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二回(下)

 红楼梦真事隐 2023-04-27 发布于河南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二回(下):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真是好谜

原创:孙华天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来至贾母上房。……小太监又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太监去了。

  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到,唯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顽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是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这段情节中的娘娘,显然隐指当朝皇帝,既雍正帝。送来灯谜,则说明时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左右。那么是哪一年的元宵节呢,从稍前的真事隐时序脉路可知,此际是雍正十一年的元宵节。作者实际上是借猜灯谜,来隐寓皇帝在元宵节期间,给一些宗室成员分发赏赐之物。迎春和贾环,在此分别象征着允祥长子弘昌和弘晈继福晋乌拉纳喇氏。假故事上看,他们两人没猜出灯谜,才没得赏赐,但真事隐中弘昌和纳喇氏不被雍正帝看好,才没得到朝廷的赏赐。

  贾环象征的纳喇氏,是从稍前玩棋牌抢莺儿钱时的象征身份过渡而来。只有看出贾环在此象征着纳喇氏,他灯谜的谜底寓意何在?便一目了然了。“枕头、兽头”充分概括了纳喇氏龌蹉的形象特征。“枕头”是纳喇氏对弘晈强烈占有欲的深刻写照,“兽头”是纳喇氏对弘晈强烈控制欲的深刻写照。其实贾环所制灯谜。水平相当高,刻画真事隐中的人物形象入骨三分。

  人们历来评论这个灯谜时,皆说谜面用词不当。岂不知,谜底才是真正的奥妙所在。在于影射弘晈继福晋纳喇氏的人格品性,这才是这个灯谜的真正寓意。表面看灯谜都是打一物,其实谜面谜底都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这就是《红楼梦》诗词灯谜的独有特色!这种创作手法,体现出《红楼梦》第二作者曹雪芹对作品诗词灯谜具有超强的驾驭能力,更体现出曹雪芹的艺术才华是多么高超无比。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欢,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看茶细果以及各色顽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顽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

  这个情节隐寓着雍正十一年正月元宵佳节之际,雍正帝设宗亲宴款待宗室主要成员。此际贾母见元春高兴,也设酒宴、制灯谜之举,透出贾母代替元春娘娘象征雍正帝了。那么朝罢前来承欢的贾政象征谁呢?只能是果亲王允礼。怡亲王允祥死后,允礼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弘昌、弘晈、弘晓的监护人。所以作者便用宝玉的父亲贾政来影射允礼这一人物。此际果亲王允礼在朝廷的地位,与怡亲王允祥在世时的地位差不多,是雍正帝最得力的重臣。

  正因为此际是朝廷的宗亲宴,所以众人才不敢喧哗,并非因贾政在此才不敢说笑。

  且看贾母给贾政出的谜面是:“猴子身轻站树稍”。贾政猜是:荔枝。然而这个谜语的寓意并不在谜底,而在谜面上。贾政象征的果亲王允礼,确实称得上“身轻”。在众兄弟中排行靠后(老十七),起初身份地位极低,完全不能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们相比。是怡亲王允祥在四哥雍正帝面前为他说好话,才得到重用提拔,因此才有今日的辉煌。正所谓站在树尖上了。所以这个谜面便是允礼此际身份地位的真实写照。

 允礼:雍正元年四月,封果郡王,寻命管理藩院事。三年,以实心为国、操守清廉,特命食亲王俸,班在顺承郡王上。六年二月,以效力忠诚,晋果亲王。七年七月,命管工部事。八年八月,命总理户部三库事。十一年八月,授宗令。十月,命管户部事。十二年七月,命往泰宁,伴送达赖喇嘛还藏并巡阅沿途驻防及绿营官兵。十三年四月,回京。五月,命值办理苗疆事务处。八月,雍正病危,受遗诏辅政。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理刑部。十一月,赐食亲王双俸,免宴见叩拜。乾隆元年三月,以事夺双俸。三年戊午二月初二日丑刻卒,年四十有二,谥毅。著有《春和堂》、《静远斋》诸集。一子一女,早卒,以从子为嗣。

 再看贾政给贾母出的谜面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补能言,有言笔应。”贾母猜是:砚台。这个谜语的隐寓性,还在谜面上。谜面完全是雍正皇帝身份地位的真实写照。贾母此际象征的就是雍正帝,给他出的谜,就隐寓着雍正帝的具体人物形象。

 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写道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道:“这是爆竹吓。”宝玉答道:“是。”

这个灯谜的谜面,隐寓的是怡亲王允祥的人物形象和命运。允祥辅政时的显赫地位,被朝野称之为:站着的雍正,怎奈寿命不长。怡亲王允祥的事迹,前文真事隐都已揭示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贾政又看道是: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贾政道:“这是算盘。”迎春笑道:“是。”

这个灯谜,答案还在谜面上。隐寓的是允祥长子弘昌的人物形象和命运。由于弘昌是庶出,无论对家有多大功劳,他都没有承袭权。这就是阴阳数不同的的定义。

 爱新觉罗·弘昌:

怡亲王允祥第一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封为贝子。雍正帝称弘昌“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允祥死后才被雍正帝释放,乾隆帝继位后晋封贝勒。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他是被卷入弘晳逆案的4位同辈参与者中,惟一一位身后未得赐谥者。

  弘昌、弘晈根本就没搅到弘皙逆案之中,这都是乾隆帝为了打击他们,硬把弘昌弘晈栓在弘皙逆案上,这样便有借口将其治罪了。《石头记》批语中署名“畸笏叟”者,便是弘昌的化名别号。“脂砚斋”便是作者弘晈的化名别号。

 又往下看道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答:“是。”这个灯谜的谜面,是隐寓弘晓命运的。弘晓九岁父亲便去世了,恰似仰面儿童眼望着断线的风筝,多么无奈呀!

  弘晓是后四十回补全的真正作者,戚序本批语上署名:立松轩者,便是弘晓的化名别号。弘晓知道他哥哥弘晈亲历亲闻的真相,也懂以假隐真的艺术手法,所以,只有他能补全后四十回。辨别后四十回是否真假,不能从表面矛盾上进行辨伪,而要看其中有没有真事隐,并与前八十回是否一脉相承。事实证明后四十回中确有真事隐,并与前八十回一脉相承。

 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吓。”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这个灯谜的谜面,隐寓的是作者弘晈的人生命运。谜面上的“菱歌”,隐指香菱象征的李煦孙女李氏,她被遣回到曹雪芹身边,从此离开宁郡王府,弘晈见不到李氏,就听不到李氏(菱歌)的声音了。而“听佛经”则隐寓弘晈宁可像出家人一样单身,也不接受纳喇氏。弘晈本意是休了纳喇氏的,可皇权不允许,纳喇氏也执意赖在宁郡王府不走。即便如此,弘晈与纳喇氏的夫妻关系也是名存实亡了。

 庚辰本惜春灯谜后有眉批:此后破失,俟再补。

 庚辰本回后批:暂记宝钗诗谜云:朝罢谁……任变迁!

 又: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靖藏眉:“成”写作“补成”。

 其后,大致有两种补文。一是,戚序本补文,“朝罢……”灯谜还归宝钗,后面便无其他灯谜了。二是,甲辰梦觉主人序本补文,删去惜春灯谜,将宝钗灯谜改为黛玉的。其后又添宝玉和宝钗灯谜,但从文本叙事照应看,宝玉不应有灯谜。并且补写的宝玉灯谜很是平庸无趣,谜底谜面都无真事隐人物命运的影射含义。可见补文者根本不懂作品真假辩证的艺术手法及隐寓性,只是玩玩自己的小聪明罢了。

  再看补写的宝钗灯谜就更拙劣了,以宝钗之稳重博学,竟作出“恩爱夫妻不到冬”的粗俗之笔,岂不玷污原著。

 再看梦觉主人的序言,只局限于一般的审美,道不出一丝的隐寓宗旨,其与戚序的“一喉两歌”没得比。满篇的华丽辞藻,皆是卖弄自己的虚有才华而已。其“红楼富女,诗证香山”与真事隐毫不搭边。

 那么再来看看“朝罢……任变迁!”这个灯谜为什么应该是宝钗的而不是黛玉的。此回宝钗过生日之际象征的是谁?是弘暾夫人富察氏。寄生草曲词就隐寓着富察氏的人生轨迹。而此回末尾“朝罢”灯谜的谜面文意,与寄生草曲词文意是相通的。隐寓的都是富察氏的人生命运。且看对比两处文意。

  寄生草:“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我们细心对照两处文意,可发现两处文意的性质是一样的。前面的寄生草与后面的灯谜是前后互相关照的。都隐寓着富察氏未婚守制的人生命运。宝钗在前面寄生草和后面“朝罢”灯谜处象征的都是弘暾夫人富察氏。

  这就决定“朝罢”灯谜只能归薛宝钗所有,决不能归林黛玉。这是由前后统一的隐寓性决定的。况且庚辰本批语明确交代“朝罢”是宝钗的灯谜,所以甲辰本将其改为黛玉灯谜则大错特错了。

  通过比较,可见戚序本补文合乎作品原意。甲辰本不但将宝钗灯谜改为黛玉所作,还把惜春灯谜给删了,纯属乱弹琴。

  现在且看戚序本惜春灯谜后的补文: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诗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只垂头沉思。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戚序本补文,宝钗灯谜还归宝钗所有,这说明补者是懂得作品隐寓性质的,也知道前曲后谜的内在联系。这个补文应当是作者弘晈的胞弟弘晓补的,包括后四十回也是弘晓在已有框架下补全的。

这个补文有贾政悲谶语情节的具体描写,层次分明,而甲辰本则无。

 戚序本二十二回最后一段: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做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和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顽罢。”且听下回分解。

  这个最后一段,甲辰本与戚序本大致雷同。戚序本这段补文没有什么隐寓性,写的也平平淡淡,不如上一段补文写得好,有没有都行。又可见,不懂真事隐,是很难辨别版本上出现的问题哪对哪错。

 现将灯谜都隐寓何人再捋顺一下,以便我们对真事隐脉路有个更清晰的认知。

 第一,贾环灯谜的谜底“枕头、兽头”,隐寓的是弘晈继福晋纳喇氏的品行。

 第二,贾母给贾政出的“猴子身轻站树稍”,隐寓的是果亲王允礼的命运轨迹。

 第三,是砚台之谜,谜面隐寓的是雍正帝的人物形象。

 第四,爆竹之谜。其谜面隐寓的是怡亲王允祥风光一时的命运。

 第五,算盘之谜。隐寓的是弘昌(畸笏叟)有功无运的命运。

 第六,风筝之谜。隐寓的是弘晓幼年丧父的命运。

 第七,海灯之谜。隐寓的是作者弘晈断绝与纳喇氏的夫妻关系之情。

 第八,更香之谜。隐寓的是弘暾夫人富察氏未婚守制的人生命运。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二回:完

 孙华天

2020-6-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