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思想对生活有益吗?——从陈嘉映“反思与过度反思”说起

 heaven张君峰 2023-04-27 发布于陕西
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当时是作为一个哲学讲座的预告文而写的,发在布波社和青浪书店的公众号上。讲座的效果很差,主要问题是当时塞了太多内容,信息密度需要大幅降低。倒是预告文的可读性更好一点。正好后面还有一些书单,是我以后可能要重读的。


我痛恨只是教导我却不能丰富或直接加快我行动的一切东西。
——歌德1798年写给席勒的信
曾有一种人,他坚定而自豪地走过这世界;还有一种人,他有着怜悯和慈爱;另有一种人,他在沉思中生活;但这三种人都留下了一个真理——对生活思考得最少的人,他的生活是最美好的。
——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1874年
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够找到一些办法,避免陷入过度反思,这是当代生活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常对学生说起这个——我正好是教哲学教反思的——我跟学生说,他们要尽可能地去做实际的事,这实际的事什么都包括,包括生产劳动,包括养孩子,包括踢足球或打篮球。要靠比较厚重一点的生活把反思托起来,否则,反思会飘起来,我们会飘在反思里。
——陈嘉映《反思与过度反思》,收录于《走出唯一真理观》,2020年
也许爱智慧者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开始怀疑自己毕生所学所想有何意义,如果扔掉思想的重负,行动才会轻盈自如。近年来陈嘉映老师在多处提到他对“过度反思”的警惕,有时候还会半开玩笑的问,他们这些教哲学的是不是误人子弟的时候更多。他是个诚实而清醒的人。许多人读的书越多,越是染上知识分子的各种毛病:要么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爱用“理性的傲慢”对身边人施加精神暴力而不自知;要么是陷入自虐式的反思和自我否定,难以迈开生活的步伐。“别崇拜知识分子,别相信知识分子的头衔”,一位朋友曾这样对我说,我也表示赞同,都觉得学富五车的读书人可能还真不如邻居大妈有智慧。
这些话大体都没有错。但下一个问题是,“如果一切理论皆是灰色只有生命之树常青,那怎么竟会出现理论这种东西?”(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其中前半句是歌德《浮士德》中的名句)。陈嘉映这样的哲学工作者并没有因此停止阅读和说理,歌德也没有因此停止思考和写作。他们在做什么?也许思想终归还是有益的,只是我们必须理解思想产生的条件和可能的危险。
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往古希腊,西方思想的源头。现代人钻研学术,比如我学的是天文学,也得知道现代天文学的缘起是希腊天文学。这里暂不讨论中西之分,单从西学来看,不管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追根溯源只是希腊哲学的某一片面,而希腊哲学又只是希腊整体生活的某一片面。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与希腊城邦共同体中的生活方式无法分离;他的对话体写作与雅典的悲剧艺术息息相关;此外还有一个八卦鲜有人知:“柏拉图”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本意是“肩膀宽大”,据说是搏击教练给他起的昵称,显然,他无愧于这个名字——柏拉图曾在古希腊奥运会中蝉联自由搏击冠军!其实这远不止是八卦,希腊人在体育、艺术、政治中所展现出的活力,也许正是哲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哲学史上的一次著名实践,柏拉图的叙拉古之行,又是对他的“哲人王”理念的一个重要注脚:柏拉图曾三次前往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试图通过教育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索斯二世,实现他的政治哲学理想,前后长达四十年的努力却以彻底的失败告终,柏拉图在叙拉古的朋友被杀,甚至柏拉图本人都险些无法返回雅典。这件事影响深远,据说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在纳粹实现政治理想幻灭之后,卸任弗赖堡大学校长之时,一位同事在有轨电车上遇见了海德格尔,对他打招呼的时候说:“从叙拉古回来了?”
那么,哲学何为?叙拉古的失败就意味着柏拉图的哲学作品是一堆废纸吗?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中都不乏对知与行之间关系的讨论,而这种思想的自省本身也成了思想的一部分。此外,陈嘉映一本书的标题“走出唯一真理观”是个有益的告诫。“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走出唯一真理观》)思想界的统一大业只是一场无益甚至有害的幻梦,但思想并没有死亡。我们用不着奉柏拉图还是海德格尔为圭臬,但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哲学以及其他各种思想中学到许多东西。
在不同思想的冲突、思想与生活的对撞中,生长出了新的生命之树。一方面, “哲学是一场生生不息的对话”(《价值的理由》);另一方面,思想拷问已有的一切道理,暴露出每一种道理的前提条件和局限,为生活打开新的空间与可能。尼采提倡用锤子从事哲学,也可以说尼采的哲学就是锤子,为我们提供批判的工具,把实践从种种观念的铁笼中解放出来,还它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书:

陈嘉映《走出唯一真理观》(2020)、《价值的理由》(2012)、《哲学·科学·常识》(2018)

吴增定《尼采与柏拉图主义》(2005)

赵刚《知识之锚——当代社会理论的重建》(2005)

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陈涛、周辉荣译,刘北成校,2020)、《偶像的黄昏》(李超杰译,2009)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徐岩松译,2017)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译,2007)

文章:

李猛《〈理想国〉和柏拉图的政治历险》(录音稿)

访谈节目:

《十三邀》第一季第十期——许知远对话陈嘉映(完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