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也不知咋办,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冬不拉拉 2023-04-25 发布于安徽
获取更多趣闻故事

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发出“战役指挥交于粟裕负责”的电报,没成想电报一经发出,山东野战军瞬间炸开了锅。

“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凭什么让粟裕一个人指挥?”山东野战军的诸多将领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确实,要论辈分和资历,山东野战军里有不少精兵强将也能胜任战役指挥的大权,可偏偏让粟裕一个“外来人”指挥“自家”的部队,大家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

图片

解放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现在可不是闹矛盾的时候,万分紧急之时,陈毅站了出来,巧妙化解了争论。

新全面内战

陈毅和粟裕的关系已经超过了普通的革命友情,两人在战场上是要好的搭档,生活中是彼此熟悉的战友,可以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陈毅对于粟裕担任战役指挥一职是放一百个心的,而且在陈毅心里,战役指挥一职粟裕他不可。

图片

为什么呢?因为粟裕在打仗方面可谓是“料事如神”,陈毅曾数次被粟裕“折服”,其中在1964年国共双方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就能看出来。

1946年6月19日,毛泽东就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的战事走向,从一份电报中就能看出:

“观察今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

另外,毛泽东也预测了战争走向带来的结果,双方战争开始后半年的时间,如果我军能大获全胜,蒋介石一定会想办法议和,如果双方打平,蒋介石可能会议和,如果我军败走,那蒋介石则不会议和。

图片

这一电报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预测国民党蒋介石即将发起一场大规模内战,二是指出这场战争的胜负所带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新中国,为了和平,也为了老百姓,这一场仗事关前途,必须要做到只胜不败。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解放军能做的就是做好万全的准备,6月22日,毛泽东细致分析当前战争局势后,提出一个作战计划:山东和太行两大解放区主力部队由外线出击,向南作战。

图片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两天后,毛泽东致电陈毅、刘伯承等人,太行、山东两解放区联合华中野战军,三军主力外线出击,扩大作战规模。

6月26日,正如毛泽东所料,蒋介石麾下30万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一场新一轮大规模内战打响。

图片

当天,毛泽东致电华东局,详细说明了作战要点和思路,刘邓大军出陇海豫东,陈毅协舒同出徐州蚌埠,粟裕、谭震林与陈毅、舒同配合作战,目标直指蚌浦间铁路线,电报明确指出,陈毅、舒同全权指挥华中野战军,7月10日前完成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准备西移淮南进攻。

南线出击的战略在当时有些激进,不太符合战争形势,陈毅和粟裕就因为“主内”还是“主外”这一作战方针产生了分歧,正是因为粟裕的坚持,毛泽东再次审时度势,慢慢改变了南线出击的计划。

图片

陈毅和粟裕对这一计划的看法相悖,陈毅坚决执行南线出击的计划,并迅速将计划部署于山东野战军,但粟裕则有不同的观点。

粟裕接到毛泽东的电报时,正在苏中前线指挥部指导作战,他对战场的实际情况有更为清晰的领略,对战场局势的变化也有最为清晰的认识,他认为,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华中野战军主力西移淮南不易过早,要先留在苏中作战,主打内线。

图片

于是,粟裕在6月27日分别致电军委中央和陈毅,表明了自己对战场形势的看法,因为涉及到战争走向问题,事情不容小觑,粟裕火速回到淮安,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人协商此事。

取得三人的同意后,粟裕四人联名向军委中央和陈毅再次发送了电报。

图片

收到电报后的陈毅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了粟裕的建议,并回电道:

“我们认为7月间非打不可,则王(必成)陶(勇)纵队应立即西开,保证于7月15日到7月20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

图片

最终毛泽东是如何抉择的呢?从一封电报中就能看出来:

“山东野战军仍不宜此时南下,以免陷于被动地位。”

毛泽东延缓了南线外线作战的计划,等同于基本接受了粟裕的提议。

图片

事实证明,粟裕的观点更符合战争形势,他在苏中面对数倍兵力于自身的国民党军,奇迹般地取得了七战七捷,毛主席都不禁夸赞,呼吁大家向粟裕学习。

但陈毅依旧更倾向于外线作战,可最终却碰到了钉子,陈毅在进攻泗县城时,本来有优势的山东野战军遗憾失利了,到这时候,陈毅才意识到,粟裕的判断是对的。

9月19日,华中野战军北上苏北,与山东野战军会合后,陈毅给中央发送了一份电报,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自我批评。

图片

毛泽东并没有因此对陈毅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依旧对陈毅有着极大的信赖,通过这一战也可以看出,粟裕对局势的判断能力是极为准确的。

陈毅巧妙化解矛盾

1946年10月15日,“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的电报一经发出,引起了山东部队很多将领的不满,一个“外来人”指挥山东部队,着实让山东诸将感到没面子。

图片

在毛泽东下达命令时,也没有考虑到此事,等到山东将领不满的事情传出来后,大家才发现,想要处理这件事着实有些棘手。

陈毅是完全信任粟裕的,在他心里,战役指挥这种部队大权非粟裕莫属,可是光陈毅心里明白没用啊,最主要的是怎么才能让山东将领对粟裕心服口服呢?

图片

人一旦产生了歧义和隔阂,想要完全消除掉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就在陈毅一筹莫展之际,得知了毛泽东起草的《三个月总结》。

《三个月总结》把1946年7月份开始的国共大规模内战详细地记录并总结了出来,外加提出了今后解放军的作战方针和作战重点。

文章总结了过去三个月的战斗经验,对各条战线负责人能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帮助作用。

图片

陈毅认真阅读了文章,受益匪浅,文章中详细记录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时毛泽东发给华中、粟裕的各个电报。

于是,陈毅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毛泽东发给粟裕的电报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教材”嘛,把这些电报印发下来,不仅能让山东诸将学习到粟裕的指挥风采,说不定还能一箭双雕,消除山东诸将对粟裕的隔阂。

说干就干,获得中央的批准后,陈毅马上把电报传达给了山东军区。

图片

陈毅重点截取了苏中战役粟裕领导的七战七捷中的电报,其实在苏中战役开打之前,毛泽东对这场仗心里也没底。

前文提到,毛泽东在最初主要坚持南线出击作战,认为苏中的国民党军难以抵抗。

“苏中地区在蒋优势兵力进攻下,有暂时失陷可能。你们宜作事先准备,以免临事仓卒,受过大损失。”

图片

毛泽东认为,苏中地区蒋介石的兵力数倍于我军,而且这里跟南京距离近,蒋介石想要增援或者补给也相对方便迅速,毛泽东在开打前就提醒舒同要做好失陷的准备,说明她对苏中战役本就没抱太大希望,

“……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

这是7月13日,军委中央和毛泽东给华中军区在苏中作战布置的任务。

图片

当时的粟裕正在紧张进行着苏中的战斗准备,眼见苏中战役即将打响,毛主席也只是说要先打几个胜仗,其中带有明显的试探性质,这说明毛泽东对这场战役的走向还持有不确定的态度。

两周后,传来了苏中战役第一场战斗胜利的消息,毛泽东非常高兴,但对局势的看法依旧谨慎:“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强作战。

图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频频传出粟裕在前线大胜的捷报,战役变得更大开朗,胜利的天平也在向粟裕一方倾斜,毛泽东对待苏中战役的态度也在转变,往后的电报里,开始与粟裕谈论作战细节了。

“……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

图片

这时候的毛泽东对苏中战役已经从保守转为乐观了,甚至在8月中旬致电粟裕中说道:“望苏中再布置几次作战……

苏中战役越打越顺,毛泽东对此战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后面的电报中,毛泽东难掩激动的情绪,一再鼓励粟裕多打胜仗。

图片

粟裕领导的七战七捷连毛泽东都忍不住称赞,山东诸将还有什么可说的?

也不得不佩服陈毅的头脑,将电报向山东军区发放,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一招还挺管用,山东诸将的嘴一下子就闭上了。

宿北战役

如果说电报只是“纸上谈兵”,那后面由粟裕领导的宿北战役算是实打实地给山东诸将上了一趟实战课,正是因为这一战,让大家亲眼见识到了粟裕的“神指挥”。

图片

在宿北战役之前,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只是在战略上打配合,实战基本都是分开的,后面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合后迎来的宿北战役是华东战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粟裕作为宿北战役指挥员给山东诸将吃了一颗“定心丸”。

1946年9月,华中战局形势突变,苏中、淮南、淮北、鲁西南解放军相继被国民党军占领,并对华中、山东野战军形成包围之势,形势异常严峻。

图片

为了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陈毅提议将两野合成一个,获得了中央的同意,此后,粟裕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大梁。

两大野战军靠拢后,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应该在何地作战?摆在面前的有两个地方,鲁南和淮海。

图片

从军委中央发给陈毅、粟裕的电报中可以看出,中央认为去鲁南打比在淮海打更为有利,但粟裕深思熟虑后,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粟裕怎么想得呢?第一,当时的蒋介石把进攻重点放在了华中,如果现在全军转移到鲁,意味着华中将会拱手相让给蒋家,这对长期作战很不利。

图片

第二,我军处于国民党军的半包围之中,此时急需在淮海打一场胜仗,不然对接下来的战争走向对我军很不利。

第三,自从我军撤离淮安后,战士们的士气低沉,如果不打一场胜仗就撤,对战士们的士气会造成更大的打击。

图片

针对粟裕的建议,毛泽东回电道:“子时电悉,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

11月15日,蒋介石为了造势,初步拟定了战争计划:12个整编师28个半旅,兵分4路,包围进攻华东解放区,此举意切断山东与华中的桥梁,合力歼灭华中野战军主力。

图片

国民党军想要全面包围我军,这场仗要不要打,打的话要怎么打?又到了粟裕出谋划策的时间了。

粟裕非常善于分析敌情,他认为,国民党军虽然4路同时行动,但各条路之间的缝隙大,联系并不紧密,我军主力的正面面对的是东台、两淮、峰枣3路敌人,这三路敌人都曾是我军的手下败将,行军速度可能会趋于保守。

图片

宿迁这条路的敌人,面对的是我军第九纵队,兵力比主力差,国民党军很可能抓住这一点趁虚而入,进犯沭阳和新安镇,所以说,这里的敌人对我军威胁最大,只有把这一路保护好了,我军才能赢得战场的主动权。

粟裕提出的集中兵力进攻沭阳的战略与陈毅不谋而合,粟裕、陈毅双方相互致电,先行消灭宿迁之敌的计划敲定了。

图片

12月12日,粟裕与陈毅在华东军区机关驻地见面,双方一同讨论了具体的作战安排。

次日,宿迁战火被点燃了,国民党军第69师顺着宿新公路向北进犯,其中,69师其中一个纵队预备第三旅与我军第九纵队五花顶展开了一场遭遇战。

不久后,国军第69师和第11师兵力呈扇形展开,正面、纵深长达25公里,国军激进的战略部署正中粟裕下怀。

图片

国军尚未发觉我军的动向,急切想把沭阳和新安镇占据,我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分裂国军队形,再找机会各个歼灭。

经过周密的战斗部署,12月15日,我军各部向第69师发起了突袭,果然正如粟裕所料,国军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被吓得惶恐不安,一夜之间,我军占领了宿北最高点——峰山。

图片

峰山在宿北战役中可谓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点,国军第69师肯定不愿拱手相让,对方实施了反击,企图夺回峰山的控制权。

12月16日,双方大战了一整天,国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整个团整个团地朝山上进攻,但我军也不是吃素的,国军的进攻全部被我军抵抗了下来。

图片

国军眼见迟迟攻不下来,军心有了动摇,粟裕下令,一鼓作气对国军进行围歼。

激战到最后,国军第69师被割据成了三个部分,我军已将其团团包围,战场形势跟粟裕预测地一模一样。

12月19日,我军全歼国军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毙身亡,我军大获全胜。

图片

宿北战役在规模上虽然不及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等,但它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华东战场往后的一系列胜利和成就都是宿北战役的延续,这也是毛主席提出“人民解放战争”概念后的第一场大规模胜利战役。

“宿北战役是解放区空前的大胜利!”

这是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此战不光打赢了,更是打回了士气,打回了兄弟部队之间的信任!

编辑:凡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