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问题(三)

 火岩山 2023-04-27 发布于浙江

人在怎样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可以活得自由?

要获得自由,得知道啥障碍了你的自由。只有把障碍你自由的因素消除了,人也就获得了自由。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牢笼。

对于广义的人而言,生命所需要的一切必要的内容都是人的牢笼。人需要空气,所以人不能在太空中生存,那么空气的边界之内就是人的牢笼。

人不能脱离水,所以有水的边界之内就是人的牢笼。人不能脱离粮食,所以有饭吃的边界之内也就是人的牢笼。

人不能让时间倒转或者掌握时间流逝的速度,所以人也被时间困住,只能让自己不断地老去直至死亡。这也是人的牢笼。

有的人还被关在物欲的牢笼里,一生在追求着物质的满足。

有的人被关在理想的牢笼里,一生为理想而奋斗,理想之外的自由他们也就不再拥有。

有的人被关在责任的牢笼里,一生为父母为子女为家庭为事业负责,为他们的工作,就是牢笼,除此之外的自由,他们也就不能拥有。

真正的自由是处理好所有的关系,所有的关系都不是让自己不自由的理由。在为物欲打拼也好,为理想奋斗也好为家庭负责也好,都不是困住自己的原因。不是抛下这些,而是与这些建立一种让自己自由的、愉快的、舒服的关系模式,关系规则,关系秩序。

这种关系的建立,别人给不了,造物主非常公平,每个人必须自己完成。

《庄子》还能帮助生活解压吗?

就像人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如何脱狱,不仅是大学问,而且还是一套训练体系,能够让人通过训练获得脱狱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

至于人能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拥有办法、路径、素质、技能等等一切,都还不够,很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机会。

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路径、素质、技能,就算机会放在面前,也无济于事的。

至于生活的那点压力,真的不算啥。

西方文明为什么在近代会超越东方文明?

文明、文化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是解决人的问题。

人面临着哪些问题?

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宇宙观问题、生命问题等等。

生存问题:一般而言,东方文明也就是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农业文明,主要通过劳动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财富。西方文明则倾向于通过抢劫和贸易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财富。你所谓的超越,大约是因为东方文明在防抢劫的能力上弱于西方的抢劫能力,致使西方文明抢劫成功。

生活问题:东方文明讲究耕读传家、讲究田园牧歌、讲究琴棋书画、讲究诗酒茶香……比较喜欢过简单精致安定和谐天人合一的人情生活,西方喜欢过社交、资源整合方面的生活。他们因为抢劫成功,所以有财富支持他们过优雅的、绅士的、艺术的生活。

宇宙观问题:西方用逻辑推理出一个科学的宇宙观。东方用辩证组合出一个宇宙观。

生命问题:西方用物质财富、感官刺激取悦自己和别人。用肉体的自由吸引人,暂时性地解决人的快乐需求。即通过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获得快乐。东方文明试图解决人的精神自由问题,引导人建立和环境的和谐关系,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人和事物的和谐关系,从而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幸福。

所谓的超越,也就是文明的扩张和替代。即西方的宇宙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幸福观等等,逐渐地向东方扩张,仅此而已。当西方的方法论和整个思想体系再也不能解决人的问题的时候,东方的方法论和思想体系也就自然会被重新重视,逐渐完成对西方的替代。

请问修行之人讲究清心寡欲,那想清心寡欲算欲望么?

有目的的清心寡欲就是欲。如有人因为要健康长寿才清心寡欲,那么健康长寿就是欲望。有人要一个清明廉洁的名声才清心寡欲,那么清明廉洁的名声就是他的欲望。有人想着一个修炼高人的名头而清心寡欲,那么那个名头就是他的欲望。有人指望着通过清心寡欲获得某些超能力,那么超能力就是他的欲望。

为了某些目的而清心寡欲,是假寡欲,是以其他欲代替肉欲、食欲、色欲、财欲、权欲等所谓世俗之欲。

当然,也许假清心寡欲是修炼的必要过程。人不是一下子就到达极高的境界的。

只是有的人能够从假的清心寡欲中脱胎,变成真正的没有任何欲求的清心寡欲,也就是庄子所谓的“呆若木鸡”的无我状态。

国学经典应该看那些书?

媳妇和妈一起掉进水里先救谁?

标准答案是,先救离自己近的,或者离岸近的。一句话就是先救容易救的。

国学经典先读哪一本?

标准答案是,读和你有缘的,能够让你拿到而且能够读下去的。

自《四库全书》后,人们习惯把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总认为先应该读经。

其实不然。“经”往往有着浓厚的价值观倾向,人过早读经,容易入套。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精英往往固执而且愚蠢,大多是因为读经读到把经书所定的价值观当作唯一的最高的价值观,人也就更加被固化和愚化了。

所谓“史”,是胜利者写的,就像小姑娘任人打扮。所以也不必当真去读,当作故事看看倒也可以。史,就像过去的电脑杀毒软件中的病毒库,其很多案例对于现代人而言,能够提醒现代人有的事情按某种方法做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司马光一派的史学观就是,史为镜子。

“子”是指春秋战国诸子的文章。国学入门建议从读“子”开始。因为“子”往往是当时的牛人就当时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助于让人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

“集”偶尔随便翻翻就行,太多的口水和文人的情绪发泄在里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