10%的 DTC 侵犯周围器官/结构,局部复发率约为无侵袭性的肿瘤的 2 倍。侵袭性癌患者死亡率也升高,约 1/3 的患者死亡。 

(4)淋巴结转移:

区域淋巴转移对预后的作用有争议。有证据支持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影响复发和生存率。也有证据支持淋巴结转移是局部复发和癌相关死亡率的高危因素之一。淋巴转移与远处转移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那些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5)远处转移:

对于 DTC,远处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约 10%的 PTC、25%的 FTC会出现远处转移。远处转移在嗜酸细胞腺癌和年龄>40 岁的患者中发现率更高(35%)。远处转移最常见的位置是肺,其次还有骨、肝、脑等。远处转移使预后变差。

3. DTC 的复发风险分层 

DTC 总体预后较好,死亡率比较低。但疾病复发率根据临床病理特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术中病理特征如病灶残留、肿瘤大小与数目、病理亚型、包膜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外侵、术后 TSH 刺激后 Tg 水平(sTg)、分子病理特征等因素将患者复发风险分为低、中、高危 3 层(表 7)。

对于高危组 DTC 强烈建议术后行辅助治疗;中危组可考虑行辅助治疗;低危组一般不行 131I 甲状腺清除治疗,但应考虑内分泌治疗。

图片

图片

本文来源:健康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