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亲手葬送三百年的江山,晚年却怒斥溥仪卖国

 文史砖家 2020-09-07

文/格瓦拉同志

慈禧太后死后,清朝之所以在短短3年时间里便走向灭亡,“罪魁祸首”无疑是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作为清朝同时也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为挽救沉疴在身的帝国,开出一剂剂“猛药”,结果非但没能为清朝“续命”,反而亲手葬送了爱新觉罗氏近300年的江山社稷。那么,载沣都犯下哪些致命错误?他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

载沣

载沣出身近支皇族,是醇贤亲王奕譞第五子,光绪帝的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的生父,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年仅7岁便承袭醇亲王的爵位(注:光绪帝的3个亲兄弟皆早夭,因此载沣才得以袭爵)。在晚清的皇室成员中,载沣的个人形象最好,不仅行为端正、说话做事有分寸,而且重视气节、以廉洁自持,毫无公子哥们惯有的骄堕放纵习气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载沣以头等专使大臣的身份,就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遇害一事,率团赶赴德国“谢罪”。出访德国期间,载沣拒绝按照德皇威廉二世的要求下跪道歉,经过反复争辩,最终仅以鞠躬致歉了事,由此保全了清朝作为“天朝上国”的面子。经此一事,朝廷内外对这个少年王爷刮目相看,而慈禧太后对他也是甚为满意。

载沣与儿子溥仪(右)、溥杰

载沣访德归国后,即被慈禧太后委以重任,起初担任随扈大臣,此后数年间又相继晋升为健锐营掌印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大臣等职,不到30岁的年纪便成为朝廷重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病死,载沣之子溥仪入继大统,而载沣则出任监国摄政王,全权处理军国大政,俨然成为清朝的“无冕之皇”

此时的清朝,外有列强的欺凌,内有革命党人“作乱”,立宪派要求速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也愈发强烈,稍有不慎便有亡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积极回应立宪派的呼声,使满、汉官员精诚团结在一起,才有可能度过危机。然而载沣刚上台,便把汉族官僚中最能干的要员袁世凯解职、驱逐回乡,随后又在首届内阁中塞满皇族成员,摆明是想加强皇族专制,大开历史的“倒车”

皇族内阁

载沣的举动既得罪了强大的北洋派,又寒了立宪派的心,就算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法挽救清朝必亡的命数。果不其然,在载沣执政的第4个年头(1911年),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便正式爆发,仅仅过了2个月时间,半数以上的省份便纷纷宣布独立,而主持各个独立省份军政事务的官员,大都是被载沣伤害过的立宪派。

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有心起用皇族成员领兵“平叛”,但这些人要么不习兵事,要么胆怯畏战,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担此重任,而北洋将士又根本不听从朝廷的调遣。在这种情况下,载沣只好把袁世凯请回来“救火”,并同意由他担任内阁总理,全权处理军国要务。袁世凯甫一出山,便迫使载沣卸任摄政王的职务、退归藩邸,此后再没有权利过问政事

袁世凯

袁世凯逼走载沣、独掌大权后,并没有肩负起挽救清朝、扑灭革命的使命,而是跟南京民国临时政府进行谈判,在获得孙中山将总统职位让给他的保证后,立刻玩了一出“逼宫”大戏。191222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以小皇帝溥仪的名义发布退位诏,正式宣告立国近300年的清朝灭亡。虽然江山是由隆裕太后母子交出去的,但真正葬送清朝国运的却是载沣

满清灭亡后,载沣对时局心灰意冷,不再过问外界事务,对满清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也不热心。之所以如此,或许是载沣觉得清朝在灭亡前已人心尽失,不可能再有复兴的希望。因此,无论是张勋复辟期间,还是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创建伪满洲国,载沣都拒绝参加,甚至还曾告诫儿子不要充当日本人的走狗,可惜无法说服执迷不悟的溥仪

满清覆亡后的载沣

晚年的载沣改名载静云,除个别时段寓居天津、长春外,大部分时间里都居住在醇王府,过着闭门读书、罕闻外事的生活,并给自己取了个绰号-“书癖”。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此举深受时人的赞许。1951年初,载沣因感染风寒去世,终年68岁,死后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至此,中国最后一任摄政王,走完自己传奇而坎坷的人生。

参考书目:《清史稿》、《重读摄政王载沣》、《中国通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