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仕女画发生了什么变化,与之前的有何不同?

 历史探奇 2023-04-27 发布于河南
仕女画自六朝以来至清代从未消失过,这个传统的画种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它早在山水与花鸟之前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而存在着,因其自身所在的价值与文化内涵,一直都有学者进行挖掘和反思。而明代作为封建社会即将结束的最后阶段,仕女画在此期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创造了独特的绘画样式。
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发展中创新,与时代紧密结合,在一位又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笔下,呈现出独有的韵味,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源流。
内容图片
仕女这一形象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其技法放到现在看来虽古朴,但是仍然能从其中看到艺术家娴熟的技艺。后至顾恺之,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带有东晋时期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并且艺术家开始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在的深度要求,开始着重在绘画中表达“传神”这一理念。
唐朝时期,仕女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阶段,表现仕女生活情态的绘画创作得到关注,因此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家,其中代表人物是张萱和周昉。到了宋代仕女画开始成为一个被正式命名的画种,但是仕女画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并没有延续唐朝的辉煌。
元代文人画兴盛,山水、花鸟作为表达文人情趣的绘画题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仕女画受传统绘画思想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有逐渐衰退的趋势。到了明代,仕女画开始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并达到了新的高峰,小说、话本的兴起为明代画家提供了创作思路。
内容图片
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职业画家为了满足顾客的喜好,使得一些表现歌伎生活的作品初见端倪,多为表现文人墨客与歌伎之间互有来往的关系。随着这一题材画兴起,仕女画的地位在明代也一度超越了山水画,有“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唯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催、艾挥毫,不弱仕女之集大成也”的说法。
人物不再只是宫廷贵妇,范围十分广泛,甚至歌舞伎女在这一时期都能作为绘画的审美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仕女画于明代末期逐渐走向程式化,套路化:一样优美的脖颈、纤细的腰身、瘦小的肩膀等等,艺术家的审美走向趋同。之后的清代仕女画开始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在继承明代审美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可以说,明代仕女画是近现代绘画的开端,为近代人物画创作开辟了道路。
内容图片
受社会地位与画风的影响,明代初期约定俗成的按地域划分出了两个画派:一个是浙江一带的“浙派”;一个是地处江南的“吴派”。两大画派在人员组成、绘画理念、艺术风格上有所不同,分别影响了明代的前期与中期,而明代初期与中期的绘画,也被后人总结为:具有南宋风格的浙派院体画家,与元人特色的吴派文人业余画家。
明代前期的“浙派”画家大多来自宫廷画院,受明初高压的政治环境影响,画家作画时刻小心谨慎,不敢出半点差错,守旧、刻板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且艺术内涵主要体现山水画上,人物画也主要是为皇权服务,以肖像画居多。
内容图片
至成祖迁都北京以后,这一现象才有所缓解。政治中心转移,社会逐渐恢复入仕做官的社会风气,文化兴盛,绘画创作逐渐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非凡宫廷设画院请画师作画,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喜好文墨的士大夫资源出钱赞助画家作画。即使是非画院的职业画家,受赞助人的影响,其艺术创作的风格要满足赞助人的需求,因而绘画在延续南宋宫廷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市井风情,少了几分文人意趣。
戴进,明代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浙派”的开创者。他山水人物兼工,整体偏向南宋院体画风,对明代初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所画题材十分广泛,有历史人物画、钟馗鬼神画甚至还有反映社会风俗的作品。早期有模仿古人之意,晚年风格逐渐形成,创造出较为鲜明的艺术风格,有画评称其晚年的作品:“盖其笔记精熟,气韵天成,凡一落笔,俱称神品”。
内容图片
戴进人物画最大的特点是“精理佳妙”:造型严谨、笔墨精妙。吸取南宋院体画的绘画风格,笔墨意趣上吸收融合李唐、刘松年、马远的风格特色,“临摹仿效宋人名画,种种逼真”。
同时积极参与明代宫廷绘画,注重人物的观察与写生,作品中皆能体现宫廷审美风格和欣赏旨趣;注重师法古人,观其晚年作品甚至还有吴道子的遗风,承众家风格,而又天趣溢发,将自身的格局和气象融入画面,最终形成了自家的魄力与雄厚。与吴伟仕女画相比,与精妙之处流露出来一丝清秀和雅致,开明代绘画之先风。
此后的画家有意想要逐渐摆脱南宋画院的风格,例如浙派晚期画家吴伟。虽然也是承南宋的绘画传统,但此时已不是主要表现形式,而是作为骨架一般存在,内里填充的仍是画家的审美再创造。他的艺术经历是天赋异禀的先例,他作画时有脱离常规的绘画技巧。
内容图片
吴伟代表作《铁笛画》该画描绘了元代文人杨维桢的风流韵事。勾勒人物时,吴伟有意保留线条原本的质感,近似唐代李公麟的风格。受宫廷精细化风的影响,人物的关节衣褶处都处理得十分细致,增加人物的真实感和叙事性。这一点是非职业文人画家所不能达到的,文人画家更注重意境的传达和古雅的质感,忽略人物的刻画。
如果说戴进的画是开绘画之先风,那吴伟的画则是从精神气质上感
染了一代人。同戴进主观融于客观物象之中的表达方式不同,吴伟是将主观情趣从客观物象中凸显出来。有记载称吴伟作风放浪,喜好饮酒,也好召妓,“饮无妓,则惘然”。
其笔下有许多描绘文人与风尘女子的生活场景,如《歌舞图》、《武陵春图》等,很大程度上描绘的是自身经历,可见此时已经仕女画开始出现世俗性的特点,风尘女子逐渐也能成为描绘的对象。
内容图片
吴伟创作的《歌舞图》描绘的是艺伎参与文人雅集的场景。根据画上的题词我们可以看出艺妓的名字为李奴奴,她处在正中间,犹如一个微型玩偶,正以高超的舞技吸引在座的宾客。周围的男女与她比较起来身量极大,更加凸显了李奴奴体型的夸张。
除此之外,这幅画也像一份图文录像一般,记录了当时明代青楼文化盛行之下,男女杂糅、不分彼此的场景。在之前的绘画中,我们很少看到男女处在同一场景中的情况,此前汉代仕女的“贞洁”之态是通过“中介”与室外男子交谈的;唐代的仕女则处于宫闱之中,与外界其他男性断绝了联系。
然而,在吴伟的《歌舞图》中,男女处于一个拥挤的场景之中,彼此之间挨得很近,可见这种男女两性混杂的状态在当时的青楼之中是十分常见的。
内容图片
除了描绘士人与艺伎的生活场景以外,还有注重描绘艺伎内在情感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艺伎已经不只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而是一种爱与忠诚的化身,她们是青楼女子中的佼佼者,以独特的见识以及超脱凡俗的趣味成为男性仰慕的对象。
《武陵春图》就是这样的作品。“武陵春”是画中女子的号,他描绘的是一位因思念情人,而茶饭不思的哀愁的场景,画中女子右手托腮,左手拿着卷轴陷入沉思的状态。
案桌旁摆放的盆栽不是闺阁中常见的鲜花,而是一株梅树,案桌也由一块天然巨石刻成,这有悖于我们常规认知里的,女子闺阁中的装扮,将武陵春身上的女性本质和画中暗喻男性的物件融合,模糊了性别之间的界线,突破了常规对女性的规定。与前朝表现女子“哀怨”的画有不同,武陵春是一位有特定个性的女子,画中的特殊摆件都在暗喻她的坚贞情操。
内容图片
作者创作的目可能不仅仅是想要满足男性对女性的欲望,更多的是想要唤起观者内在情感的共鸣。两幅都是描绘风尘女子的作品,但是表达的感情却并不相同,《歌舞图》中吴伟更多的是抱有一种玩赏的态度。
《武陵春图》中作者对武陵春给予了同情和慕恋。这种在绘画中表达内在情感的方式开创了明代仕女画的“感性化”审美风尚。浙派是明代初期最有影响力的画派,其艺术风格内涵虽主要体现在山水画中,但是这一时期开创了明代仕女画审美的先河。
戴、吴二人从精神气质上感染和影响了后世,无论是构图章法还是造型姿态,都变得“猛放”起来,为明代中期仕女画的审美特征的转变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