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类文本鉴赏——情节摇摆

 123xyz123 2023-04-26 发布于湖南


一、典型例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五美元的尊严

麦薇


       我开车从610号高速公路下来,左转的红灯让我的车停了下来。


       我非常不喜欢停在立交桥下的左转处,那里有太多的乞丐。每当红灯亮的时候,他们就会走到停下的车前,拿着一个星巴克的咖啡纸杯,示意你应该有所表示。


       今天路口站的是一个头发凌乱、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虽然是白人,但是皮肤已经被休斯敦强烈的日光晒得非常黑。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纸杯,而是一只草编蚱蜢。


       我看出来了,他正走向我的车。在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我迅速扫了一眼不远处。立交桥下的桥墩下,有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中年女人,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和男人的关系很亲密,她身边有一个大包袱——也许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在她边上趴着两只大狗,它们看上去并不瘦弱,可见主人对它们不错。


       男人走到我的车边,敲了敲车窗。我迟疑了一下,还是降下了车窗。


       “您好,女士。”男人很礼貌地说。


       “您好。”我回答。然后等着他下面的话,也许说他是伊拉克回来的伤兵,也许说他需要帮助什么的。


       但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男人说:“您想要一只草蚱蜢吗?这是我刚刚编的。”他把他的蚱蜢递到我的面前。用新鲜宽叶草编成的蚱蜢,看上去手工精细,隐隐还带着青草香。说实在的,虽然它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可我似乎并不需要它,但是一眼瞥见远处的女人和两只狗,我还是没法说拒绝的话。


       “很漂亮,多少钱?”我问。


       “五美元。”他说。


       我心里叹了口气,草蚱蜢并不便宜,但是我还是决定买下它。今天的温度是华氏九十九度,路面的温度更是热得可以烤香肠了。我想,生活都不容易。我打开钱包,只有十美元的纸币:“很抱歉,我没有零钱。”


       “我可以找给您。”他把草蚱蜢给我,伸着手准备接我的钱。他的眼睛很真诚,我选择相信他,于是递给他一张十美元的纸币。


       男人转身走到女人身边,我看到女人打开腰包找着什么。


       这时候绿灯亮了,我缓慢地移动车,但是后面的车很不耐烦地按起喇叭。男人也发现了,快速往我这里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不得不离开。


       我向他挥挥手,告诉他不用找钱了。


       然后我离开了,我跟自己说今天用十美元买了一只草编蚱蜢。


       回到家,我随手把草蚱蜢放到了书架上,这件事就忘到脑后去了。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再一次被左转红灯拦在了610号高速出口。我又看到了那个男人,他的妻子依然坐在桥墩下,身边围着两只大狗。男人依旧穿着那件衣服,向我的车走来,手里拿着一只草编蚱蜢。这一次我打定主意不会再买他的东西了。


       男人敲了敲我的车窗,我还是礼貌地摇下车窗。

       “您好,女士!您想要一只——”话还没说完,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兴奋的光芒,“太好了,终于又见到您了!”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美元纸币,“我在这里等您一个星期了,我们本来打算到别的地方去,上帝保佑又让我遇到您了,这下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男人看出我的迟疑,很有礼貌地说:“感谢上帝让我再次遇见了您,如果这五美元找不出去,那么我就不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个骗子了。”


       我接过男人找给我的钱,说了声“谢谢”。绿灯又亮了,我又不得不离开了。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大声说:“您的手艺非常棒!”


       男人笑着朝我摆了摆手。


(选自《福建文学》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故事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善于巧设“意外”来增加叙述的波澜,如红绿灯的变换、零钱的面额等。


B. 小说使用全知视角,详细摹写“我”和中年男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使得心理描写丝丝入扣,故事叙述生动真实。


C.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中年女人身边的两只大狗“看上去并不瘦弱”,烘托出夫妇二人的心地善良。


D. 小说开头写中年女人坐在桥墩下,为下文写中年男人折返回去拿零钱和“我”没来得及等他送钱过来的情节作了巧妙的铺垫。


8. 围绕中年男人卖给“我”一只草编蚱蜢这件事,小说精心设计了三次情节摇摆,请找出来并综合分析其效果。(6分)


9. 有人说,小说的后三段显得多余,可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7.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全知视角”理解有误,应该是“有限视角”或“限知视角”,而且没有“详细摹写年男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故选B。


8.(1)三次摇摆分别是:第一次,“我”以为他只是一个乞丐甚至是骗子,不愿意给他帮助。第二次,“我”出于同情准备买他的草编蚱蜢,却发现自己没有五美元的零钱。第三次,男子还没来得及找给“我”零钱,路灯亮了,我被后面的车催促着离开,没有收到该被找回的五美元零钱。


(2)三次摇摆,充满悬念,使故事一波三折、摇曳生姿,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丰满。


9.(1)不能删。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后三段写中年男人终于把五美元还给“我”,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而且照应前文桥下卖草蚱蜢的情节,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后三段中年男人对坚持等待还钱的原因的解释,塑造了诚实守信、秉持道德的主人公形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③从主题思想上看,后三段通过中年男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捍卫和“我”对他的敬意,揭示主旨,卒章显志,意味深长。


(2)可以删。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写到中年男人等到“我”,情节已经完整,后三段不再有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写到中年男人说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已经充分展现出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人物形象已经塑造到位。③从主题思想上看,小说写到中年男人为还钱感到欣慰满足,已经足以表现维护人格尊严的主旨思想,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加上后三段尤其是中年男人冗繁的解释,反而有画蛇添足、刻意拔高之嫌。

二、相关链接

从《清兵卫和葫芦》看小说情节摇摆的类型和作用


       如果把小说的情节比作一条河的话,那河水一定不是一直静静地向前流的。绝大部分时候小说情节一定要摇摆的,如果不摇摆了,要么是故事快要到结局,要么是小说写得水平不高。

       摇摆是小说情节的形式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错位、暂停和跳跃。错位就像河水的弯曲;暂停就像河水的静止;跳跃就像河水遇到了巨大的落差,飞奔而下。

       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里的《清兵卫与葫芦》为例来谈。


       清兵卫那么喜欢葫芦,自己切葫芦口,自己装葫芦塞,一个秃脑袋都会被他错看成葫芦,一天到晚看葫芦、收拾葫芦,爱好异常专心。如果这个爱好被大人认可和支持那小说就就没有摇摆了。偏偏来的客人不认可;父亲甚至“很不高兴”,清兵卫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就受到父亲的训斥;教员看见他上课玩葫芦也非常生气:小说的情节不是向着我们正常想象的方向发展,这样就有了错位


       清兵卫上课时把葫芦偷偷藏在桌子底下被教员看见了,而且“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这时读者都替清兵卫捏了一把汗,作者偏偏像和我们捉迷藏一样先“按下不表”,介绍起这位外来的教员来。说他如何对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不舒服,如何喜欢武士道,喜欢听戏之类。这种情节上的暂停,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在教员到家“访问”之后,父亲把清兵卫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我们十分关心清兵卫的感受和接下来的生活,作者却一笔带过,情节来一个大飞跃,写到清兵卫一毛钱的那个葫芦被卖到了六百块的价钱,这种“大跃进”的情节让我们唏嘘不已。


       泰戈尔的小说《素芭》的结尾也采用了这种“大跃进”的方式,当素芭被夫家发现是个哑女时,我们都很关心素芭的命运,但作者偏偏“弃素芭而不顾”,直接跳到夫家“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我们十分关切,作者却把她“直接跳过”,更突显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正如小河不管如何弯曲,河水终究是向前流的一样,小说情节也在摇摆中前行。那么为什么小说情节一定要是摇摆的呢?


       就像高速不能一直是直的一样,那样司机会感到疲劳,不摇摆的情节也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错位的、暂停的摇摆

容易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或其他参与方式。这是从小说阅读方面来说的,摇摆是小说文体的艺术要求。

       更能突显小说的主题,正因为清兵卫的爱好不被文中出现的大人(客人、父亲、教员)理解,才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小说的主题才更鲜明。


        还有,情节的外在摇摆正反映了人物的内在摇摆,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