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为什么我上课听懂,数学作业还是不会写呢?

 勤十二谈数学 2023-04-27 发布于江苏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上课能听懂,下课数学回家作业确不会写。或者上课能听懂,下课数学作业也会写,但是考试的时候又不会写了。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差错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三个环节不同的逻辑性。老师上课的逻辑: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平行四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好的,那我们接下来看几个例题。例题1、例题2、例题3······同学们都懂了吧,那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巩固下。练习题1、练习题2、练习题3······

学生听课的逻辑:哦,原来平行四边形就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听完例题后,自己也总结出了一些相关的思路或者做法,并且把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概念和性质都记下来了。做练习题的时候,就按照刚刚自己整理出来的思路来做题目,发现确实也会做。

课后练习、考试试卷出题人的逻辑:基础的知识概念题出一点,灵活运用的题目出一点,稍微复杂的题目也出一点吧。

所以,课上讲的例题和巩固练习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基础、简单的,但是课后练习题以及考试题相对来说就要灵活点,如果我们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那么题目就写不出来了。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也可能是老师的原因,我们下面就从两个方面一起看一下。

教师方面

老师的备、教、辅、改各个环节都可能对这个问题有影响。只是“单纯”的备课,什么叫“单纯”呢?所谓“单纯”备课,就是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基础或能力估计过高,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备课,而恰恰忽视了受众——学生。

同样,上课也只是“单纯”的上课。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讲的头头是道,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感动了自己。可是没想到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老师懂、会解题。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得学生完全像是在“听天书”。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浅入深出,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现在的学生,“惰性”比较强。有些学生,你不催着他写,他会磨磨唧唧好长时间不写,或者以“忘了带”为借口直接不写。在学习的过程中,出于“人情味”,老师一般会宽限时间。但是我们老师不能一味的放纵,该严厉时也不能软弱。所以需要规定必要的底线,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必要的底线是给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过线即罚,去除“惰性”。因为现在是学校,老师可以一次一次给学生们机会,但是到了社会呢?谁来给他们机会!

最后,老师在课后辅导这块比较懒散,有些老师甚至都不批改作业,直接交给家长或者学生自己批改,这些其实都是不对的。老师应该批改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如果有某个知识点,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错的,可以单独拎出来,第二天课上重新再讲一遍,让学生加深印象。

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练习以及考前复习等方面。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过部分内容,就不在这里过多的描述。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我前面写的《数学学习,课前课上课后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事》。

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学会主动记笔记。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只有像语文、英语这样的文科才需要记笔记。其实不然,我们数学上也要学会记笔记。学会记笔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制定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有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分收获,有一个进步。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学生们应该这么做,因为我们很难改变老师的教学风格,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去适应、去摸索、去探究。

1.好习惯

什么是好的习惯呢?我们要勤听: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勤看:多看课本、课外书,看老师的板书;勤写:多做笔记,整理错题本,多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勤动嘴:有不懂的就问,长者为师;勤动脑:多想,这个题目除了老师给出的方法以外,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了?这道题目考我们的知识点是什么?下次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还能不能做出来?

2.好方法

我们一再强调的两个方面:预习、整理错题,一个课前、一个课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平时注意总结和反思,接受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要墨守成规,一条路走到底。

3.好态度

课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抄袭。现在网络环境比较发达,不要遇到不会写的题目,就直接去网上搜索答案,一定要有思考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