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局面

 朦胧斋主人 2023-04-27 发布于重庆

4月25日,我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大会,提出聚焦“一年形成重点能力、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体系能力”目标,加快建设“1361”整体构架,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应用,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

1个重中之重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是贯通'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业务系统,是数字重庆建设的关键支撑。”市大数据发展局局长代小红表示,按照“一年形成重点能力、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体系能力”的目标,到今年底,我市将初步建成这个平台,各系统实现重要功能上线运行。

代小红介绍,作为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的统筹建设方,大数据发展局建成该系统后,将供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使用,后者可通过该系统查询浏览全市范围内所有应用的基本信息,对本部门、本区域的应用进行编目管理,并可在线申请开通使用云、网、数据、组件等数字资源。

在“四横”“四纵”方面,我市将推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业务应用部署、标准规范、制度规则、安全防护、工作推进”8个一体化,打通部门之间业务流、数据流、任务流,形成量化目标工作体系。

另外我市还将重点建设“渝快办”“渝快政”集成入口,通过建立健全这两个端口的应用编目、贯标、开发、上架、发布、运行、评价机制等,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数字重庆集成入口。

3大特色亮点

市大数据发展局介绍,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是数字重庆建设的基石,抓好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3”这个最大特色、最大亮点,坚持市、区县、乡镇(街道)一体部署,构建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打造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最具辨识度成果。

其中,市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将围绕“城市大脑”定位,发挥抓统筹、建体系、定标准作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全市层面社会治理业务应用集成。

区县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将围绕“实战枢纽”定位,发挥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系统集成作用,推动区县层面的数据归集治理和共享交换。

镇街基层治理中心将围绕“联勤联动”定位,在乡镇(街道)层面发挥综合集成、条抓块统的作用,实现“以算力换人力、智能增效能”,为基层减负赋能。

6大应用系统

数字党建:

搭建“1+6+N”基本构架

“以数字变革为动力,以重大应用为抓手,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新格局。”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邹勇表示,我市将搭建数字党建“1+6+N”基本构架,统筹重点领域、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数字党建形成能力,上线一批重大标志性应用,推动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管控力整体跃升,实现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更好落实“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据介绍,我市将依托数字重庆“四横四纵两端”基础平台,搭建“1+6+N”基本构架,建设1个“数字党建大脑”,设置政治统领、组织建设、从严治党、民主法制、群团建设、安全塑造等6条跑道,开发N个多跨协同、一贯到底的重大应用。统筹人大、政协、组织建设、纪检监察、宣传思想、统一战线、群团组织、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梯次推进22个应用项目开发建设。

今年底,我市将上线5个以上重大应用,数字党建形成基本框架和重点能力。到2025年底,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达60%,数字党建形成基本能力。到2027年底,党建领域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应用,基本实现党建统领整体智治。

数字政务:

建立“1+7+N”体系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罗清泉表示,我市将着力建立“1+7+N”数字政务系统体系。即“1”个数字政务大脑,政务服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生态环保、政务运行等“7”条跑道,打造“N”个典型应用。

罗清泉表示,对涉及企业、群众的高频办理事项,将充分运用V模型方法,集成“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新生儿出生、新生入学、公民婚育、扶残助残等套餐服务。年底前,50项套餐服务全面上线运行。

同时,将提速“智慧应急”综合平台建设进度,推进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重大危险源监管等场景建设。年底前,初步实现1—2个领域安全态势“可感、可视、可统、可防、可救”。

此外,还将构建中心城区空间数字底座,迭代升级“渝溯源”等全链条监管应用,推出“大渝治水”“跨江大桥监测”等应用,在年底前,初步搭建中心城区“一屏统览城市运行、一屏统管城市治理”系统。

数字经济:

建立“1+2+N”数字系统

“通过全面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四横四纵两端’总体构架,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底座,融合贯通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业务应用四层体系,我市将建立'1+2+N’数字经济系统。”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表示,其中“1”是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是实现政府侧产业治理数字化和企业侧数字企业发展生态,“N”是形成N个重大应用。

按计划,到今年底,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44%,数智经信、产业数字化能力中心、数字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应用“1.0”版本投入运行;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到2027年底占比达到50%,力争全市数字经济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将加速建立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提升产业治理数字化水平的同时,持续完善数字企业发展生态。

数字社会: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键触达”

“数字社会是复杂巨系统,老百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数字社会专题组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左永祥表示,数字社会一头连接部门,一头连接群众,必须一竿子插到底。

左永祥介绍,今年底前,数字社会系统构架要基本成型,力争上线3个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在卫生、社保等重点领域形成数字化建设能力。到2025年底,8大领域数字化建设能力基本形成,形成10个以上多跨协同重大应用,数字社区、活力乡镇等社会空间智慧服务应用功能进一步完善,在全市范围推广。

其中,数字社会系统构架将把多跨协同重大应用落地在智慧城市、未来社区、活力乡镇、数字农村等4大社会空间,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键触达”。

数字文化:

聚焦3个板块打造5个“跑道”

“我们将明确以数字文化为引领,全面建成新时代文化强市的目标,聚焦拓展数字化思想舆论阵地、提升文化事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活力3个板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表示,将按照数字重庆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手段,全面梳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堵点痛点难点,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核心业务进行系统重塑、流程再造,形成治理新格局,为全面建成新时代文化强市提供强力支撑。

曹清尧介绍,为全面建成与现代化重庆相适应、与新时代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数字文化系统,我市将重点打造5个“跑道”。

即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意识形态责任制等领域谋划应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数字化普及。聚焦正面宣传提质增效、负面舆情监测处置谋划应用,推动构建数字化全媒体传播格局。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新需要谋划应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普惠。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谋划应用,推动形成数字化精神文明新风尚。聚焦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谋划应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法治:

以“1336”为主要内容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唐川4月26日表示,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将以“1336”为主要内容,即建设1个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建立政法一体化数字化办案体系、数字化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数字化法治惠民体系“3大数字化体系”,打造相关联的3个集成应用,提升现有的6个基础应用。

唐川说,数字法治系统的体系构架主要包含“基础支撑、业务应用”两个方面。其中,基础支撑依托政务“一朵云”、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以市级能力组件体系为支撑,汇聚法治行业数据,推进法治行业和基础公共数据交互关联,加强司法存证能力、司法智能服务能力等建设。

业务应用则分为基础应用、集成应用、综合应用3个层级。唐川透露,目前已初步具备“智慧法院、数字检察、数字警务、智慧司法、智慧监狱、智慧戒毒”6个基础应用;在基础应用基础之上,针对相关融跨、协同事项进行功能融合,打造“政法一体化办案、综合行政执法、法治惠民”3个集成应用;依托“渝快政”“渝快办”入口提供的门户,打造数字法治综合应用。

1个基层基础

“基层智治,就是以党建为统领,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应用,以集成式、体系化思维,对目前的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业务重塑、流程再造,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尹国喜说。

尹国喜介绍,目前我市正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141”智治体系。第一个“1”,指的是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承担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协同流转、应急指挥、督查考核等职责;“4”,指的是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个板块;第二个“1”,指的是一套网格,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

他表示,基层智治体系起承上启下作用,其他六大系统贯通到基层的应用,都要通过基层智治体系来实现。“我市的基层智治体系建好后,将实现基层治理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

“到今年底,'141’体系将在我市镇街全面推开,一体化智治平台全面部署,基层智治重点能力将有效显现。”他说。

四 近期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扎实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

1.上线运行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基本功能

2.促进数据资源和能力组件归集共享

3.推动“渝快办”“渝快政”联通升级

(二)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1.市、区县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2.基层治理中心

(三)按“四个一批”谋划典型应用

迁移一批 迭代一批 开发一批 谋划一批

(四)完善工作机制

1.统筹领导机制

2.平台IRS数据归集和应用开放“一本账”机制

3.争先创优机制

4.政企合作机制

5.“一地创新、全市共享”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