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晓求:针对近期国际和国内热点话题的几点思考

 颐源书屋 2023-04-27 发布于北京

2023年3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富管理数字化进程暨《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2022)》发布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就国际热点话题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发表演讲。针对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事件,他指出,大概率不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强调保持理性的学术分析框架很重要,中国应从中吸取教训,重视金融风险。在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方面,他呼吁要统筹、协调、管控好金融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正确认识金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业态的变革。

文章图片1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就现在大家特别关心的硅谷银行、瑞信事件等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二是,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同时,如何平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01

硅谷银行、瑞信事件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会给全球银行体系、金融市场以及对中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最近半个月来在座的各位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1.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的事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美国财长耶伦在两三天时间里做了三次不同的表态,引起市场波动。虽然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有制度壁垒,但是商业银行的风险、危机肯定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这是不可避免的。在不同的金融体系和结构下,商业银行风险和危机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

大家知道,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以发达资本市场为基础上的现代金融体系,也就是说美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和基石是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体系起到相对补充的重要作用。美国实行的是单一银行制度,不像中国跨区经营,可以出现“宇宙银行”,我们的工行就是“宇宙一样大”的银行,工农中建后面三家也很大。硅谷银行是特色明显的银行,无论从负债还是资产看,结构都比较特殊,兼容了某些投资银行功能的商业银行。硅谷银行危机,不少人把它归结为美国一年来大幅度加息引发的结果。的确,一年中,利率从0至0.25加到4.75至5,速度非常快,幅度很大。对一些特色银行来说,这样的快速加息,如果之前没有做风险对冲,如果增量负债跟不上的话,就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亏损将会快速显现。硅谷银行的负债方对利率是敏感的,无论负债端还是资产端,又相对集中,市场化程度很高,所以,他们知道,如此大幅度加息,对一家特色银行意味着什么,在这种背景下极有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在座的不少都在商业银行工作,比我更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危机主要来自于流动性风险,不主要来自于是否盈利。从已有的案例看,短期的财务状况(亏损)不会引起一家银行破产、清算或者接管,但是流动性风险常常是引起银行危机的直接原因。现在人们在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时会发现,当一家金融机构出现了流动性窒息的时候是需要救助的,就像一个健康的人,突然因为呼吸困难面临死亡一样,但如果度过了这个难关,实际上仍是健康的。从这个角度看,硅谷银行危机起因是大幅度加息,快速加息引起了客户心理预期的重大变化,从而引发挤兑继而引起流动性危机。银行危机多数都是流动性困难带来的。无论是市场危机还是银行流动性危机,美联储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我认为,硅谷银行的救助原则是恰当的,保护储户的利益,对银行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心里预期作用。

2.瑞信事件

硅谷银行危机几天后,瑞信事件爆发了。瑞信事件速度更快,从爆发到接管到并购,大概只用了48小时。当然,后续如何消化是个难题。瑞银接管瑞信这种做法是教科书和规则所没有的,突破了过去的一些规则。每一次小范围个体危机到大范围的金融危机,都会更新以往的信条,修改以往的定义,至于如何评价是未来的研究课题。瑞信事件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约定俗成的清算顺序,客观上会对相应的债券市场带来巨大影响。过去,瑞士都是全球财富流动的方向,财富的集中地,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安全性或者说中立性受到了动摇。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有人说,这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够改变全球资本流动的方向;也有人说,这破坏了金融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从目前看,或许有其发生的可以理解的原因。还有人说,美联储应该在平衡银行体系风险与通胀危害之间寻找平衡。在座的都知道,无论是中国的央行还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清楚的,就是抑制通胀,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高通胀时,加息是必然的,只不过要注意节奏和政策的时滞效应。

实际上,这预示着或许并不认为单个银行的危机有什么严重性。大家知道,美国的银行制度是单一银行制度,最多时有一万多家,现在也有五千家左右,每年都有一些小银行进入危机、清算、破产、接管、并购。中国是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还处在相对辅助的地位,这和美国的金融结构有很大不同的。美联储不太可能特别理会单个银行因为加息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有学者认为,金融危机本质是一种正常现象,是金融体系提高其免疫能力的重要机制。当然,更有人说要防范金融危机。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来说,两权相害取其轻。单个银行危机或许很快进入尾声。中国学者不太主张如此快速、大幅度加息,经济体系难以忍受,金融市场难以忍受,加息应该是一个缓慢的、预期的过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应该说已经进入到货币政策的中性阶段。

3.对我国的影响

我们需要解剖、分析这些案例。事情虽然还未结束,但我不认为会引发2008年之后新一轮金融危机。这主要是基于单个银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和市场出现危机的感染速度、波动范围和幅度完全不同。如果市场出现了一个逆转性的预期,当然会带来很大风险。我认为,单个银行的风险似不具备这样的风险外部性。

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单个银行出现了危机,对储户利益的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个所谓的50万元储户保护这样一个简单的阶段,这会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危机。储户的储蓄存款收益不是风险资产收益,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能让储户承担由于银行经营不善或流动性挤兑带来的风险,因为储户的收益不是风险溢价。政策的设计应当符合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一种资产如果承担了风险溢价,就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收益本身不是风险溢价,则没有责任去承担相应的风险。

二是,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机制去化解可能出现的类似风险。我们不能变相或直接用财政的钱去补这个窟窿,不仅逻辑上讲不通,而且会引起巨大的道德风险。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用市场机制去解决这些问题。原则是,储户的利益远远高于股东的利益,储户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剩下的要交给市场去完成,市场会找到一个适当的对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依靠市场机制,相信市场对价,不要大包大揽。为什么要用市场机制去解决这类问题?是因为市场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合理的风险对价,即对风险进行定价。

这是我从这两个最典型的案例中所得到的一种启发。

02

国内热点话题

下面,我想讲一讲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对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肯定存在,但会比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得多。美联储加息会引起中国金融的一些微妙变化,包括资本流动,但不会像08年金融危机那样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忧,更不意味我们可以幸灾乐祸。有人说,硅谷银行危机意味着美国金融又在走下坡路,将失去竞争力等等,这或许是一种愿望,但从逻辑上看,还得不出这个结论。看问题要客观,要有底层逻辑。金融危机对不同金融结构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些国家可能后果很严重,因为其金融结构是脆弱的,缺乏弹性。金融结构的脆弱性来自于金融资产的单一性。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富有弹性的,资产类型是多元的,可以进行收益与风险的有效结合,并能有效吸收风险,风险之后具有再生能力,那么,危机就是一种免疫机制。美国是世界上发生金融危机最多的国家,但每一次危机之后都会长出新的增长点。不要以为硅谷银行的破产会引起资本创投业的衰落。

这里,我想说的是,面对复杂问题,要把基础逻辑搞清楚,保持一个理性的学术分析框架,不要以为你希望什么它就一定会实现什么。作为一个学者,我十分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对中国来说,我们要善于从中吸取教训,重视金融风险。

大家都知道,这次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方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统筹、协调、管控好金融风险,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改革的初衷和目标是正确的。对于中国金融来说,有两点很重要:

1.正确认识金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正确认识金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多方推动,科技进步、产业的升级和迭代,是一个关键,而这与现代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看,主要由两个轮子在推动:一个轮子是科技进步所推动的产业升级迭代;第二个轮子是金融的作用。没有金融的作用,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迭代是相对缓慢的。大家都知道,从高科技、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过程是一个巨大飞跃,这个飞跃本身内置了很多风险,这种内置的风险超出了单个资本的风险承受边界,更超出了创业者的风险承受边界,所以金融需要创造相应的资本业态,去帮助新技术、高科技变成新产业。

这里,我不展开过去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金融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一个简单事实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两倍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40多年并没有出现过很多国家出现过的恶性通胀,我们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两三年时间曾达到10%到20%的通胀,之后基本上就稳定在3%左右。这是一种特殊的金融现象,也是货币之谜,同时也能看到金融的作用,特别是央行所起的特殊作用。我们要用现代理念去理解金融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金融绝不仅仅是财富的再分配,绝不是中国经济麻烦的制造者,而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定是金融的现代化。

2.要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多少年来人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创新与监管的平衡感是很难把握的。实际上,首先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都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金融面临的很大任务是创新,因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升级,高科技企业发展急需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业的发展。传统金融体系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金融的创新非常重要。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结构创新,都非常重要。没有创新,就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是复合的、立体的,不是单一的融资需求。金融有责任满足实体经济提出的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这只有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金融制度、金融结构和金融业态,才能满足这种要求。

与此同时,创新绝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监管是要创新的,因为业态变了,风险源也变了,风险的传递机制也变了,还用老一套的监管的理念、模式、准则、标准、手段去监管不断变革的金融业态,这要么扼杀创新,要么风险丛生。中国金融出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是监管创新没跟上,没有深刻理解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意味着风险的变化,只有不断创新监管,了解新金融业态的风险源、风险结构、风险传递机制,才能实施有效金融监管,进而实现创新与监管的动态平衡。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