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载沣:溥仪他爸,大清头号内鬼,只花3年搞垮大清

 冬不拉拉 2023-08-11 发布于安徽
王朝崩塌时02:中国最后一个摄政王
这个系列我写得比较慢,一方面是需要查更多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消化,用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呈现历史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人生;
一方面是这类选题比较小众,说实话收益很低,我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大众的选题上,毕竟人要吃饭的。
因此更新较慢,请大家理解


爱新觉罗·载沣,中国的最后一个摄政王。
儿子溥仪当上皇帝的时候只有3岁,载沣就成了摄政王。
这一年载沣只有25岁,却成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载沣只用了3年,就把大清彻底搞垮了。
1883年2月12日,北京醇亲王府里喜气洋洋,醇亲王奕譞迎来了他的第五个儿子。当时他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儿子将成为大清的掘墓人。
这个儿子就是载沣。
载沣的家族在大清是一个显赫的家族,毕竟他家出了四个皇帝。
道光皇帝是他爷爷,同治皇帝是他堂哥,光绪是他异母哥哥,而他的儿子溥仪则是大清的最后一个皇帝。
1889年,7岁的载沣就被封为奉恩镇国公;1891年,他在父亲去世后就继承了醇亲王王位。
载沣的生活一直波澜不惊,他在王府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他大概率会以一个闲散王爷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上。
图片
1901年,对于载沣是一个转折的年份。
在这一年,他开始慢慢地走上政治舞台。
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清廷派亲王去德国当面道歉。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载沣的头上。
1901年7月12日,载沣由北京动身经上海、香港最终抵达德国。
在德国,载沣看到了德国国力强盛,而且最重要的是德国皇室权力很大。而对比之下,彼时大清皇室已经衰微,大权旁落。
皇族出身的载沣,对德国非常羡慕,他还特地询问接待他的威廉·亨利亲王怎么治国。对方的回答是“ 欲使皇室强盛,必先集中兵权;欲使国家富强,必须重视武备。”
图片
这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载沣的心里,这一次德国之行也将改变了载沣的人生。
1908年,光绪和慈禧前后脚去世。溥仪继承大统。
作为皇帝的父亲,25岁的载沣成了摄政王。
皇帝3岁,实际上载沣就是这个帝国的皇帝。
载沣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在他看来,这是属于皇室的荣耀之火。
当上摄政王的那一刻,载沣是雄心勃勃的。
他想到了先祖的荣光,200多年前摄政王多尔衮带兵入关,定都北京,开创大清统一全国260多年的基业。
载沣要成为下一个多尔衮,重新让大清这个腐朽的帝国重新辉煌。
载沣始终记得那一年德国人告诉他的“要抓兵权”,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兵权。
载沣的对手是袁世凯。
彼时的袁世凯手握军权,其北洋军中士兵大多“只知袁宫保,不知朝廷”,帝国最精锐的军队牢牢地控制在袁世凯的手里。
首席军机大臣奕勖也是“叫袁拿金钱喂饱了的人,完全听袁支配”
载沣上台时,清廷赋予了他诸多大权。自黜陟赏罚、军国政事到聘使立盟、和战大计,皆由摄政王一手裁定 。
载沣一道谕旨让袁世凯凯“回籍养疴”,顺便解除了一切职务。原本载沣想杀掉袁世凯,关键时刻他犹豫了。
而这一次的妇人之仁,载沣将在三年之后品尝到苦果。
搞掉了袁世凯,载沣开始大力抓军权。
1908年年底,载沣设立“禁卫军”,载沣的七弟载涛做禁卫军总负责人,排汉思想最严重的良弼是禁卫军第一协统领。
1909 年春,载沣合并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下设巡洋、长江两大舰队。海军大臣是载沣的六弟载洵。为海军重整甘做老黄牛累得半死的海军实力派军官萨镇冰靠边站。 
几个月后,4岁的溥仪为海陆军大元帅。4岁的孩子怎么当大元帅,当然是摄政王代为执行了。
载沣还新设了一个部门,叫“军谘府”。这个机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总参谋部,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还是他的七弟载涛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载沣和他几个弟弟已经把大清最高军事指挥权抓到了手里,但是他们都是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啊。
而且其他高层职位都是满清贵族担任,皇亲国戚们把持了帝国的军队系统。
载沣以为这样军队就会听皇室的了,但是他忽视了一个问题。虽然军队上面的头头脑脑已经被洗得差不多了,但是军队上中下层还是袁世凯的人啊。
只要袁世凯没死,只要袁世凯有一天回来了,这些人还是以袁世凯马首是瞻啊。
而且载沣你把高层职位都给了皇族,那就是摆明了不信任汉人嘛,那下面的汉人军官的上升通道是不是给堵死了呢。
载沣表面上控制了军队,实际上他让军队寒心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反而下降了。
这一点上,载沣还是小学生,得要向袁世凯多多学习。
图片
搞完了军队,载沣的第二步就是把地方的权利收回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清朝末年以来,中央权威越来越弱,地方督抚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外国人“笑我十八省为十八 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加强中央集权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助于推动宪政运动,如果宪政真的在那个时候落实,也许清朝真的可以多续命几十年。
载沣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具体的做法则是错误的。结果就是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宪政运动的夭折,也最终导致清廷的覆亡。
载沣错在哪里?
简单来说就是任人唯亲,优柔寡断。
他重用的人都是和他一样年轻的皇室勋贵,但是这些人里除了载泽、善耆等人,其他都是涉世未深,没有什么实际行政经验,乃至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就连载沣自己也是初上政坛,经验很浅,全凭自己理想化行事。
重用亲信之外,载沣还接连打压异己。
对于一个刚上台的年轻人来说,这属实操之过急了。
教员说过: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载沣恰恰相反,他是把朋友搞得少少的,敌人搞得多多的。
这样一来,朝中一干老臣也和载沣势如水火,处处和载沣作对,让载沣的政策推行不利,国事越发艰难。
载沣此举还让官僚立宪派力量大损,使得人们对载沣是否立宪产生怀疑。
当时为了改变中国的积弱积贫,社会上总的来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一种是走彻底的革命,推翻清政府,实行共和;
前者其实还是要为清王朝续命的,而后者则是要革大清的命;彼时君主立宪呼声较高。
如果载沣对时局稍有认知,就知道应该把握住君主立宪派,尽快推行立宪运动。可载沣上台后任人唯亲,搞出“皇族内阁”时,立宪派对他大为失望。
图片
立宪派发现载沣的集权政策与自己的愿望不相符合时 ,特别是双方就开国会期限问题产生激烈争论而载沣采取高压手段时,他们十分失望 ,纷纷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转而支持民主革命。
载沣自己把盟友变成敌人,典型的作死。
保路运动里载沣严厉镇压,逼得立宪派把光绪的牌位摆出来焚香祷告,载沣怒不可遏、利令智昏,竟向示威的立宪派开枪,这一下是才彻底让立宪派死心了。
张朋园在《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中所说 :“立宪派人求和平的改革不成 ,复受当时笼罩全同革命气氛的影响,除了转向同情革命,似乎没有更佳的选择”
除此,载沣集团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载沣这个小集团里面也是派系林立,居然有七党之多。
当时的御史史胡思敬在《国闻备乘》写到:载洵、毓朗为一党;载涛、良弼为一党;肃亲王善耆据民政部,领天下警政为一党;道光帝的长曾孙溥伦,阴结议员为一党 ;隆裕太后宠任太监张德为一党 ;载泽以其妻是隆裕之妹,可私传隆裕言语,挟制载沣,他把持财政大权,出任度支部大臣为一党;载沣福晋颇通贿赂,联络母族为一党。
各派为了权力互相角斗,导致政出多门,这一点让载沣始料未及,同时他也束手无策。
满清这些亲王、贝勒们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围绕权力的再分配展开明争暗斗,使得清廷中央政府的威信不断下跌,这内耗最终也让革命的洪流把清廷淹没。
载沣搞到这里,其实已经无力回天了,王朝的崩塌只是等待那一根导火线而已。
图片
武昌一声炮响,清廷的生命进入了倒数。
载沣此时才发现,此前掌握军权不过是一个假象。帝国最精锐的北洋军他根本指挥不动,他不得不放出了袁世凯这头暗藏野心的毒蛇。
很快时局一日千里,载沣不得不以皇帝的名义下 “罪己诏”。几个月后,载沣辞去了摄政之位,回到王府,过起了“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的日子。
清廷灭亡后,载沣过得很低调。每每改朝换代,他都低调行事,不出头不挑事,似乎要主动躲藏到时代的阴影里。
孙中山去世后,载沣把照片供在大堂,焚香悼念
溥仪后来做了日本人的傀儡,想接他去东北,他拒绝了。一帮满清遗老遗少搞满蒙独立,他也不参与。
1949年,新中国成立,载沣立即把醇王府捐出去,开始办小学。
后来,载沣就一直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直到1951年平静地去世。
寒叔说
怎么评价载沣?
戏谑一点的说法:他就是大清的头号内鬼,大清的掘墓人。
正经一点的说法则是载沣没有能力却坐上了大清实际控制人的位置,处事操之过急,任人唯亲,优柔寡断最终彻底断送了清廷的命数。
载沣其人不能说完全不学无术,在当时的年轻贵族里,他是少数几个愿意睁眼看世界的人。出于维护自身阶级利益需要,他愿意去做一些事,去改变王朝的命运。
只不过载沣他志大才疏,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他看不透那许多复杂的纷纷扰扰,最终只能和大清一起前后脚走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载沣的弟弟载涛这样评价哥哥
他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载沣的后半生却可以用识大体来概括。
用周总理的说法来说则是载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他后来也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这些表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客观上有利于革命.....载沣他在日伪的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
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有趣,冥冥之中总有轮回。
大清兴于摄政王,亡也亡于摄政王。
全文完
参考资料
《清末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尹传刚 《文史天地》
《载沣集权政策与清末政争》雷俊 1008-4657(2005)04-0014-04
《载沣之误宣统朝速亡原因新探》刘冬梅、李书源 1008-7974(2005)03-0086-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