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旧京~说说北京烤鸭是怎么来的?

 俗文化研究院 2023-04-24 发布于河北
说起老北京脍炙人口的美食,烤鸭绝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老北京的烤鸭,最早起源于哪里,众说纷纭。
至于具体来源于哪里,我们不去考证。这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终究年代久远,难以说清。
我们只是说说,有记载的,北京烤鸭的来历。
有一种说法,认为北京烤鸭起源于便宜坊。这便宜坊据说1416年时就在京城的米市胡同开业了,当时所经营的烤鸭,据说是从南京运来,因此店名叫“金陵烤鸭”。
这金陵烤鸭到了嘉靖年间,做大做强了,便请当时的名士、曾上疏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的杨继盛题写了名号“便宜坊”,意为“此店方便宜人”。
便宜坊的烤鸭是焖炉烤鸭,用砖砌成一立方米左右的地炉,烤鸭子之前,先用秫秸等燃料把炉内的温度升到合适的度数,然后把明火灭掉,再将鸭坯放在炉中的铁箅子上,关上炉门由烧热的炉壁将鸭子进行焖烤。这种不见明火的烤鸭技术,对炉火温度的要求很高—旦温度过高,鸭子会被烤煳;温度过低,鸭子则不熟。
到了1827年,便宜坊这一代的掌柜病故,他的儿子继续经营这家作坊,生意越做越红火,由于人手不够,便招了一个伙计来帮忙。这伙计乃是山东荣成县人,叫孙子久。这孙子久刚来的时候也就十四五岁,聪明伶俐,勤快实在,很快就把作坊内的活儿都学到了家,很得东家的赏识。
几年之后,掌柜的独子突然患了重病,久病不愈,看遍了京城的名医,都束手无策,不得已就去庙里求神拜佛。
庙里的一个和尚说:“这是你整日杀生导致的,要想孩子的病痊愈,就不能再杀生。”掌柜的没办法,一狠心就把便宜坊转给了孙子久。
孙子久接手便宜坊之后,又在老家招了好几个学徒,自己带着他们,起早贪黑地忙活,依旧供不应求。于是他又添加了灶房,扩大了营业,可还是忙不过来。
于是在1855年,孙子久贴出一则启事:本坊自明永乐十四年开设至今,向无分铺。近因敝号人手不够,难为敷用,今各宝号愿意为合作者,尚乞垂赐一面洽商。若有假冒,当经禀都察院,行文五城都察院衙门,一体出示严禁。
启事贴出之后,上门商讨合作的商户很多。孙子久就与他们商议,由便宜坊派人到各店传授技艺,以技术和字号参股联营。
但是,这口子一放开就刹不住了,没几年,京城里就出现了好些家便宜坊,比如前门外井儿胡同的“便意坊烤鸭饭庄”,石头胡同与李铁拐斜街的相接处“便宜坊”,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便宜坊鸡鸭店”,西单的“便宜坊盒子铺”,东单也有一家“便宜坊”。这样在北京的市面上出现了多家便宜坊。(这就是北京出现遍地便宜坊的时期,而且便宜坊被认为是盒子铺的时期)
这些“便宜坊”基本上都是由山东荣成县、福山县人开办的。不得已,光绪末年,便宜坊在自家的店名前增加了一个“老”字。
到了清朝同治年间,京城又出现了一家烤鸭新秀全聚德,掌柜叫杨全仁。1864年,他盘下一间叫德聚全的水果铺子,改名全聚德,开起了烤鸭店。杨全仁重金聘请了曾在清宫御膳房包哈局当过差的师傅“孙小辫”,另辟蹊径,采用了“挂炉”的方式来做烤鸭。挂炉不安炉门,用枣木、梨木等果木为燃料明火烤制。
因为没有炉门,烤制时要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比如还要有“撩裆”的技术操作,以使鸭子受热均匀。目前,焖炉和挂炉这两种烤鸭技艺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国时期,全聚德由于做法新颖,名声已经大过了便宜坊。
后来,全聚德又打破以往熟食作坊不卖饭座的规矩,请来鲁菜师傅,做起了全鸭席,成为一家以烤鸭为主的饭店。
便宜坊见此,也开始卖起座来。为了争抢客源,全聚德还发明了“鸭票”,以供人们“亲戚寿日,必以烤鸭相馈送”。而受礼者可以随时持票到烤鸭店来吃刚烤好的烤鸭。全聚德的生意风生水起,而便宜坊却日渐衰微。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宜坊经过扩建和改革,才再次成为与全聚德相媲美的烤鸭店。
这就是北京的烤鸭双雄并立的原因。确实是便宜坊烤鸭的历史更悠久,但是,便宜坊也确实卖不过全聚德。尽管现在的全聚德千疮百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