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426教学手记——如何把大概念转化成小任务?

 晋诺工作室 2023-04-26 发布于江苏

今天,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带头人培训高中一组在昆山陆家中学连续听了五节课,课后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中展现出了许多的精彩观点。我结合这些课谈了关于大概念、任务群教学的一些理解。
案例一
潘山老师执教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联读课,其课题是“雪中探其妙,景亦有乾坤”。潘老师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雪”入手,以此贯穿两篇小说的阅读,可谓是选点精巧;在课堂伊始,潘老师展示了近年来高考题中与环境描写有关的命题,然后让学生围绕写雪文字、写雪作用、写景作用梳理两篇小说,进而得出小说景物描写具有渲染、烘托、映衬、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等作用的结论,最后以《药》的结尾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该说整节课的设计基于一个核心任务层层推进,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阅读认知路径。

我在评课的过程中对整体教学设计给以肯定,但对潘老师课堂也提出了供大家讨论的教学点。
一是,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哪里?
潘老师一开始展示高考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从答题的视角、口吻来引导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落点在于如何答环境作用类题。在讨论过程中,潘老师告诉我们,他接受业务检查和指导时,常常会问:你的教学与高考有什么关系,指向哪个考点。我能想象到潘老师这种教学状态背后经历了怎样的“业务指导”。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每节课都要与高考题挂钩,那就教错语文了,然而现实中许多业务指导人员就是这样来要求的,这真是一种很无语的事情!
二是,大概念该如何落实?环境的作用,就是一个大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个大概念,却必须让学生从细致的阅读中体悟出来。也就是说,大概念不能用“大”的方式教学,而应该从“小”的地方入手。比如,潘老师梳理了两篇小说中诸多有关雪的语句:
1.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
2.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3.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4.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5.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
6.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7.看那雪,到晚间越下得紧了
8.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

对于这些语句的处理,潘老师让学生逐个分析,加以引导,分别得出这环境描写的作用。但由于安排内容较多,为了赶完教学设计流程,大都不能深入文本解读。这一点是我提出来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阅读不能用概念阐释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领悟得出。
那么,可以怎么处理呢?
我给提出一个修改办法: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置换关于雪的描写。我随手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句可以换成另外七句中的一句吗?
把这个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解读,给出理由。
这样,学生就得对比这些雪景都出现在什么地方,与前后情节有何关联,只有找出这些景与小说的血肉关联,才能给出不能置换的充足理由。
我们可以看到,“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前面是这样写的: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顧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鲁迅先生的文字真是太精妙了。“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这句话从全篇小说来看,像晨钟暮鼓一样向这个社会发出暗示,这样的新年恰恰是陈旧腐朽的集中表演,永远过新年,正说明陈旧之顽固。“四叔家里须顧男短工”,这是对祥林嫂的第一层打击,因为放着一个人不用,而比男人还能干的祥林嫂就是用能否参与祝福来衡量自己价值的,这种否定让她难过。“另叫柳妈做帮手”,宁愿让柳妈帮忙,也不让祥林嫂触碰,这是一层对比,把祥林嫂打入柳妈之下;但柳妈又帮不上忙,仍然缺人,在这种情况下,祥林嫂还是不能被用,这让她如何痛苦呢!在这种境况下,“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显然,寂寞无聊的祥林嫂,抬眼望向屋外,偶然飘落一个小小的雪花,就像她现在的心境,茫然而不知所向;寂寥而又无可奈何,这多像那些好像无所事事的微雪点点呢!因此,此处之雪,是寂寞无聊空洞茫然之雪,怎么可能用其他那几项来置换呢!
通过这么一个小任务,让学生不断试错,是不是就可以融通全文、两文呢!
最后,我强调,大概念强调的是教学高度,任务群强调的是学习主体;教学高度由教师解读文本的高度决定,实施教学的关键是把大概念的内涵转化成任务的学习方式,即,把解读方式转化为教学方式,一切的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