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庐山胜景

 北京的骑士 2023-04-27 发布于北京

1890年,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 Gamble)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其祖父为宝洁公司创始人,1908年,18岁的甘博随父母第一次来华,1917年至1932年间,他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30卷16mm电影胶片,还手工制作了几百幅手工上色的毛玻璃幻灯片,这些影像资料抓住了处于重大历史变革时代的中国,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建立起了一套丰富的图像档案。

1968年甘博去世,15年后,他的女儿在家中阁楼无意发现全部的底片,后被杜克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进行数字化展示。

图片

甘博(左)与同事在北京妙峰山

1917年甘博第二次来中国时,与罗伯特·菲奇(Robert Fitch)和J.H.亚瑟(J.H. Arthur)结伴沿长江溯流而上,深入四川省考察,他们于1917年6月11日离开上海,10月9日返回,历时4个月,行程4千英里,他拍摄的照片极为高清,记录了珍贵的民国时期各地风光人文。图游华夏网对甘博中国行的照片,按时间和地域进行解读。

一、主要行程

图片1917年6月,甘博一行从上海乘船沿长江前往四川,途经江西九江后,上岸登庐山牯岭观光,上图为民国六年(1917年)出版的江西省地图。

二、九江段长江

图片1、甘博看到一艘木帆船,巨大的风帆张开,在劲风吹拂下前行,他在注释中提到这是一艘运输盐的木船,船头上方悬挂的旗帜写着一个汉字,照片左中的一处尖山很似孤山,从江面的转角来看,已经进入了江西彭泽县的江段。

图片2、进入江西境内之后,甘博在船上看到一处极为广阔的水面,这就是湖口附近的鄱阳湖,一艘中国木帆船升起了三只帆,在湖中航行,船中依稀可见几位船夫,从照片的光影来看,天气较为阴沉。

图片3、继续上行,长江岸边的大堤上是一排树木,两艘小帆船驶过,左边的一艘可以看到有四只帆,有着轻盈灵动之美。

图片4、甘博所乘的轮船进入了九江的长江水面,一艘稍大的帆船停在江中,有两位身穿白衣的船夫站在船上,后方一艘小船正向上游而行。

图片5、不一会儿,小帆船超过了抛锚中的大船,对岸可以看到一排排建筑,应该是外国洋行的仓库,1858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九江与汉口、南京、镇江一起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图片6、在九江的长江岸边,甘博在船中看见一座宝塔屹立江畔的延龙矶上,此塔为锁江塔,是九江的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的1586年,同时建有锁江楼,并铸造四只铁牛拱卫,以镇水患,不过历经地震和战乱,照片拍摄时只剩古塔,其余皆毁,旁边还有一座较新的小庙。

三、九江码头

图片7、到达九江港,轮船已经停靠在码头上,甘博的一位同伴J.H. Arthur先下了船,看守着他们的行李,码头上的一群中国人苦力围了过来。

图片8、靠近岸边,甘博拍摄到了在码头谋生的苦力们翘首以盼,等待着客船的停泊。

图片9、左下角的乌篷船上,一位船娘面露苦色,其后的码头苦力挤在一起,看他们的嘴巴都是张开的,应该是在大声招徕乘客,岸上还有一群人看着。

图片10、甘博在上图的位置往左侧方向看到一只炮船,三位男子都是平头,穿着白色的衣装,应该是士兵,船头可以看到一座铁炮,由此可见,当时九江段的长江上有盗匪驾船出没。

图片11、在码头的一条小舢板上,左边的大人赤着脚,其身后站着一个小女孩,头发较为凌乱,她正直溜溜地看着手拿相机给她拍照的甘博,眼神有些害怕。

图片12、在九江的岸边,房子建在一起,紧紧相接,临水的一面架起了竹竿,上面晾晒了各家的衣裳,细细看去,还有一位女子正在水边洗着衣物。

四、庐山风光

图片13、可能是行程关系,甘博和另外两位同伴直接赶往了庐山牯岭,自从九江成为通商口岸之后,纷至沓来的外国商人选择在牯岭修建别墅避暑。

图片14、在牯岭的高处,下方的山谷有云雾升腾,这是由于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水汽丰沛所致。

图片15、甘博一行应该得到在庐山的外国人陪同,有家眷一起游玩,甘博给她们在一处洞宇旁拍摄了照片。

图片16、在众人离开后,甘博又拍摄了此洞的全景,只见洞内有一座神龛,两旁各有石凳石桌,虽然他没有标注洞的名称,我们可以根据洞的外形判断,应该是位于天池山西麓的仙人洞,1961年,主席在这里写下那首著名的七绝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图片17、甘博来到一处巨石嶙峋的谷底,上方有一处单孔石拱桥,通行的外国人站在桥上,桥旁有一处寺庙。

图片18、在同样的位置,甘博更换了一部相机进行拍摄,比前张更为清晰,经过考证,此桥应为观音桥,位于栖贤谷的中段,其原名栖贤桥,因架设于三峡涧上,又称三峡桥,建于北宋初年,在桥孔正中刻有:“江洲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的文字。

图片19、从观音桥到白鹿洞的途中,甘博拍摄了一处寺院的山门,门下有几位轿夫等着客人,往里看去,寺庙的规模较大,期待熟悉庐山的读者朋友们能够判断出寺庙名称。

图片20、甘博进入寺内,在一处殿宇前,看到木杆上挂着一个木鱼和石铃,右侧的对联写着:“钟鸣板响常将斋戒挂心头”。

图片21、前往白鹿洞的途中,甘博看到一座简易的木桥。

图片22、甘博一行来到了白鹿洞,此处位于五老峰南麓,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便因此洞而得名,这是在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有一只小鹿的石雕,其后是《大司马大中丞蔡公重兴白鹿洞碑记》的石碑,有趣的是此地本无洞,因唐朝时江州刺史李渤在前人隐居旧址建台,称为白鹿洞,再至南唐时期建为白鹿洞书院,一直没有真正的洞,到明嘉靖九年时任南康知府王溱,为了解决有名无洞,特地新开此洞至今。

图片23、甘博来到了白鹿洞书院内,由于他对中国文化并不算多了解,在图片中将此塑像注释为孔子像,其实从牌位“晦庵文公”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这是朱熹的神位,在南宋淳熙六年的公元1179年, 朱熹知南康军,他来到早已被毁的书院遗址,决定新修白鹿洞书院,此后白鹿洞书院渐渐发扬光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

图片24、甘博在白鹿洞书院拍摄的孔子塑像,上方高高悬挂着“万世师表”的匾额。

图片25、离开白鹿洞,甘博一行来到了牯岭街道,由于山上土地不多,房子建的很近,街道很狭窄,甘博的同伴站在一处抬椅旁,可能是刚刚到了目的地,准备付钱,旁边的轿夫正等着,从两边的房屋来看,多为土墙,右侧的墙壁上露出一个“香”字。

五、离开九江

图片26、由于甘博未能留下日记,我们无法确定他们在九江和庐山停留了几日,从这张照片中判断他们应该是搭乘轮船继续沿着长江上行,从光影来看,这是一个晴朗的天气,能见度很高,江上的三艘木帆船正在航行,正如李白在《江行寄远》一诗中所写: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图片27、甘博在岸边拍摄的一处农家,可能是当时长江水位较高,几乎已经与堤内的农田持平,房屋前坐着几个白衣服百姓,一艘小船停靠堤旁,后方一位农人在脱谷。

图片

28、看样子这是一个村落,路旁停着一辆大车,有四个巨大的木轮,上方已经堆满了秸秆,门前的晒场上有两人在劳作。

图片

29、在江西段长江的沿途岸边,甘博拍摄的这处碉堡状建筑是一处砖窑,窑口前堆放着不少砖,远处是一片平原,都是耕地,不见山丘。

图片30、这处没有堤坝的长江岸边,仍然位于江西境内,水面几乎与田地持平,一艘打鱼船停靠,渔网高高挂起,远处是树木掩映下的村庄,一个小白点,是一位农人在地里劳作。

来源:图游华夏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