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相亲记

 冬歌文苑 2023-04-27 发布于北京

相亲记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初恋只是开在梦境里的一朵不败的鲜花,但最后不能成阴结子。城市里的男女可能多是由自由恋爱之后而后结缡成家的,像我这样生于农村的人免不了在年轻时都有过相亲的经历。我后来相过多次亲,很多由于时间的久远,在记忆里都漫漶不清了,但第一次相亲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历久难忘,那些影像似白色的小花朵一样常常在我的眼前缓缓地飘落。

我小的时候,家境还算殷实,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那时,父母都很年轻,只有我一个孩子,七年后才有了弟弟,很长一段时间家中只有我一个孩子。父亲自然在队里拿十分工,母亲当时在村里的宣传队参与演出,主要演八个样板戏里的女主角,也挣十分工,我很小的时候就随母亲在宣传队里玩耍嬉戏。当时宣传队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在那样一个短衣缺食的年代里,常常能吃到猪肉烧萝卜这样精致的佳肴。其时,外公在乡里卫生院上班,是遐迩闻名的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富有口碑,每月有四十九块五毛钱的收入,在当时的农村算是高薪了。卫生院离我家很近,外公几乎每天都来我家坐坐,有时给我端来一盆鱼或肉。他的衣服由母亲来浣洗,我每次给外公送干净的衣服时,母亲远远地跟在后面,等到外公收到衣服后,他常常将预先买好的黄浆梨子放在纸袋里递给我,我于是像晨起的阳光一样兴奋地朝母亲飞奔而去。

分田到户后,在八十年代初期,宣传队也解散了,父母只靠5亩薄田维持全家的生计,这时弟弟也出生了。有很多人开始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从这时起我家的生活景况反而不如队里的多数家庭了,陷入了困顿。八二年左右,大伯三伯小叔家都建起了砖瓦房,而我家还是泥草房,让我觉得很是沮丧。每当我散学回来时,我看着夕阳笼罩下的四间茅草屋,心里总是在幻想:这四间泥草屋要是能瞬间变成四间砖瓦房,那该多好啊!可是泥墙还是泥墙草顶还是草顶,四间破败的房子陷在左右的砖墙瓦房之间,对我就是一个剜心的痛哩!

看着别人家都在外面打工或经商,母亲没少埋怨父亲,父亲不喝酒,但嗜烟,母亲常因此与父亲发生口角。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她决心自己走出去挣钱来支撑门户。母亲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声音清脆嘹亮,有较好的演唱天赋与表演才能,再加上有唱演新戏的底子,她决心师从庐剧名师,从头学习庐剧。那时农村的娱乐活动甚少,也不可能常常有机会看露天电影,演唱庐剧在农村颇有些市场。母亲学习庐剧时已经三十六岁了,她是我们乡古圩农中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任过民办教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背诵台词在同龄人中算是名列前茅了。她由于年龄的关系,在剧团里一般演青衣一类的角色。农闲时就随剧团走街串巷地演出,正月时在附近乡村唱门歌,一年下来也能挣些薄钱。

剧团的团长姓吴,戴桥人,他家离戴桥街道很近,大约只有几百米,家里有三间二层的楼房,除创建剧团外,在家乡还开了一个沙厂,算是个殷实的人家。他中上等身材,皮肤稍黑,眼睛炯炯有神,一双剑眉,头发梳得很齐整,经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身形挺拔,给人坚毅和干练的印象。他家有四个女儿,但没有儿子。他很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常常到我家来作客,父母亲当时热情好客,他每次到我家来时,母亲就会杀鸡称肉,用家里最好的食物来招待他。他嗜酒,每当他来我家作客时,母亲都让我去买酒,就是打那种散装酒,他酒量很大,我从来没见他醉过。虽然他平时沉默寡言,但酒酣耳热之际,话就有点多,甚至会与母亲开玩笑,要与她结为儿女亲家。我那时还在读书,每每听到这些话,便悄悄地躲在远处,有意避听这样的话语。我当时既有些愉快,更多的是感到害羞。吴团长每次来时都会给我和弟弟带些糖果,大概由于他的慷慨大方,我和弟弟对他都很有好感,有时我会主动上前与他攀谈,并恭敬地喊他"吴团长",他有时会摸下我的头,以表示友好和亲热。

我从小比较乖顺,也很斯文,不喜欢挖黄鳝捕鸟之类的事,像农村孩子常干的耕猪放鹅的事,我不曾干过。我是个智力平平资质愚钝的人,但从童稚时起便情感丰富观察细致,有些博闻强识的能力,所阅之书中的人名事件过目难忘,但天生不喜逻辑计算之类,论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一点,除了语文成绩,没有强项。而当时高中招生名额有限,我所在的农中又是一个比较庸劣的学校,像我这样中等之资的人自然考高中时就会落第。但我又不甘心回乡务农,过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时,小姥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有一个在庐江的表妈,他的弟弟是白山中学的校长,这位校长称与庐北职业中学的校长是同学兼朋友关系,可以写信助我一臂之力。有此奥援,我顺利进入了庐北中学就读,须知庐北中学当时仅是职高,教学质量很差,高考升学率是零,我自然在高考中又一次下第。我那时听堂哥的话选的是理科,要是选文科的话,以后的考试一定顺利些。虽在庐江复读过,但高考时还是以惨败而告终,甚时,家里已是徒有四壁,油米告罄,再无供补习之资了。无奈之下,我随父弟去上海工地上打工,亲尝工地上那种艰辛绝望的生活。

当时弟弟是16岁,我是23岁,吴团长的四女儿是16岁,弟弟曾经见过她,说吴团长家的四女儿是全家最漂亮的一个女儿,堪为戴桥乡的一枝花,我听后,心神为之一震,不免心旌神摇。以23岁的年龄在农村早就该谈婚论嫁了,而我除了校园时代的一次初恋外,还不曾与别的任何女性建立过亲密的关系。不仅是别人,我当时对自己的前途也感觉到很迷茫,男大当婚,我当时隐隐有了娶妻生子的念头,可每每想到家中窘迫的经济状况,又产生了心灰意冷的念头。母亲心细,她看出了苗头,与我一番交流之后,便告诉我选个吉日,改天与我一道去和吴团长的四女儿见个面,换言之,也就是去相个亲,看看能不能撞到好运。母亲是个有心人,竟然搞到了一张吴团长四女儿的照片,她当时刚刚初中毕业,显得是冰清玉洁貌比婵娟,初见之下便惊为天人,倘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我忍不住在心里做着美梦了。父亲当时先去吴团长家说明来意,由于是多年老朋友的关系,父亲直接点明了来意,没想到吴团长爽快应承,我当时听后简直是心花怒放了。

那是腊月二十四的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穿上了从上海买的白色旅游鞋和一件灰色带毛领的长大衣,里面穿的是一件当时较罕见的羊毛衫,头发梳成郭富城那样的发型,照照镜子一看,倒也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材的样子,心里倒也平添了几分自信。我与母亲当时是步行去戴桥的。走到青阳一队的渡口,乘着一条小木船到了河对岸。离戴桥街道约摸是八华里的路程,在路上母亲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和说话方式,我频频点头并一一默记在心,只消一个小时,我和母亲就到了戴桥乡卫生院。我小舅在这个卫生院工作,那天的午饭就是在小舅家吃的,饭菜是由小舅母张罗烹饪的。

吴团长家与戴桥卫生院相隔仅数百米,另外吴团长是当地名人,与小舅是熟人,关系走的还很近,常在一起喝酒。小舅先去吴团长家通知,不一会儿,吴团长就赶来了,以前见到吴团长,我觉得很随意,可那天见到他,就莫名的有些紧张,说话就没平时那样安闲自在了,神情大概显得非常的不自然。吴团长的四女儿当时上街买菜去了,我们就在小舅的房间里等,一面嗑瓜子,一面品茶聊天。后来,我们就到卫生室的门外等吴团长的四女儿,只留下小舅母一人在厨房里忙菜。在门外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吴团长眼尖,忽然大叫一声:四丫头来了!我这才点睛细看四丫头,她骑着自行车,缓缓地从车上下来,她的俊俏样子比照片上更为出众,大约一米六五的身高,身材纤秾合度,唇不点而红,眼睛明艳似一池秋水,梳着长长的马尾辫,脚穿粉色的运动鞋,上身穿的是一件白衣的茄克衫,下身穿一件蓝衣的牛仔衫,那含羞带怯的神情让我觉得恍然夏日澄塘里一枝带露的荷花。她的皮肤晶莹如玉,粉雕玉琢,见到我们都在看她,白皙的脸上飞起了朵朵红霞,愈显一番娇媚的风韵。

那天,我和吴团长坐在一边,母亲与四丫头坐在一边。母亲与四丫头很熟,因为母亲之前常去她家里,所以她俩坐在一起,四丫头不显得那么拘谨。当天中午的气氛是非常融洽的,我们在一起畅谈了有好几个小时,我们把未来的打算都想好了,我拟年后随外公学医,四丫头打算过年后读卫校,将来从事护士工作,如果按当时的情形去发展,那我后来过的生活就与现在是截然两样了。

岂知,平地一声惊雷,打破原先安排好的一切。当天的晚餐是由吴团长招待的,他盛情邀请我们去戴桥卫生院对面的一家饭店去用餐。我那时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席上,只有吴团长与小舅两人喝酒,他俩当晚二人共喝完一瓶白酒,哪怕就是这个时候,宴席上的气氛都是欢洽的,后来他俩又喝起了啤酒,不知何故,吴团长忽然把酒桌子掀翻了,吓得我们夺门而出。直到现在我也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吴团长有如此的过激反应。据我现在的悬揣不外乎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那天晚上吴团长是真的喝多了,因为他中午至少已经喝了半斤多白酒下肚,再加上晚上又是喝白酒又是喝啤酒,醉酒是非常有可能的,另一种情况是吴团长是以酒装疯,他佯醉表示毁约,他可能想到,首先我家与他家的经济状况天地悬殊,其二,我与他女儿年龄上的巨大差异,其三,我当时落第后打工在外前途未卜,他也有可能借酒装疯,通过这一癫狂举动表达对这桩婚事的不满,但事实如何?至今在我心中都是个谜团。

年后我再次与同学去了庐江补习班,这次我毅然决然选择了文科,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我终于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第二年的春节,这个四丫头还到我家拜年了,等我从外面拜年回来时,她已经在回戴桥的途中,可能是由于母亲对上次事件的不满,就不再重提旧事,总之,相亲最终是失败了。听母亲说,前几年,她在白山陪读时还偶遇过吴团长,母亲说,吴团长还是像以前那样硬朗,模样没有太大的变化,至于那个四丫头后来嫁给县城一个有钱的人了,并且生了一儿一女,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了,想必她也繁华落尽花颜失色了吧?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陈军,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庐江县白山镇初级中学教师,作品有《桃花古井醉春风》。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