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健康随笔】温健康:​无声老母是何方尊神

 健康晓语 2023-04-24 发布于河北


无声老母是何方尊神

温健康

“三月三,老爷山。”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清漳下河峧一带大多数人会上老爷山朝拜金顶老爷,但距温和村五里路的后沟村却在三月初三礼奉无声老母。

后沟村后有座一庙,供奉着一尊神,尊称“无声老母”。农历三初三这天,是无声老母庙会。

老母庙会三天。初二起会,初三正会,初四末会。届时,四方香客赶来上香守夜,村里在外工作的人也会赶回家帮忙凑热闹。庙上支起大灶,好吃好喝招待四方客人。说书唱戏, 秧歌舞蹈,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后沟村一时热闹非凡,风光无限!

据后沟村乡贤李火山所撰碑文可知,无声老母落难经过此地,见此钟灵毓秀,虎踞龙盘,于是在这里落脚避难。

现在看来,后沟村交通极为不便,碑文却说“无声老母路过”,可见这里也曾经是一条交通要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路过后沟村,走山路到过岭南的白芟村。

从温和村顺沟往后走五里路,就是后沟村。过后沟村上小丰岭,往北可出小丰沟到西达、涉县城,再远可踏冀南平原;向南上瓮岭可下白芟、大巷,直达豫北大地。后沟,就是这条交通上的一个枢纽。只是事过境迁,这条可走骡马的山路随着刘张公路的开劈,已湮没在榛莽之中,踪迹难觅。

既是落难,所以原无声老母庙极简、极小。后沟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们所忆,从民国三十年上溯至清嘉庆年间,老母庙只是一座用三块石头在一块大石上支撑的一座小庙。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因战乱波及,为期老母庇护,村人筹资出力,重修老母庙。在原来的大石上拓土开边,建一间开轩小庙。小庙后墙彩绘一个老寿星,憨态可掬;两侧山墙各彩绘一龙一虎,风云雷动。画师是东达村人,号称“歪子”。十几年前,村人再次扩建此庙,庙成后又请今人绘龙画虎,但神采不再,古风难现。甚惜!甚惜!

近十年间,随着人们生活富足,老母庙多有扩建。在原庙后上方,又建三间大殿,殿内塑老母、玉皇大帝、龙王等诸神,披红挂绿。大殿西侧又依形就势建山神、蚂蚱等诸神神庙。原庙西侧筑客房数间。原庙前拓路,路外建地下室,拓广场,起戏台。对后沟村这个小村来说,这些工程颇为浩大!工程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皆出自后沟村及三里五村的善男信女捐工筹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老母庙一建再建,深得民心,这得益于老母庙之灵。

据已八旬的李火山老人讲:民国三十年新庙建成,次年日寇大扫荡,为坚壁清野,抗日军民从西达运抗日粮布来后沟村几个土窑里躲藏,不想几天后,村民发现一批粮布不翼而飞。这可是抗日物资呀!村民“急病乱投医”,有人提议到老母庙上问问老母吧。于是,老母附身的人让村里三位妇女,沐浴净身,共托一顶簸箕,到村里转街,到谁家大门口,簸箕稳丝不动,则这家没事;若到谁家大门口,簸箕转动,则这家就知粮布的下落。走到两户家人大门口,三位妇女托举的那簸箕“陀螺”般的飞转,果然在这两户人家找到失踪的粮布。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后沟老母庙“簸箕转术寻盗贼”的传说。

李火山老人讲:这传说是真事,这事发生时,他已三岁了;他虽不记的,但比他大五岁的某某记得,亲自给他讲的。

李火山老人还讲:老母庙上龙王爷也很灵,后沟村求雨,就只往后沟村地界上下雨;温和村人知道了,就来后沟村偷了龙王爷,藏在楼上,最后,龙王爷托梦给村人在谁家的后楼上,后沟人才把龙王爷找回。

赶一次后沟村的老母庙会,会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神仙也有落难日;

骡马大道也有荒废时;

做亏心事人不知天知,地不知神知;

……

至于“无声老母”为何方尊神?是“无身老母”,还是“无声老姥”?这番考证只得由学识丰富的民俗专家、素有“考据癖”的张海旺博士来解答了。

在阅读李火山老人所撰的四通石碑时,我为老人的文字功夫所折服!而最让我感怀的是一通石碑后所附的“功德榜”上,“温健康”三字竟又赫然在目。

母亲身前好跑庙。每到庙上必上香火钱,记帐人问姓记名时,她老人家都会记上我的名字。她总是说:“钱都是孩子给的,记上孩子名吧!”

过去,我从不跑庙。这几年,我在好几座庙上都发现了我的名字!这是否也是对我的一种暗示!(1594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