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穆深静 浑厚华滋——读黄宾虹篆书

 wya838 2023-04-24 发布于黑龙江

窗外,无声地飘着小雨,我在窗下静静品读黄宾虹先生的篆书。先生之作,苍朴中寓华滋,浓厚处灵气浮动。

世人皆知黄宾虹乃一代画坛巨匠,其实,书画同源,宾翁书法更精绝,尤其是篆书。先生早岁得一张西周年间《师寰簋》拓片,朝夕临摹,达十年之久。后又遍临颂簋、叔夜鼎、善夫克鼎等上的钟鼎文字,同时汲取《虢季子白盘》《小克盘》等金文秀逸宽博之风格。他的篆书讲究盘曲、浑厚、圆健、凝练、险劲、宽博,满纸金石之气。在线条表现力上,也非常独到,且十分规矩地写出了一种新高度。其用笔一波三折,线条灵动,柔中带刚;笔墨内敛,沉厚蕴藉,尽显苍茫古雅风度。

书法中“用笔之法全在书诀中,有'一波三折’一语最是金丹”,一波三折是宾虹先生一以贯之的用笔方式,符合其内美的艺术主张。先生认为自然中的线条不会是平整板直的,而是一波三折、直中有曲。一波三折之用笔“笔姿分阴阳反正,笔势体现起承转合,笔力显示刚柔并济”,有着含蓄之美。先生说:“用笔之意,要顾盼生情,交互成趣。用笔密处虽不可容针,然当留素白,方见笔意。”

笔能留得住,由点之连续而成,则有盘曲蜿蜒之姿,即篆隶法也。在宾虹先生的篆书中,一波三折在用笔中形成,笔力在书写过程中自然过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尊重书写时不加夸张的原始状态,不刻意彰显力度、制造古拙,提按、颤动、使转顺着力的分配自然而然生成一种有生命意味之图式。这种用笔使黄宾虹的篆书线条刚健婀娜、厚重灵动,具有节奏感和运动感。

古穆深静 浑厚华滋——读黄宾虹篆书

黄宾虹《韦孟晋唐联》

浑厚给人整体的力量感,以绵裹铁的笔力为基础;华滋是生命的优美与生机,来自用墨上的自然苍润、元气淋漓。浑厚华滋的笔墨境界以遒劲的笔力为基础,宾虹先生认为“墨法之好全在用笔”,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书家有笔法无墨法,谓之“奴书”。先生称:“浓、干、黑、淡、湿五字,得用墨之密钥。用笔以万毫齐力为准,笔笔皆从毫尖扫出,用中锋屈铁之力。”

用墨之法,全视笔中而出。一点墨之中,有干湿互用之笔。古人说墨分五色,颇有道理。宾虹先生追求的笔墨境界亦是浑厚华滋,他常以宿墨书写对联,并以淡墨、枯墨、涨墨丰富线条之墨色。先生喜用半干的焦墨写篆,特别是大篆,运笔较慢,笔画时粗时细,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饱含金石气。书法之气韵生动,本于自然。书法苍润,以不枯涩为上,谓之有笔有墨。先生认为,用砚不能不净,但笔含宿墨有时益见其佳。他说:“宿墨法用笔,不得'拖、涂、抹’,必须'落’上去。墨色繁复,即一点之中,下笔时内含转折之势,故墨之华滋,从笔中而出。”

古穆深静 浑厚华滋——读黄宾虹篆书

黄宾虹《太史老农联》

笔有巧拙互用,虚实兼到,巧则灵变,拙则浑古。正锋、侧锋,各有家数。笔苍墨润,全在腕下有力,一波三折的用笔使宾虹先生的篆书线条灵活生动,墨依托笔力虚实和方向产生融洽分明的浓淡变化,在墨色的变化中能感受到时间的流淌,同时亦能丰富线条的节奏感。先生强调墨以笔力依托,其墨色呈现苍润华滋的气质,他说:“唯能以腕力运笔,则中段亦实,收贵提笔有蚕尾之状,自然圆润而华滋矣。”

宾虹先生的用笔用墨比行笔过程中的动作变化少,线条作减法处理,笔势上更加直截了当。其用笔中锋为主,侧锋为辅,多圆笔,转折处圆厚润丽。行笔过程动作丰富,笔势变化精妙,线条作加法处理。在笔力的运用上如绵裹铁,笔力虚实相生,含而不露,实得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之笔意,饶有“平、留、圆、重、变”五字正法之韵味。书法用笔与画用笔相通,方是大家。先生的所有笔性均源于书法本体,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的书法胜过我的画。”诚非虚言。

窗外的雨还在滴落,阳台上的墨兰,伴着翠绿的叶,感染着我的心情。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感受着宾虹先生的雄厚笔力,墨气淋漓。“心象”与“墨象”叠在一起,若隐若现,细细地独自回味,于此可以悦心。(本文作者:李祖仁

古穆深静 浑厚华滋——读黄宾虹篆书

黄宾虹《师传客到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