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具体可感的论据才有说服力

 hab图书馆 2023-04-24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辩论中的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事实胜于雄辩,好论据贵在有具体可感性。所以,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时,一定要具体生动、真实可感。越是具体可感的论据,越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越是具体可感的论据,越能说理充分,论证有力,增强论辩的说服力。

01

有个年轻人遇到著名学者黄永武,不由得哀叹道:“我是怀才不遇的倒霉者,懊悔进了一家没有伯乐的公司。”黄永武反驳说:“你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我倒认为怀才不必遇。像我家有5口人,常用的饭碗只有5个。每次在家里洗好了碗,放进烘碗机去烤,其他十来个碗很少用到,每次只是'陪烤’而已‍‌‍‍‌‍‌‍‍‍‌‍‍‌‍‍‍‌‍‍这些常年不用天天'陪烤’的碗,岂不是都要'怀才不遇’闹情绪了吗?社会上贤能的人太多,用贤者如用器,必然有许多常年备而不用,不可能每次'遍陈其器’。所以,不论自己遇或不遇,像碗备用一样,随时要保持自己的冰清玉洁,审慎完好。其实,'遇’的未必就贵,'不遇’的未必就贱,只是时势运转未到而已。再者,为什么不抛开遇不遇的苦恼,静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如屈原与杜甫当时抱怨怀才不遇,到现在却举世闻名。怀才即使当代未遇,千秋万世,别人能挡住你前进的路,一直叫你不遇吗?”

黄永武的辩驳没有什么“高大上”和恢弘的论据,而是用自己家的“备碗陪烤”,进行比喻论证,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怀才不必遇”的结论,从而使对方的“怀才不遇论”相形见绌,并且反思自己该如何正确对待“遇”与“不遇”,机遇固然重要,但在“不遇”的情况下,永葆乐观积极的心态更重要;同时,与其消极等待“遇”,不如破除“等靠要”思想,敢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一番驳论真是妙哉,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02

有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投了很多简历一无所获,见了《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就抱怨找工作不公平,质问:“在现实社会还有公平吗?”罗振宇驳论道:“有一个大公司,每天都要收到几千份简历,他们的工作人员如何处理这些简历呢?据说他们看累了,就拿一台电风扇吹,于是有的简历就被吹到地上,然后工作人员抱起来就扔到垃圾桶。你肯定要问:这不是很不公平吗?人家招聘经理有一句话,说运气本身也是实力,这些人运气不好就不要了。这个事例透露了一个特别严酷的情况:不是没有人愿意给你公平,而是事实上做不到。所以,别妄想用单纯的简历来找工作,简历不是考卷,招聘经理会像你的老师那样逐字逐句去判断你的对与错,生怕对你有一点点不公平吗?显然不是!这不是他们不愿意,是他们做不到。那么,该怎么去找一份工作?就是你觉得合适,别人也觉得合适。用最浅显的话来说,就是找到那个特定的人看中你。”

为了论证求职路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罗振宇没有一味地说教和空洞乏力的辩词,而是援引一个公司筛选简历的事例,虽然听上去有点荒诞不经,但却十分具体可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刻揭示了某些公司简历招聘的真相,探究了不公平现象缘何会产生。如果了解了背后真相,悟透了这些道理,恐怕就会减少抱怨,释然很多,也会去寻求更加有效的求职方式和方法。

03

具体可感的论据,总是让人容易代入感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油然焕发新思维,得出新观点,为之感召和折服。所以在论辩中,我们就要注意创设和利用具体可感的情境及事例,从中推导出微妙神奇的论见,让人幡然顿悟。(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