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和袁世凯(6):两个人的第一次较量,除了正面战场,还有看不见的暗战

 where5 2023-04-26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辛亥革命的爆发,让孙中山和袁世凯开始了正面对决。在这以前他们两个人都知道对方,但没有打过交道,万一在什么地方碰到了,也很有可能是唯恐避之而不及。

武昌起义爆发,摄政王载沣很快就不自信了。接下来让他变得更尴尬,那就是能够上前线,指挥打仗的除了岑春煊之外,就只剩下袁世凯了。

袁世凯早在三年前就被摄政王载沣赶回家了,现在也不好拉下脸去求他,于是就让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

荫昌率领的军队就是北洋军,他和袁世凯本来就是老朋友,以袁世凯为人处事的手段,想交的朋友也没有交不到的。

荫昌专程赶到了袁世凯的家中,和他一起讨论这一次的军事行动,顺便也向他请教一下,然后就是叙一叙老友之情。

荫昌信心满满的说:武昌的那些人不过是乌合之众,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把他们全部捕杀。

袁世凯笑了笑说:以我之见,革命党造反不为钱,也不怕死,这些人不好对付。况且武昌起义的头领是黎元洪,这个人还是很精明能干的。因此这次的平叛还不能太大意,要把困难想的多一点。

平时不打仗,军队可能还好管理。真正上战场的时候,能不能把军队管好,就非常考验一个降临的素质和经验,当然更重要的是权威。

北洋军走到信阳就开始磨磨蹭蹭了,一方面是希望袁世凯重新出山,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军费没有到位,士兵和军官们都不愿意去打仗。

10月14日,摄政王载沣发布上谕,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专权办理剿灭南方革命党。

袁世凯理都不理他,当初你让我滚,我滚了,现在你又让我回来,不好意思,我滚远了,回不来了。

就像《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在被服厂工作一样怪话一大堆:让老子去当团长,当师长也不去!当初老子在新一团干的好好的,凭什么把老子的团长给撸了?

但袁世凯是不敢这样回话的,但是还是将了摄政王载沣一军:当初我回老家是因为腿脚不灵便生病了,现在的腿还是没有见好,打仗是大事,恐怕有负重托,心有余而力不足。

又过了半个月,形势越来越不妙了。湖南和陕西的新军发起兵变,两省宣布独立。摄政王载沣沉不住气了,他又下令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前线的海陆军都归他管,并且拨发了100万军费。

10月30号袁世凯正式出山,11月1号就指挥冯国璋打下了汉口。

看上去好像是形势一片大好,随后就发生了滦州兵变,北京边上的新军要求清政府,推行君主立宪。

再接下来就是山西的阎锡山宣布独立!

摄政王载沣再也坐不住了,他开始请求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马上推行君主立宪,让各省都不要去独立了。

袁世凯马上就提醒载沣,年轻人做事不要太毛躁,内阁总理大臣必须由国会选举产生,你这样直接提名不合法。推行君主立宪,还是要靠两个东西:国会和宪法。

摄政王载沣恍然大悟,马上召集资政院开了个会,把当前的形势给他们讲了一遍: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大清,只有袁世凯才能搞君主立宪,只能推选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就这样,11月16日袁世凯在北京担任了内阁总理大臣。对于袁世凯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和南方的革命党进行和谈,要求那些独立的省份取消独立。

图片


南方的革命临时政府,在12月份也通过了一项秘密决议,那就是只要袁世凯投向革命党阵营,就推选他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时候的孙中山早就知道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但是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回国,因为凭借他多年造反的工作经验,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最关键的一件事儿就是要有钱。

孙中山迅速去了欧洲,希望欧洲各国能够给他提供财政支持。欧洲各国更看好袁世凯,毕竟以前打过交道,这是一个靠谱的可以信得过的人。对于孙中山,就只能是呵呵了。

当然欧洲各国也表示,对清朝发起的革命,和太平天国一样,欧洲各国表示中立,哪边也不帮。实际上都是在忽悠孙中山,他们的屁股早就坐到袁世凯的那一边去了。

孙中山在欧洲忙了大半天一无所获,就又和日本人商量。日本人不是不愿意帮忙,帮忙是有条件的:要么就是割让领土,要么就是出让一些矿产资源和一些重要的企业所有权。

1912年1月2日,刚刚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专门对日本记者说:今后两个月能否得到2,000万日元是一件大事,胜负的关键就是资金问题。

南方的革命党也组织了大规模的军队,军队打仗靠的是武器和军饷,没有资金上的支持,这两个东西都没有保障。

南方独立的各省都纷纷向南京临时政府索要军饷,到了1月30号,孙中山,就宣布财政匮乏已经到了顶点。

按照孙中山原来的计划,就是组建更大规模的军队,渡过长江,直逼北京,用军事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这个目标太骨感了,临时组建的军队,战斗力太弱,尤其是面对北洋军,基本上毫无胜算。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组织更大规模的军队,靠人数取胜,但这样就要消耗更多的军费,南京临时政府,根本没有办法支持。

1912年2月初,孙中山和黄兴,承诺租借满洲给日本,以换取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但因为日本内部有人反对,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2月11日,孙中山再次重申,要求日本人在10天之内提供1,000万元的借款,但是日本方面没有给任何回应。

当然在这个时候,欧美各国包括日本都在和袁世凯打交道,毕竟大家都是老朋友了,过去的合作比较愉快。袁世凯曾经推行过新政,他的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至少和孙中山比起来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把宝压到了袁世凯的身上。

孙中山面临着各种困难,袁世凯也同样如此。袁世凯一直在和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进行协商,希望能够得到各国的财政支持,以维持新政府的运行。

袁世凯重点强调,他组建的新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政府,是合法和有效的。解决中国问题,舍我其谁!强大的北洋军就是我的后盾,强大的内阁班底,就是我的底气,相信我没错。

英国公使朱尔典是袁世凯从朝鲜到北京的老朋友,他认为能够挽救当下局势的只有袁世凯一人,建议英国政府给予帮助。日本政府也表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南京临时政府还能够维持运营,基本上靠的都是袁世凯的面子。袁世凯从西方各国借到的款项,有不少都直接划给了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

独立的各省之所以推举孙中山担任过临时大总统,实际上那些地方大佬们算盘打的很精明。他们原本就是主张君主立宪的那些人,把孙中山选到这个位置,就是为了逼迫一下袁世凯。

毕竟孙中山和黄兴手中并没有实质的军权,在国内也掀不起什么样的风浪,根本就不用太担心,真正需要担心的就是袁世凯会不会真的推进民主共和?

图片


孙中山一直也声称,袁世凯这个人不可相信,革命要进行到底,就必须拿下北京城,逼迫满清退位。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黄兴和汪精卫这些孙中山的铁杆,都站到了袁世凯的这一边,希望孙中山尽快退位,放弃北伐。

真正难倒孙中山的不是其他问题,而是他根本就搞不到钱。隋唐演义里边儿秦琼卖马,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更不要说大批的经费。

最终1912年2月12日,溥仪皇帝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就在这之前,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