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救火英雄杨文豪消防员右眼被野山蜂蜇伤 民众:心疼人民子弟兵

 二十三笔写生 2023-04-25 发布于广东

看到这张照片,隔着屏幕都觉得疼。右眼被野山蜂蜇伤的正是云南消防员杨文豪。

云南消防员:杨文豪

04月11日云南玉溪市江川区发生重大火灾,1000多名云南消防员参与救火护林行动中,经过5天5夜的奋力扑救后,终于将山林的全部明火扑灭。

附近的火势高达8米

云南昆明消防赶赴增援

在休息的间隙,山火产生的高温过于闷热难忍,杨文豪和战友摘下防火头盔,不慎被野山蜂蜇伤右眼。

而杨文豪的家乡就是江川区的,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杨文豪多次奔赴不同的火场扑灭山火,曾三次路过家门口。

因火情紧急,都没来得及与家人好好说几句话。第三次途经家门口时,家人在门口等候了2个多小时,但杨文豪也只能轻轻握了一下妻子的手说道:“不用担心,不会有事的。”就跟着战友们匆匆离开。

当被问到:“眼睛疼吗?” 杨文豪回答:“不疼,就是眼睛有点睁不开......”

杨文豪

看着杨文豪右眼都肿成这样,怎么可能不疼,只是身为人民子弟兵,肩负的责任更大,即使疼也忍着不吭声,匆匆喘息休整一下,就继续投入与山火的战斗。

云南消防员正奔赴下一个火场

我也是对蜂类过敏的人,连家养的蜜蜂蛰一下都要上医院的那种,打点滴,上药,消炎治疗,一通下来,人都被折腾的精疲力尽,起码一个星期才能消肿。

看着杨文豪被蛰得这么肿,可能有人会说,消防车急救包里面,都有一些基础药品,可以应急消炎治疗一下。

但被蛰的位置恰好在眼皮上,不但无法上药,荒山野地的,也不可能及时送医院,只能自己硬扛着和战友们奔赴下一个火灾点。

普及一个常识,被蛇虫鼠蚁或野山蜂咬了、蛰了:一定要想办法看清是受到什么小动物攻击。

五毒动物图

小时候上山左脸被小黄蜂蛰了,疼得我在地上打滚,是奶奶背着我去村里面的小门诊就医,那种火辣辣的疼,趴在奶奶背上嚎叫的样子,今生今世都忘不了。

黄蜂窝

后来经医生告诫,被野外被小动物攻击了,很多都是带有一定的毒性,酸性,容易侵蚀人的皮肤,神经系统或血液循环。

医院冷藏的血清基本都是针对一种或一类动物毒性解毒才有效果,不同的蛇类咬伤,毒性也不一样,目前还没有那种蛇毒血清可以做到百分百解全部蛇毒。

常见的具有一定毒性和酸性物质的小动物

蜂毒也一样,虽然动物的毒本质上都是蛋白质,但有麻痹神经系统的,有阻碍血液循环的,还有强酸性腐蚀人的肌肉细胞。

比如:'蛇毒血清’实质是一种灭活的蛇毒,人被蛇咬伤,当蛇毒血清注入人体后,免疫白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集中消灭这些无害无毒的血清入侵者,同时也会把被咬伤部位的蛇毒清除抹杀掉。这里的血清作用是起到刺激免疫包细胞快速制造免疫球蛋白功能,真正意义被咬伤的蛇毒、蜂毒还是人的免疫机制获得胜利的结果,

所以医生面对被蛇虫鼠蚁咬伤的病人,趁其清醒的时候就不断的询问是被哪种动物咬伤。目的就是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边化验血液,边调配好一定比例对应的血清来注射。

否则时间过得越久,病人一昏迷,那么就只能抽血去化验,确认毒的类型后,才能调配血清,非常耽误时间。

如果被蜇伤、咬伤的时间太久,被咬部位轻则容易造成肌肉坏死,重则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有死亡的风险,特别像是眼镜王蛇的蛇毒专门攻击人中枢神经系统,被咬后,很快就会让人产生麻痹,昏阙,失去意识的状态,如果周围没有人,那就危险了。

眼镜王蛇

现在中国户外环境、绿色植被、森林覆盖率也逐年提高,舒适度变的越来越好,同样的蛇虫鼠蚁也越来越多,外出游玩,露营,野炊或最近开始的春游,免不了就会接触到这些小动物。

科普一下野外被小动物咬伤,蜇伤的小常识,关键时刻可能还真的能够保命。

野外应急防护和处理措施:

1)野外作业穿戴长袖衣裤,通信设备保持通畅;

2)配备干粮,止疼,止血剂,绳索,棍棒、肥皂,手巾,口哨,刀具,瓶罐等物资;

3)不慎被咬伤、蛰伤,第一时间拔出针刺或毒牙,尽可能认清被攻击的动物特征;

4)大声呼救,用瓶罐里的水快速清洗伤口,冲淡动物的毒性和酸性物质;

5)用无伤口的嘴反复吮吸伤口的毒液,或用刀具划开一点,将毒血挤出;

6)用肥皂沾清水再次擦拭,中和毒性,并在上端用绳子帮助,手巾包扎;

7)却不可剧烈运动,避免加速血液循环导致毒液扩散,紧急对外联络;

8)根据所处环境,与通讯人员咨询是否能够快速救援或自定适当移动自救;

9)若出现神志不清应及时保持头部向上,用清水冲头、掐痛方式保持清醒;

10)若有随时昏迷休克症状,揉搓心脏保持一定的活力,避免供血和供养不足。

若喜欢本人的文章,点击关注,每天将会收到更多精彩内容,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