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捞星星星星 2023-04-24 发布于贵州


子宫内膜标本特点

  • 子宫内膜受激素水平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形态结构变化复杂,病变种类多,同时可伴多种化生性改变。

  • 增殖期子宫内膜,可见核分裂象,因此通常不作为评估非典型性的参考指标。

  • 内膜检查最常见原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多行诊断性刮宫,组织破碎、标本量较少,增加诊断难度。

此外,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影响也会导致人工假象:

  • 崩解引起的人工假象:子宫间质破坏或丧失,腺体排列紧密、紊乱,可误诊为复杂性增生。

  • 腺体套叠:产生腺体中有腺体的现象,可能做出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的错误诊断。

  • 固定:固定不佳或延迟固定,可造成腺体间质分离,形成透明人工间隙,似核下空泡。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定义  指以子宫内膜腺体增生为主的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样癌的前驱病变。

— 肿瘤性,而非生理性,非侵袭性

— 腺体超过间质(正常增殖期大约1:1)

同义词  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图片

上表中可以看到,WHO根据病变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临床处理将分类简化,增加了病理医生诊断重复性,同时方便病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定制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生物学行为

— 无非典型性的增生:机体对高雌激素状态的生理反应

— 非典型增生:肿瘤性、单克隆性增生,具有发展为癌的可能性

预后

图片

临床处理

— 无非典型增生:

  • 一线治疗:LNG-IUS(曼月乐: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 口服避孕药

  • 手术治疗

— 非典型增生:

  • 子宫切除(无生育要求)

  • LNG-IUS,其它(有生育要求)

诊断思路及要点

1.腺体间质比例:

— 无增生<1

— 增生>1

注:腺体/间质>1可见于以下情况:早、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妊娠,子宫内膜增生症,癌。

2.腺体/组织结构特征:区分单纯性、复杂性,鉴别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

3.腺上皮细胞学特征:有无非典型性

4.间质细胞:细胞密度、细胞形态

— 腺体少,间质多,警惕间质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

定义  指腺体过度增生,大小和形态不规则,腺体和间质比例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但没有显著的细胞学非典型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小。

同义词  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复杂性增生不伴非典型性。

病因  雌激素异常刺激子宫内膜异常增殖而无孕激素抵抗。

组织结构特征

— 单纯性增生:1<G/S<3,腺体囊状扩张,伴少量单一分支或乳头结构,病变多为弥漫性。

— 复杂性增生:G/S>3,腺体明显增多,形态明显不规则,伴复杂分支状、小的腔内乳头,似“筛状”结构,可呈“背靠背”模式,此时间质明显减少,但仍存在少量间质分隔,且病变多为局灶性。

细胞学特征  无细胞学非典型性

形态类似于中晚增殖期细胞,假复层排列,有极性,腺上皮细胞形态一致,具有笔杆状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均质,可稍深染,核仁不明显或可见小的核仁。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增殖紊乱

定义  慢性无排卵周期具有大量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结构轻度不规则,伴腺体扩张。

组织学  腺体与间质均增多,即腺体与间质比例无明显增高,仅少数腺体扩张或有分支,排列轻度不规则;或子宫内膜大部分表现为增生期形态,小灶区域呈简单性增生形态。

图片

子宫内膜增殖紊乱介于正常增殖内膜与单纯性增生之间,仅存在灶性子宫内膜增生,三者表现为形态学上的谱系性。



子宫内膜息肉

定义  局部增生的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常突出于宫腔。大多起源于基底层子宫内膜,逐渐长到子宫内膜表面,属于瘤样病变。

起源  染色体分析发现子宫息肉是具有遗传学改变的子宫内膜间质单克隆性过度生长,并继发导致良性腺体多克隆性生长的结果。

镜下特点

  • 三面可见表面上皮被覆

  • 扩张的厚壁血管

  • 间质不同程度纤维化,而不是间质细胞

  • 常伴腺体结构改变:腺体不规则扩张,轻度与周围正常内膜腺上皮周期不同步,可伴有化生

注:刮宫物在组织切片中辨认内膜息肉有时较困难(组织破碎),需要结合临床所见。

图片

子宫内膜息肉

鉴别诊断

  • 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可形成息肉样外观,但无息肉结构特点。

  • 单纯性增生:因大部分息肉含有不规则扩张的腺体,轻度致密,结构不规则,但只是局灶性增生,不能作为诊断内膜单纯性增生的依据。

  • 息肉样子宫内膜样癌:具有恶性的腺上皮,一般没有息肉的厚壁血管和纤维性间质。

注意事项

  • 息肉内伴发复杂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相应病变诊断标准是一致的。

  • 当子宫内膜息肉内出现腺体拥挤、细胞核异常或间质高度密集,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癌肉瘤的可能,发生率约5%。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AH/EIN)

定义  指子宫内膜增生伴有细胞学非典型性ICD-O:8380/2

同义词  复杂性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简单性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

病因  AH/EIN 是一种克隆性病变,有许多见于子宫内膜样癌的遗传学改变,包括MSI、PAX2 失活,以及 PTEN、KRAS 和 CTNNB1(β-catenin)突变。持续性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导致无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进展为 AH/EIN。

图片细胞学非典型性评估要点

诊断要点   

与周围正常腺体对比

  • 细胞学改变相对宽泛,而且无明确的量值标准,因此需要一个参考物:周围没有增生的正常内膜腺体细胞核的特点。

  • 判断细胞学改变的标准更强调其与周围正常子宫内膜腺体明显不同,因此需要确立每个病例的参考标准,而非一成不变。

  • 组织固定与处理过程中可能因人为假象使局灶腺体明显拥挤,核增大,泡状核,且可见核仁,可误诊为非典型增生。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鉴别诊断

— 与中晚分泌期子宫内膜鉴别

  • 分泌期腺体盘卷弯曲更明显,管腔扩张,可呈锯齿状、乳头状,腺体间质比例增大,细胞核增大,染色质淡染,形状不规则。

  • 鉴别点:

     --排列规则

     --间质可见蜕膜样变

     --无核分裂像

     --临床信息

— 与Arias-Stella反应相鉴别

  • AS反应:主要见于妊娠,子宫内膜腺上皮向核增大、深染、不规则、染色质过多的靴钉样细胞(核突入腺腔、胞质富含空泡)转化。

    图片

    AS反应:高度分泌,胞质空泡化,核大深染,靴钉样

  • 鉴别点:

     --出现其他妊娠变化:间质蜕膜样变

     --虽然有细胞核增大及非典型性,但核浆比不高

     --核分裂象少或无

     --没有癌的特点:无间质浸润

     --临床病史(年龄、婚育史等)

免疫组化

PTEN和PAX-2在AH、癌的病例出现表达失活,可辅助诊断,但仍需以形态学为基础。

图片



子宫内膜上皮化生

定义  子宫内膜上皮化生(上皮细胞质改变),包括嗜酸性、纤毛细胞、鳞状上皮、粘液性、分泌性/透明性化生等。提示衍生于副中肾管的上皮具有分化成苗勒系统任何其他上皮的能力。同时,化生也是内膜对雌孕激素刺激的反应。

组织学  子宫内膜对激素刺激产生的形态学较为复杂,包含组织结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改变。因此子宫内膜增生与化生通常密切相关,有时无法截然分开。

图片

左:嗜酸性化生。最常见胞质改变,可见于其它各种化生性改变,因此细胞形态可有相当大的变化;右: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伴嗜酸性化生。

图片

左:成熟鳞化。显示清楚的鳞状分化特征,界限清楚,可见细胞间桥;右:桑葚样(不成熟鳞状)化生:圆形细胞团或合体样细胞,形态温和,有时可见小核仁。

图片

左:纤毛细胞化生(输卵管上皮化生)。核圆形,形态温和,胞质嗜酸性,腔缘可见纤毛;右:粘液化生。类似宫颈内膜上皮。

鉴别诊断

— 与子宫内膜增生或癌鉴别

  • 化生时,尽管偶尔会有腺体的囊状扩张和轻微的不规则,但腺体轮廓总体还是规则并形成管状结构。

  • 化生时可伴有轻微的核增大,但染色质异常不如非典型增生明显。

  • 缺乏间质浸润,可与癌鉴别。

要认识到化生的存在,避免误诊。



非典型增生/EIN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

两者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且重要,并具有挑战性。不典型病例的诊断重复性差,医生之间常出现不同意见。

难点:通常使用的形态学诊断标准操作性差(结构和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间质浸润)。

突破点:组织结构异型性(筛状、实性片状结构、大量乳头);肿瘤性坏死。

提示间质浸润的结构特征

  • 单个腺体之间的间质消失,形成融合的腺体结构、筛状结构、迷宫样连续的腺腔

  • 广泛的复杂乳头结构(分支状、多发性),绒毛腺管状乳头

    --腺腔内的无纤维血管轴心乳头,不是浸润的特征,常见于复杂性增生伴嗜酸性化生

  • 腺体不规则浸润,伴促纤维增生性间质反应(需除外息肉及损伤修复改变)

  • 肌层浸润金标准),一般在刮宫标本中很难见到,需鉴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间质浸润的定量

  • 《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解读》:诊断腺癌,腺体融合面积最小约2mm×2mm 。

  • 《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体现浸润特征的病变范围必须足够广泛,直径达2.1mm。

注:(1)不能太教条地使用这个定量标准,以避免小标本漏诊癌,如果出现明确间质浸润,即使范围未超过2.1mm,也应该诊断为癌。

       (2)此定量标准不适用于中、低分化内膜样癌。

图片图片图片

图1 腺体融合:腺体之间无间质分隔,部分融合,提示浸润。

图2 筛状结构。

图3 迷宫样腺腔。

图片

左:乳头状/绒毛腺管状增生提示癌,并且呈外生性生长模式;右:腺腔内乳头是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乳头状亚型(化生),并非浸润特征。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定义  由纤维肌性间质和腺体构成的肿瘤,腺体结构复杂,腺上皮具有细胞学非典型性。常发生于子宫下段、单发、外生性生长。

组织学

— 间质主要为平滑肌,混有少量纤维组织,围绕腺体交错排列,无内膜间质。

— 腺上皮出现轻-中度不典型性,可呈小叶状结构。

— 常伴显著鳞化-桑葚样小体。

图片

左:具有非典型性的腺体和肌纤维性间质;右:桑葚样小体。

遗传学  类似于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癌,包括MLH-1启动子超甲基化和MSI

临床处理与预后   患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约为8-10%,高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总体风险(<1%),对于需保留子宫,可采用息肉切除、刮除,并密切随诊。

鉴别诊断

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伴肌层浸润或伴显著促纤维增生性间质相鉴别

图片



病理报告形式的建议

  • 子宫内膜(单纯/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单纯/复杂性)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

  •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单纯/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

注:不建议报轻、中、重非典型增生。

  • 孕酮治疗后内膜标本病理报告

    疗效评估:

    — 腺体萎缩:腺体拥挤程度降低,数量减少,上皮细胞矮立方状,但乳头、筛状结构还可存在

       —上皮细胞异型性减低:复层消失,密度减低,核染色质变均匀细致,核分裂像减少

       — 出现分泌反应:核上核下空泡,间质疏松水肿,蜕膜样变

       — 出现化生性改变

参考资料:

[1]《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2014年第4版

[2]《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2014第6版

[3]《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解读》2013中文版

[4]《妇产科病理学》郑文新、沈丹华、郭东辉,2013

[5]《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进展》沈丹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6]《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张廷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7]《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体会》郭晓静,深圳市人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