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一个名老中医治病毒性慢性肝炎的方子

 无疾林 2023-04-26 发布于浙江

以前生活在农村,几乎村村都有那么几个患慢性肝炎的人。这样的人在农村基本就是废人,因为这个病经常要上医院去开药,又不能劳累,等于是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

因此这样的家庭,不仅丧失了一个劳动力,还需要一家人省吃俭用,抠出钱来给他们求医问药,家庭经济往往陷入困境。

他们的家人,因着担忧家人健康,以及需要承受经济上的重压,经常面露愁色,令看到的人心里也十分难过,那时我就总是盼望他们能遇到厉害点的医生,把他们的病给治好,让他们早日摆脱痛苦。

今天偶然看到一张方子,就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我心中也是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出来分享一番,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这个方子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所创。

这个方子名叫慢肝六味饮,主要治疗慢性肝炎脾虚肝郁症,这样的病人往往胁肋疼痛或有不适感,腹胀便溏,身体沉重,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面色黄,少气自汗,食欲缺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虚弱或弦细。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常诊断为“胁痛”“黄疸”等,主要为肝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慢性病。

见到病毒,西医的治法非常直接粗暴,那就是把病毒杀死。至于杀病毒这个过程是否同时损伤人体,不在西医考虑的范围之内。

而中医的理念则不同。中医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还是风寒暑湿热,通通认为是外邪。有外邪进来,第一是考虑把自身环境调理好,让外邪没有生存的土壤,然后才考虑是否能把外邪驱逐出去。这样治的好处是把对人体的损伤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有时候调理自身环境的时候已经顺手把身体机能再往上升提了。

病毒性肝炎,我们从它呈现在人体身上的症状来看,黄疸,面黄都代表有湿热,食欲不振,身体沉重代表脾胃虚,胁肋疼痛代表肝气不舒,倦怠乏力,脉虚弱代表肝肾虚。因此,对治方法就是调理脾胃,清利毒热,疏肝,补肝肾。

方法出来了,我们再来看看本方是怎么健脾疏肝,兼补肝肾的。

全方一共六味药,分别是:太子参30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5g,川萆薢10g,黄皮树叶30g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是有名的四君子汤,只不过把党参换成了太子参。

《难经·七十七难》里说治肝的原则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肝有了病,最先传的就是脾,所以我们要先把脾胃补好了,阻断疾病的传变,因此本方先用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

但为什么把党参换成了太子参呢?太子参味甘微苦,入脾,肺两经,是一味气阴双补的药,同时微苦又带有清泄的作用,补中又能泄热,在补了脾胃以后,还能帮助泄湿热。

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利水祛湿,升清降浊,将湿热,浊气排出体外。

黄皮树叶入肝,疏肝解毒,行气化浊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之功。

煎服法:水煎,每剂药煎2,2服。忌油腻、辛辣、郁怒气恼。

肝炎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对本方作适当加减。

如湿重者加法半夏10g,砂仁3g,薏苡仁15g

肝郁甚而见胁痛明显,烦躁易怒者加素馨花10g,郁金10g

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多梦者加桑寄生30g,桑葚子15g,墨旱莲12g,女贞子12g

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何首乌30g,山茱萸12g,熟地黄24g,白术易淮山药。

黄疸者加地耳草30g,溪黄草30g或金钱草25g,金钟茵陈25g

血瘀者加丹参15g,茜草根12g,桃仁10g,土鳖虫6g

如果自己不会辩证的话最好请教专业的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