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方剂 祛痰剂 (三十八)

 新用户76602598 2023-04-24 发布于湖南

【中文】 二陳湯

【汉语】 Er Chen Tang

【英文】 Two Matured Substances Decoction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五两 (15g) 白茯苓三两 (9g) 橘红五两 (15g) 炙甘草一两半 (5g)

【用法】 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病机】 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机体。湿痰为病,犯于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于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于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乃痰湿之象。冶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常用方、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梅尼尔氏合征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3. 注意事项: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附方】 1. 导痰汤《传信适用方》(引皇甫坦方) 半夏四两,汤洗七次 (120g) 天南星一两,细切,姜汁浸 (30g) 枳实去瓤,一两 (30g) 橘红一两 (30g) 赤茯苓一两 (30g)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 (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2. 涤痰汤《奇效良方》南星姜制 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半 (各7.5g) 枳实麸炒,二钱 (6g) 茯苓去皮,二钱 (6g) 橘红一钱半 (4.5g) 石菖蒲 人参各一钱 (各3g) 竹茹七分 (2g) 甘草半钱 (1.5g)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功用: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3. 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当归二钱 (6g) 熟地三五钱 (9~15g) 陈皮一钱半 (4.5g) 半夏二钱 (6g) 茯苓二钱 (6g) 炙甘草一钱 (3g) 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

燥湿化痰兼利气,湿痰为患此方珍。

【中文】 三子養親湯

【汉语】 San Zi Yang Qin Tang

【英文】 Three-Seed Filial Devotion Decoction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

【组成】 紫苏子 (9g) 白芥子 (9g) 莱菔子 (9g) (原书末着剂量)

【用法】 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用】 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 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病机】 高年咳嗽,气逆痰痞。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舌苔白腻,脉滑乃痰证属寒之征。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壅气逆食滞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为宜。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

3. 注意事项:对于方中三药的炮制,原书要求 “微炒、击碎”,可防止辛散耗气,减少辛味对咽喉、肺胃的不良刺激,尤能使莱菔子由生用性升变为性降下气;捣碎则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在用法上,每剂不过三钱,布包微煎,代茶频服,可使药力缓行。

【方歌】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中文】 小陷胸湯

【汉语】 Xiao Xian Xiong Tang

【英文】 Minor Chest-Draining Decoction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黄连一两 (6g) 半夏半升 (12g),瓜蒌实一枚 (20g)

【用法】 先煮瓜蒌,后纳诸药,水煎温服。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痰热蕴肺,则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乃痰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膈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黏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

【附方】 柴胡陷胸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一钱 (3g) 姜半夏三钱 (9g) 小川连八分 (2.5g) 苦桔梗一钱 (3g) 黄芩钱半 (4.5g) 瓜蒌仁杵,五钱 (15g) 小枳实钱半 (4.5g) 生姜汁四滴,分冲 水煎服。功用:和解清热,涤痰宽胸。主治:邪陷少阳,痰热结胸证。寒热往来,胸胁痞满,按之疼痛,呕恶不食,口苦且粘,目眩,或咳嗽痰稠,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歌】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中文】 半夏白朮天麻湯
【汉语】 Ban Xia Bai Zhu Tian Ma Tang
【英文】 Pinellia,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and Gastrodia Decoction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医学心悟》
【组成】 半夏一钱五分 (4.5g) 天麻 茯苓 橘红 各一钱 (各3g) 白术三钱 (9g) 甘草五分 (1.5g)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 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 脾湿生痰,湿痰壅遏,以致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乃风痰之征。治当化痰熄风,健脾袪湿。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3.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方歌】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附注】 天麻 (Gastrodia elata)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易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中文】 貝母瓜蔞散
【汉语】 Bei Mu Gua Lou San
【英文】 Fritillary Bulb and Snakegourd Fruit Powder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医学心悟》
【组成】 贝母一钱五分 (5g) 瓜蒌一钱 (3g) 茯苓 橘红 花粉 桔梗各八分 (各2.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病机】 燥热伤肺,灼津成痰。燥痰不化,清肃无权,以致肺气上逆,咳嗽呛急;燥伤津液,故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为燥痰之征象。治宜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
3. 注意事项:对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方歌】 贝母瓜蒌散茯苓,陈皮桔梗花粉增,
咳嗽咽干痰难咯,润燥化痰病自清。

【中文】 定癇丸
【汉语】 Ding Xian Wan
【英文】 Convulsion-Settling Pill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医学心悟》
【组成】 明天麻一两 (30g) 僵蚕,五钱 (15g) 川贝母一两 (30g) 全蝎五钱 (15g) 半夏一两 (30g) 茯苓 茯神各一两 (30g) 陈皮七钱 (20g) 远志七钱 (20g) 石菖蒲五钱 (15g) 胆南星五钱 (15g) 丹参二两 (60g) 麦冬二两 (60g) 琥珀,五钱 (15g) 辰砂三钱 (9g)
【用法】 共为细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沥汁100 ml 与生姜汁50 ml为丸,每次9g;亦可作汤剂,加甘草水煎,去渣,入竹沥、姜汁、琥珀、朱砂冲服。
【功用】 涤痰熄风。
【主治】 风痰蕴热之痫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目晴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可用于癫狂。
【病机】 风痰蕴热,上蒙脑窍。每因惊恐恚怒,气机逆乱,阳亢化风,触动积痰,痰随风动,上蒙脑窍而卒然眩仆倒地;肝风内动,故见目睛上视,甚或手足抽搐;痰涎壅盛则口吐白沫,喉中痰鸣;舌脉为风痰蕴热之象。急当涤痰熄风,开窍安神。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风痰蕴热癫痫发作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癫痫病发作期属风痰蕴热者。
3. 注意事项:因本方着重涤痰熄风先治其标,一俟痫病缓解,则须化痰熄风与培本扶正兼顾,并应注意饮食,调摄精神,以收全功。
【方歌】 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
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中文】 苓甘五味薑辛湯

【汉语】 LIng Gan Wu Wei Jiang Xin Tang

【英文】 Poria, Licorice Root, Schisandra, Dried Ginger, and Asarum Decoction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 (12g) 甘草三两 (9g) 干姜三两 (9g) 细辛三两 (5g) 五味子半升 (5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病机】 多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以致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此即 “形寒饮冷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义。寒饮停肺,宣降违和,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气机,故胸满不舒;饮邪犯胃,则喜唾涎沫。治当温阳化饮。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代表方、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者。

3. 注意事项:凡肺燥有热、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中文】 清氣化痰丸

【汉语】 Qing Qi Hua Tan Wan

【英文】 Qi-Clearing and Phlegm-Transforming Pill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医方考》

【组成】 瓜蒌仁一两 (30g) 枳实一两 (30g) 陈皮一两 (30g) 茯苓一两 (30g) 、黄芩一两 (30g) 胆南星一两半 (45g) 杏仁一两 (30g) 制半夏一两半 (45g)

【用法】 上粉末与生姜100g汁泛丸,每服6~9g,1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

【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 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痰阻气滞,气郁化火,痰热互结,壅肺为患。症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阻碍气机,则胸膈痞闷,甚则气逆于上,发为气急呕恶;痰热扰乱心神,可见烦躁不宁。治当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痰热内结者。

3. 注意事项:本方性偏苦燥,阴虚燥咳、脾虚寒痰者忌用。

【附方】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陈皮一钱五分 (4.5g) 半夏泡一钱 (3g) 茯苓一钱 (3g) 桔梗一钱 (3g) 枳壳麸炒一钱 (3g) 贝母去心一钱 (3g) 前胡一钱 (3g) 杏仁去皮尖一钱半 (4.5g) 黄芩炒一钱 (3g) 石膏一钱 (3g) 瓜蒌仁一钱 (3g) 炙甘草三分 (1g) 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食远,临卧服。功用:清金降火,化痰止嗽。主治:热痰咳嗽。

【方歌】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

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中文】 溫膽湯
【汉语】 Wen Dan Tang
【英文】 Gallbladder-Warming Decoction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二两 (60g) 竹茹二两 (60g) 陈皮三两 (90g) 枳实二两 (60g) 茯苓一两半 (45g) 炙甘草一两 (30g) 生薑五片 大棗一枚
【用法】 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 (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 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化热,津聚成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心悸,甚至癫痫。此证病机为胆郁痰扰,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的常用方。临床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梅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癫痫、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胆郁痰扰者。
【附方】 十味温胆汤《世医得效方》半夏汤洗,七次 枳实去瓤,切,麸炒 陈皮去白,各三两 (各90g) 白茯苓去皮,一两半 (45g) 酸枣仁微炒 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 各一两 (各30g) 北五味子 熟地黄切,酒炒 条参各一两 (各30g) 粉草五钱 (15g) 上锉散,每服四钱 (12g),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不以时服。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主治:心胆虚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恶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
【方歌】 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中文】 滾痰丸

【汉语】 Gun Tan Wan

【英文】 Phlegm-Removing Pill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泰定养生主论》录自《玉机细微义》

【组成】 大黄八两 (240g) 黄芩八两 (240g) 礞石一两,同焰硝一两,投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 (30g) 沉香半两 (15g)

【用法】 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8~l0g,一日一至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 泻火逐痰。

【主治】 实热老痰证。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病机】 实热老痰,久积不去所致之多种怪证。若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乱心神,则为惊悸怔仲、不寐怪梦;内壅于肺,则咳嗽痰稠;阻塞气机,则胸脘痞闷;痰火上蒙,清阳不升,则发于眩晕耳鸣;痰火胶结,无下行之路,故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者,为实火顽痰证。治宜降火逐痰。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实热老痰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癫狂惊悸,大便干燥,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中风、精神分裂症、癫痫、偏头痛、神经官能症等属实火顽痰胶固者。

3. 注意事项:因本方药力峻猛,体虚之人及孕妇均宜慎用,以免损伤正气。

【方歌】 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

少佐沉香为引导,实热顽痰一扫光。

【中文】 茯苓丸

【汉语】 Fu Ling Wan

【英文】 Poria Pill

图片

【分类】 祛痰剂

【出处】 《是斋百—选方》录自《全生指迷方》

【组成】 茯苓一两 (30g) 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15g) 半夏二两 (60g) 风化朴硝一分 (0.3g)

【用法】 上四味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6g),生姜汤下 (现代用法:为末,姜汁糊丸,每服6g,生姜汤或温开水送下;作汤剂,加生姜水煎去渣,风化硝溶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主治】 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两臂痠痛或抽掣,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麻木,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

【病机】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四肢禀气于脾,若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停伏中脘,流注四肢,则麻木酸痛、活动受限,甚则抽掣或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乃湿痰内阻之征。治宜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運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经络之证。临床应用以两臂痠痛,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为辨证要点。凡属风湿臂痛者忌用。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肢血管性水肿、慢性支气管炎、颈惟病、前列腺增生症等属顽痰停伏者。

3. 注意事项:本方化痰力较强,并有泻下痰结的作用,不可久用,虚人慎用。风湿所致臂痛,亦非本方所宜。

【方歌】 指迷茯苓君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

中脘伏痰臂酸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