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圣贤在春天相遇

 文艺众家 2023-04-24 发布于山东

有文有艺聚

众家

与圣贤在春天相遇

--邱新荣诗集《诗歌中国》阅读笔记 

文/慕儒


评论者简介


慕儒,原名张启龙,男,汉族,历史学博士,宁夏大学准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访问学者,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自治区青年讲师团理论宣讲攻关组专家,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自治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和教改论文多篇。


1

春天的一个下午,窗外的杏树已经开过了花,这杏花是美人转世,花很艳但花期极短,短到来不及你爱惜就没了。原本以为杏花为春天代言,可是,杏花谢了后,梨花才白,梨花的白有羽化的感觉,像是得到过圣贤的点拨。那好,在这个春天,在一朵花绽开的瞬间与圣贤相遇。圣贤说,这世间所有的花都不是为花店和花瓶而开。如今再一次走近圣人们的世界,仿佛又重回了那个年代,理想,纯粹,向上,令人怀念的时代,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的年代,那是历史永远都回不去的岁月深处。那个时代叫春秋战国。圣贤们的名字叫,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他们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圣贤。他们在那个时代著书立说,对人性的启蒙超越了那个时代,堪称世界文明的丰碑。在圣人们精神世界里,充沛着哲学思维的高度,探寻着人性的深度,拓展了视野的广度。他们是道德上的真君子,浑身散发着人性的温暖,同样还泛有理想的光芒,他们每一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师者,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他们每一位的精神世界里都有淡定的纯爱情怀,心无旁骛著书立说,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那是一个充满理想憧憬的年代,那时的生活是慢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人是孤独的。毫不夸张地说,是圣人们教会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的。读他们的著作,他们的故事,不知不觉整个灵魂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在《诗歌中国》里,邱新荣用诗歌的语言,文学的视野,梳理出圣贤们走过的路途,精神脉络,思想经纬,阅读者提供了一种走近了解懂得圣贤的方式,诉说了产生圣贤的一个伟大时代。关于爱的梦,关于人性的梦,读书做人的梦,关于理想,关于爱情,还有读诗的时候,身边有兼具妩媚或阳刚的眼神。在物质没有丰盈的年代,一朵花,一条鱼,一把破扇子,可以遇见结识一辈子的朋友,遇见仰慕几个世纪的圣人。与先哲圣人在一部作品里相遇,相识,那是多么幸运幸福的事情,不仅是崇尚儒家的孝道和礼记,也是开始认识自我,走向人性解放的过程。 
  
秋风一样单瘦的孔子
经历了无数磨难后
一缕中庸微笑
依旧 不偏不倚
--《孔子絮语》

每一位圣贤的灵魂里都有佛性,他们的角色是父亲,男人,教育者,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母性的一面,我们爱他们有爱母亲的一种情愫在里面。很多时候会在他们的著作面前许愿,表白,因为阅读在心里种下仁义的种子。想象着路上遇见孔子,垂手站在一边,请先生走,跟在后面与他说有些家长里短,先生太孤独,需要说话的人,需要一枝花在他手上绽开又凋谢。可以肯定,孔先生喜欢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素雅,有阶层,有待遇。先生会苦口婆心一遍遍讲述他的教育理念,会静心听听俗人漏洞百出的故事。与孔先生这样单薄瘦弱的一个人交流,没有障碍,很容易沟通,会意。
          
孔子是一棵无须夸大的古树
述而不作地站着
面对山水 做时间岁月的沉吟
颠沛流离的路盛载着哲学的脚印
留给别人自由的空间
-《为百家争鸣而吟》

很多时候,见与不见像春天梨树上的花朵,不经意间看到了梨花开放,他们在春天的枝头开着自己的花,树在春天初来的时候枝条还有着少年青涩的脸孔,尽管那些树干已经有些沧桑,可是没有什么能够挡得住春天,春天的绿来了有山呼海啸的架势。那些纯粹的梨花像是读多了书看够了人间繁华的学者,自我的,纯粹的,干净的,就那么开着,一朵又一朵,疏密得当,有着淑女端庄的仪态。无论是走近还是远观,看花人不会呼朋唤友噪声鼓动而是仰脸默默的地看,看久了就生出一丝丝自卑出来,在梨花的阑珊之意中,看到自己的前世和今生。不过分倾诉自己,一个人不过分渗透他人。这也许就是一种仁慈。于是,一点也不觉得花开花落是春天的事情,也许那是一个人所有的情绪。如果说还有一种安慰是有力量的是无声的,那就早晨看到的满地铺满了昨夜风雨过打碎的花瓣。如果风雨都不能把树上的花瓣打碎,这个春天太冷漠了,太没有了诗意。庄子会不高兴的,也少了一些热爱自然的情感。原来我们祖先也有极度可爱的时候,极度单纯的时候,极度君子的时候。

孔子不见阳虎
是芳草  绿在自己伟大的淳朴
不愿接纳一只自视甚高的猛虎
是泰山沉湎于自己崇高的鼓舞
不屑于一抔轻浮的尘土
    --《孔子不见阳虎》

想象着有一只猛虎在羽化的梨花下,它还会呼啸声声吗,在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位瘦弱的先生,他用仁慈的眼神悲悯地看着这一切。在这个春天读到了邱新荣《孔子不见阳虎》这首诗,我想,春天还是盯着一朵花看,一树的绿叶在看,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喜欢着这些带有自己臆想的色泽,每天看,就是觉得它们是一种生命的气象,是一位仁者笑看世间风云。看着,心里就很充实,有时看多了会有一点点落寞,因为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人,所以,有些疑问有些安宁之后的彻悟。香炉里点燃的香,可能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所以燃烧起来总是断断续续的,而那些不被注意的的散乱的香烛却是无所依旁的燃烧怠尽。
登泰山而小天下
我行我素坦然处之
冰凉的暗夜里
夫子是一颗孤独的星
自己照着自己
--《孔子絮语》

孔子先生一生对教育太过浓烈,执着,那种浓烈是一种精神状态。有时想想,生活已经给了我们那么多的味道,为何不多选择一些,为什么只选择一种。更多的时候,岁月静好也只是午后眼睛里的地平线,模糊,闪烁不定,那是光阴在人生划上的刻度。有一年去山东,专门拜祭孔府,那是我要决定人生大事的特殊时期。记得那天心也很热。在孔子雕像前,忍不住伸手触摸先生脚面那块石头,它冰凉,圆润,隐隐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存在,滋养着莫名的秩序,礼节。一些东西在无法触及的维度里,存在着,生长着,消亡着,坚持着,疲惫着,既不违背客观存在也不因为自然变迁更改什么,始终忠于自我。有那么一刻,当阳光越过树梢照射在先生全身的时候,一辈子重要的决定在那一刻有了一个深深的刻度:保护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忠于自我。

2

凡寂静,都有一种枯意。凡宁静,灵魂都有沧桑。名人们活在陌生人的世界中,隐者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儒家隐忍,中庸,慈悲。这个世界很多事物参透了本质往往意味着尴尬和无趣,但一个人能把无趣的事物概括总结说出来,让不明白的人明白,  这是圣贤的境界了。老子这人,他冷静观照天地人物,活得光明澄澈,行事隐忍内敛克制,不说则以,一说就是万年一眼。老子开口说话就不隐瞒,开口就拆穿把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叛逆还气场大!
老子出函谷关
五千言漫进了中国人心
苍茫出世的消隐
睥睨着世间的纷争
--《为百家争鸣而吟》

有一位哲人说,新鲜感是和旧人去体验新事物,不是和新人去循环旧事物。我只是看见老子倒骑青牛走后背影的那个人,他的状态一直给这个世界增添着新鲜感觉,即便是体验往昔的花开也像体验一件新事物一样,从感官到视觉还有情感都产生共鸣,没有循环旧事物的那种潦草。香奈尔是懂地球上所有女人的心思,老子懂得世上所有的关隘的妙用,这个世界许多东西之间都有一种密码,懂得的自然懂。
老子不是诗人不是作家也不是拯救世界救世主,他也不想成仙,也不愿出世,他只是一位千年难遇的哲学家,他倒骑青牛出关既不是要从此遁隐做名士以此博得虚名,也不是要到深山区辟谷成仙,更不是悠哉乐哉去旅游,他老人家独处函谷关是要去自杀,两千年前哲学家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矛盾和苦痛。

简单就是哲学。老子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哲学家活在现实世界。活的既光明澄澈而又天真理性,看似矛盾实则和谐,这种活法让老子很悲伤也很绝望,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修养都超越了那个时代。那是我平常的一天,只是与一个词语紫气东来的母体而已。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在我眼里老子一直骑在牛背上向西走去着,永远都是一个背影,永远都是一种智慧的存在,他是一盏照亮几个世纪的灯。
最自然的是
倒骑青牛吟吟一笑如玉
长髯躲过山风
目光避开道路
从《道德经》里
翩然而去
--《老子》

老子一辈子就写了一部的作品叫《道德经》,全文五千多字。他留下的这几千字,两千多年以后今天,全世界任然忘不了他,记住了他。老子先生人狠话不多,他不想给后世留下什么,可是还想说几句,因为他还是爱着这个世界,爱着人类,爱着生活,于是就有了这五千多字的经典作品。也许他不想让俗人庸人读懂的作品,很少有人看得懂。两千多年来,他几乎没有朋友,没有知己,他活的孤独而清醒。如果说《道德经》是老子人生的光,那本人则是这光的影子,他这光与影的关系,是俗人与哲人世界的语言环境,是呈现给懂的人看的。不通俗,很较劲,懂了你就看,不懂就拉倒。
其实 老子正流动在我们人体内
看世界存在于
那缕自然状态下的呼吸
         --《老子》

老子一直活在哲学的世界,活在他的境界里,活在自己骄傲的世界里。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 一个人一条山路上行走,在路上遇见老子,于是,笑吟吟迎上去,问好先生,与先生讨论怎样读孔先生的书,读到什么程度,说话的间隙,把藏在背后的那朵粉红色的樱花递给先生,先生喜欢粉红色,那是一种温暖且理性的色泽,看似艳丽实则充满了思辨的想象。

3


凡圣贤能接住大自然扔过来的一切。春秋战国那样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圣贤,这些圣贤们有些像一颗朴素的庄稼,用异于常人的大智慧滋养这个土地上的子民,有的圣人心性像极了长势凶猛的野花,在不被世界注视的地方忍耐着积蓄力量生长着,当他们绽放的时候就已经惊艳无比了。那朵浪漫肆意的野花就是梦蝶的庄子,他的野花都那么好看,没有刻意的态势,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庄子最像一个倔强且洒脱不羁的诗人。
梦和现实
无界限也无痕
一如落地的瓦盆
和摔碎的音声
--《庄子.梦》
圣贤们的大智慧如骤风暴雨中的飞鸟,磅礴自然又风尘仆仆,那份骄傲那种美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令人炫目。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庄周梦蝶说的是梦其实不是梦,那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幻影罢了。他在他的境界里做了一个哲学梦,文人们用文学的手法解释了这个梦:蝴蝶梦到了庄子还是庄子想做一只蝴蝶。诗人邱新荣说了他自己的想法,在俗世梦和现实之间没有界限,也看不到光与影,与其说看世界还不如听世界,瓦盆摔碎的声音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庄子有道德洁癖,总是用情太深。他没有一丝文人的迂腐劲,他的天真只是天真本身。庄子冷眼看世,心怀大爱,心忧天下,情游天涯,洁身自好,视权贵如粪土,他的哲学影响后来直至现今文人的行为方式。与老子的隐忍智慧多情相比,庄子则更恣意,蓬勃,幽默,更像是一位个性十足的文人 。说庄子必须要说他的三条鱼,他的三条鱼是哲学大江大河里的鱼,是用来解决人们认知和思想的精神之鱼。木心先生说过的话:哲学和文学,属于极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这句话说的是庄子。
庄子则逍遥得像一场梦
梦里的清醒
清醒的酣梦
世间的定则他会拆穿
折穿后 
笑声 原来是哭声
--《为百家争鸣而吟》

白酒会让肉体糜烂,只有红酒才能把灵魂灌醉。一个写作者最阔绰的时候,不是自己认为自己写出了好的作品,而是当自己在一遍遍读那些在文字时,时时都被一种新鲜的充满活力的生命所感动。庄子说,逍遥就是清空自己的欲望,让肉身不被外物拖累。在《庄子》第一篇《逍遥游》里最有名的那条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那条叫鯤的鱼本身是一只鸟,也叫鹏,它展开翅膀可以遮天蔽,它如果飞上天就会惊天动地,这世上看似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行。但是,无论它多么厉害,没有风的助力,它根本寸步难行,更别说扶摇直上了。每次想起了庄子和惠子的硬扛的典故就心生敬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心情就很放松,因为当庄子把人与人,人与鱼之间的真相拆穿之后,就有了一种庄子式的洒脱。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别人眼中的快乐,而是自己心中感受到的那份快意,让自己成为自己,让自己成就自己。相濡以沫的两条鱼是江湖鱼,它们是两条离开了水的鱼,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暂时生存,但是若要长久的活着,笑着,哭着,了爱着,就必须相忘于江湖。最终,鱼儿要回归大海,濡以沫虽然感动,但相忘于江湖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属。人也好,鱼也罢,只要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在当下快乐的生活,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人性的家园。就像白酒和红酒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不同它们的路也不同,但它们的去路是一样的,结果是一样的。
及时离场。庄子太翩然了。
《诗歌中国》看出春秋战国的童真。邱新荣的文字没有暮气,血液里一直澎湃青春与激情,在诗歌的世界他更在乎文字的年龄,一个字又一个字,那些标点符号之间,没有任何许诺,就是坚守,他一直用醇厚清洗那些淤堵的陈旧的东西,每天像打开窗户透气一样,打开自己,读书,观察大自然,观察脚下的土地,天上的云彩星辰,他与诗歌在变化,进步,成长。今天我翻到了老子的《道德经》第一页,我只读第一页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后面的我还没有看到,我不设想,但不等于我没有愿望没有欲望,只是我当下需要看完翻开的这样一页。再看邱新荣笔下的老子,也许世上的所有花朵都是道德经的孩子。
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已经在哲学和文学的路上走了两千多年了。而我们吃他们的红利也吃了两千多年,坐吃山空的忧虑只有老子知道。在老子眼里,早晨的太阳和晚上的夕阳都是一个年龄,一个时段,朝夕没有任何区别,区别的只是人的感受而已。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与圣贤有多远的距离,一朵梨花与蒲公英之间那么远。


邱新荣简介

邱新荣,编审。著有诗集《诗歌中国》十二部20卷2200首十万余行,《给你一个宁夏》200首。出版《诗歌中国》(精选本6卷)并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献礼作品。曾获宁夏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宁夏好新闻一等奖、宁夏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政府奖一等奖、宁夏文化岗位专业技能大赛作品金奖。曾任《宁夏年鉴》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自治区重点文化工程《宁夏通志》、《宁夏史话丛书》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西夏史话》主编、《宁夏史志》主编。中国年鉴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宁夏诗歌协会副会长。现为宁夏诗歌协会名誉副会长。




文艺众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