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判性思维-举例类比,更容易让人懂

 思维观察员 2023-04-26 发布于广东

-- 共1300字 / 阅时3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聊了精确度谬误、伪造数据谬误、数字陷阱的谬误,这期栏目我们介绍一下和“类比”相关的谬误。

01.

要了解与“类比”相关的谬误,前提是得知道什么是类比论证”。

比如,当我们要为英国朋友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时,怎么说?

周总理给我们演示过一个满分答案,他说到:

这就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你们的文化中是怎样的主题,又是怎样的经典,我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是如此。

这样即便是跨文化,也能轻而易举地应证我们的观点,让对方容易理解。

再看华为公司所倡导的企业价值:

不能让雷锋穿破袜子!

不能让焦裕禄生病!

它把辛勤奋斗的员工类比成了雷锋,把带头实干的领导干部类比成了焦裕禄。

既然“以奋斗者为本”,那么员工生活必须得保障,干部健康必须得照顾。

用熟悉的事物类比,简明扼要地强化价值观的坚守。

只要类比得当,就可以充分地支持想要表达的观点。

类似这样,依靠两种事物之间恰当的、相似的属性进行证明的方式,就是类比论证。

02.

但是,如果拿来比较的事物之间没有相似的属性,或者用来类比的属性不足以支持结论时,就会出现弱类比谬误。

比如,知乎上有个好奇宝宝问到: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真的吗?

就是蚯蚓进化成蛇,老鼠进化成蝙蝠,鸟进化成翼龙,鲨鱼进化成鲸鱼等等?

这位好奇宝宝潜意识里进行了一次类比推理:

蚯蚓→蛇、老鼠→蝙蝠、鸟→翼龙、鲨鱼→鲸鱼,都成立

------------

《进化论》才成立

敢情达尔文写的《进化论》,被他理解成了《数码宝贝》?

像这样的,把不恰当、或者没有相关属性的事物拉在一起类比,试图证实某些观点,就犯了弱类比谬误

听过这么一句话:

人眼有5.76亿像素,却终究看不透人心

听起来很有“道理”,也很文艺,曾流传甚广,论证着“人心的复杂难策”。

然而从逻辑上看,就会发现端倪——类比不当。

因为眼睛是处理图像的,人心却是心理认识活动,它们两个处在不同的范畴,是无法用前者来类比以强化后者的。

像这样,把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拉在一起进行论证,试图通过其中一种事物来支撑另一种成立,也是弱类比谬误。

03.

弱类比谬误,基于“类比论证”的公式可以理解为——

A,有属性a、b、c和h

B,有属性a、b、c

----------

所以,B有属性h

这里的a、b、c与h属性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或重要的联系,那么它通常就是弱类比,是无法支持结论的。

举个电流和水流类比的例子:

电流通过导线,如同水流通过管道

当水流通过管道从高处流向低处时,低处的水压要大于高处的水压

------------

所以,当电流通过导线从高处向低处输送时,低处的电压大于高处的

这样的类比论证是不恰当的,属于弱类比谬误。

因为,电压=电阻×电流。

所以,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必然联系是电阻,而与电流的高度并没有关系;再看水压与水流的高度,它们却有必然联系。

因此,把电压和水压拉在一起比较是不恰当的。

再看这个例子:

电流通过导线,如同水流通过管道

大口径的管道比小口径的输送的水流大

------------

所以,较粗的导线比较细的输送的电量大

这是一个恰当的类比论证。

因为管道粗细与水流流量成正比,导线粗细与电流流量也成正比,所以它们两者是可以拿来类比的,结论是符合事实的。

由此可见,类比论证是否会沦为弱类比谬误,论证时对类比对象的选取至关重要。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类比论证弱类比谬误,下期 [周三] 栏目我们介绍几个与“因果”相关的谬误。

#批判性思维 | 推荐——

批判性思维-用数据说话更像实事求是

批判性思维-跑题了,就没法继续聊了

批判性思维-大家都这样,还能有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