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高古玉注入式沁色及其鉴定意义

 庄园图书馆 2023-04-28 发布于吉林

高古玉器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沁色--注入式沁色。这种沁色在鉴定中有着非常高的鉴定意义,我们就此展开讨论研究。

文章图片1

图一/商/圆雕和田玉人/自藏

注入式沁色主要有三种形态:鱼鳞开片,黑芝麻粒和注入晕散。

鱼鳞式开片沁色,是从玉器的开片绺裂处进入,而玉器表只有一条线状沁。(放大见图一图二)

文章图片2

图二/西周/圆雕和田白玉羊/自藏

这种沁色,呈一定角度斜向插入,在玉器内部呈现斑块状,外表无沁。

黑芝麻粒沁,是由玉质孔隙进入玉器内部,呈点状分布。由于进入的深浅不同,这种沁色在玉器内部分布呈立体状态。(放大,见图三玉人脸部)

文章图片3

图三/商/圆雕和田玉人/自藏

注入晕散沁色。这种沁色是水挟裹着沁源物注入玉器内部后,在玉器深处呈水墨画式晕散状。外表无沁,沁在玉器内部。(图四图五)

文章图片4

图四/商/圆雕和田玉龙/自藏

文章图片5

图五/商/和田玉象/自藏

高古玉的这种沁色形成是玉质结构和地下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和田玉玉质结构不是完全致密的,是有间隙的。当玉器埋于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地下水挟裹着沁源物从微孔中进入玉器内部,并产生色素沉淀,沁色就此形成。这种微孔与哺乳期妇女的乳头十分相似--外表看不见,但实际上有管道,可以输送。(放大见图六腹部)

文章图片6

图六/商/圆雕和田玉兔/自藏

注入式沁色的鉴定意义。凡有这种注入式沁色的玉器,必是真品!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能拿一个注射器注入沁色于玉器内部,而器表不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沁色是祖宗邀约大自然赐予玩玉人的豪礼!

生于华夏,何其有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