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孩子抑郁,校园欺凌,你不曾温柔她,她就不会保护自己!

 老沔城人 2023-04-25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孩子抑郁,校园欺凌,
你不曾温柔她,她就不会保护自己!

文/曾道江


图片

    父母都是教师,要求严格,孩子从小成绩好。乖巧听话,懂事优秀,是孩子从小就被赞扬的标签。

    后来长大了些,那么乖的孩子,竟然跟小太妹、小太保混在一起。这是父母无法接受的事,是父母厉声怒斥的事。

    可是,经历校园欺凌,甚至被强暴,却是父母一概不知的事。直到成绩一落千丈,直到身体出现无法掩饰的痛,父母才开始重视和怀疑。

    想要再回到学校,想要再认真学习,已静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揪自己头发,打自己耳光,在手上划刀子,歇斯底里,仍然走不出痛苦的魔咒。

    唯有Si,才是自己的出路。唯有Si,才能逃避和解脱。

    1.永远无法满足的要求,几乎得不到正面的肯定,让孩子失去价值感和力量。

    说到要求,父母常常会说,我们没什么要求呀,跟其他父母差不多呀,都是为孩子好。

    可是,孩子本考得还不错,父母却拿着卷子说:你再去思考一下,这么低级的错误,是你该犯的吗?

    孩子考了满分100,兴奋的给父母展示。父母却回应说,考了一个100不要骄傲,你能每次都考100吗?

    孩子的兴奋劲一下蔫儿了。考得好,不该犯错,考了满分,又不能兴奋,不能骄傲,那是正常人吗?正面积极的情绪,好像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虽然父母没有明着说,你这不好,那不好,也没有说明着骂孩子,但孩子就只有一种感觉:她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或许父母是想要教育孩子更优秀,更坚强,或许是父母用错了表达的方式,或许父母也是缺爱的,所以不会温暖的表达…

    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伤害也是客观存在的。

    2.失去了价值感和力量的人生,就失去了灵魂该有的色彩。

    小偷偷东西,不是谁都能被选中。你被小偷选中,是因为你发出了信号:手机随便往兜里一丢,放没放好,你也不在乎的。这是你告诉小偷:可以偷你的。

    就像,压抑不懂反抗的孩子在学校容易被欺负,不是没有理由的。

    一个人的灵魂散发怎样的气味,呈现怎样的颜色,便会吸引怎样的目光,被怎样对待。

    一直忍受,不敢愤怒,不敢反抗,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错,总是一味的承受,他们的额头就像刻了字:我可以被欺负,我只会承受,我不会还手。

    总是一味承受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就像是角落里蜷缩的影子,小小的一团,谁都可以无视,谁都可以踩上两脚。

    即使他们受欺负,即使他们是受害的一方,他们也会觉得这是很糟糕的事,是不敢说的事,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是,只要他们说出来,他们就会被责骂、被否定。

    有的女孩子,甚至被欺凌,被强暴,她们也觉得这是一件糟糕的事,是一件很脏的事,是一件不敢说的事,是滔天的错。

    她们不是想着反抗和保护,只是希望默默的承受,希望事情快点过去就好。无奈之下,去吃避-孕药,甚至打-胎药,她们也不会说,不敢说。直到因为身体呕吐,发烧,出现异常不舒服,才被父母发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也懦弱,总被欺负,不敢反抗。于是,你怒斥,你抱怨,你咆哮,你久久不能平息!

    嘿,但请冷静一下,那不是别人的错,或许就是你把孩子一步步推向了黑暗,虽然你也是无心的。

    你不曾温柔她,她就不懂保护自己!

    3.她渴望被体贴、被温暖,被理解。

    小太妹,似乎跟她一样,都是内心布满伤痕的人。小太妹的话,似乎能说到她的心里去,让她感觉到被体贴、被懂得,被理解。

    小太妹叛逆,敢为自己发声,敢于反抗,她感觉到力量,感觉到支持,感觉到保护,她希望和小太妹待在一起。

    但从小被灌输正道价值观,读书才是正道,学习才是正道,不能做个流氓。在外面混的日子,始终让她有不能适应的地方。

    内心渴望的价值感,和温暖的归属感,似乎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存在。无处安放的内心,迷茫而不知何去何从!

    4.自-残,是自我惩罚,也是情绪的出口。

    还是希望可以回到课堂的,却发现自己再也静不下心来看书、学习、记忆。

    内心都被那些情绪、负面、矛盾的垃圾填满了,已经没有力量顾及外界的事。

    打自己耳光,揪自己头发,手上划刀子,就像看到是另一个人在惩罚自己,麻木而没有方向。

    但被惩罚了,内心却感觉好受了一些,因为没有做好,理所应当被惩罚,似乎成为了内心的仪式感。

    自-残,也让内心无处可去的情绪,找到出口。

    5.疗愈孩子,找到方向,走出黑暗。奇妙的是,家庭关系也会随之变化。

    失去力量,是因为情绪不被允许,被否定。自残,是因为情绪被堵塞。没有价值感,是因为外在评价的强化,导致自我认同感太低。

    催眠治疗中,鼓励孩子,允许自己的委屈,允许自己的愤怒。

    允许情绪,情绪自然就会找到出口,就会流过。允许情绪,自-残等自我伤害的症状就会消失。因为有了正常的出口,自然就不再需要这些异常的出口了。

    温暖那些负面糟糕的人格,温暖小时候的自己,建立自我认同的力量。

    那些糟糕的人格不是天生的,它们不断提醒自己需要处理伤口,可是总是视而不见,当然也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它们才不断积累。

    温暖它们,为它们做点什么。温暖它们,就是在温暖自己,温暖它们,就是在认同自己,自己就变得温暖而有力量。

    从此以后,你不再是一个人,你还有小时候的自己陪着你,一起成长。你陪着她,她也陪着你。

    处理了自己的不安,也才能看到父母的不安,才能看到家族的不安。你不是要改变他们,你只需要看到。

    奇妙的是,疗愈了自己,父母也会跟着变化。

    上学、人际,其实不过是外在的社会功能,当内在的问题得到处理,学会了与自己相处,上学、人际的社会功能也就恢复了,解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