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义、智慧化身的白衣宰相李泌骗了你,司马光揭开他的另类形象

 思明居士 2023-04-28 发布于河北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男主角李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原型叫“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族曾孙。

文章图片1

李泌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六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测试,李泌答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论棋道,被誉为“神童”。

小小孩童不喜欢“大灰狼与小白兔”,却悟出了棋道,分明是天才的哲学家。

从小看八十,果然成年后的李泌迷上了《易经》,常年游历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追求神仙不死之道。

29岁那年,李泌应召入朝,给唐玄宗讲解《老子》,并以待诏翰林身份供奉于东宫,与太子李亨结下深厚友谊。

文章图片2

从这一刻开始,李泌拉开了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代皇帝交往的传奇故事,他以“白衣山人”的身份干预朝政,又数次协调皇家父子矛盾,为大唐帝国平定叛乱,以及政权稳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然而,李泌虽深得四代皇帝的信任,却屡屡遭受奸臣的迫害,他两次弃官隐居、两次被贬出朝廷,直到去世前两年才得以拜相。

后人对李泌的评价严重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他是古代最具传奇色彩的忠义之士,是智慧的化身。

文章图片3

还有一部分人却认为李泌是个狂妄浮薄、好说大话、装神弄鬼的笑料,他以神仙鬼道邀宠,根本不配当宰相。

李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从李泌的历史贡献谈起。

☞扶危救难的大唐忠义之臣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让人去寻找李泌的下落,而李泌却心有灵犀似的突然出现在唐肃宗的面前。从此,李泌“俾掌枢务。至于四言文状、将相迁除,皆参议,权逾宰相”,人称“白衣宰相”。

文章图片4

◑献策平乱

在平叛大策商议的过程中,李泌主张,利用叛军战线过长的弱点,在关东和河北骚扰疲敌,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断掉叛军大本营范阳(北京)。但唐肃宗迫于政治压力,选择了先收复两京,再攻打河北,最后围攻范阳的策略。

后世对李泌的“奇谋”推崇备至,都认为唐肃宗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如果采取李泌的策略,安史之乱很可能两三年就平定了,根本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藩镇之乱。

文章图片5

除了“动嘴”,李泌还两次“跑腿”,亲自参与平定内乱。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陕虢都是兵马使达奚抱晖鸩杀节度使张劝,并与叛军李怀光勾连,企图谋反。

一旦两股叛军合流,河东、陕州都将沦陷,直接威胁到长安。李泌自请单骑入陕。

此举风险极大,遭到了唐德宗的反对。李泌却认为,率兵前往势必发生战争,陕虢兵马关心的是粮饷,达奚抱晖关心的是能否获得朝廷的认可,抓住这两个核心,自己就是安全的。

文章图片6

一切都如李泌所料,他放风说,只要达奚抱晖立功就可以接替张劝,自己前来是为了督运江淮粮饷到陕虢。

果然全军上下都放下戒备,李泌顺利接管了陕虢的军政大权。面对失去权力的达奚抱晖,李泌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允许他带着家属流亡,又将为首的五位将领交由朝廷处理。

等李怀光的人赶来时,陕虢叛乱已经结束,一场大祸被李泌消弭于无形。

贞元三年,淮西兵马使吴法超率领4000人马,从鄜坊叛逃,李泌奉命前往拦截。

文章图片7

面对凶凶叛军,李泌再次展现高人一等的智慧。他没有选择硬拼,而是一边固守城池,一边主动给叛军提供粮草。

叛军生存无忧,又担心遭到围攻,于是不敢攻城劫掠,而是选择了默契的“无害通过”。却不料,李泌早已伏兵于隘道,一举歼灭了叛军。

总之,李泌技能运筹帷幕,又能率军出征,必要时当个孤胆英雄也不违和,简直就是张良、韩信、郦食其的合体。

◑治国理政

文章图片8

作为皇帝的幕僚,李泌参与的政治活动很多,赋税改革、漕运、人事、外交,几乎无所不涉。

针对财政紧张的问题,他提出“裁官不裁吏”,大量裁减兼、试官员,在不减少“正员”的情况下,缩编三分之一。

同时他又根据官员的工作量大小,适当提高京官的薪俸,缓解了地方官报酬超过京官,所导致的“外重内轻”格局,深受时人好评。

他还举荐了韩滉、王纬、元友直、窦参等一批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出任宰相或使相,成为德宗朝的中流砥柱。

文章图片9

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名将李晟、马燧,曾经一度遭遇唐德宗的猜忌,李泌居中调和,为缓解君臣矛盾立下功勋。

李泌还力劝唐德宗摒弃前嫌,促成大唐与回纥的“贞元之盟”。这次结盟意义重大,吐蕃失去回纥的支持如同断了臂膀,对大唐的威胁锐减。

在唐代宗时期,李泌还两次出任地方官员,留下了非常好的政绩和口碑。

◑两救皇储

文章图片10

唐朝皇帝接连出现骨肉相残的事件,唐肃宗就曾经受李辅国、张皇后蛊惑,杀了建宁王李倓,并威胁到李豫的太子之位。

收复两京后,李泌决定归隐,在离开前,他对唐肃宗直言不讳:李倓是冤枉的,希望陛下不要重演当年武则天杀子的悲剧,并以《黄台瓜辞》说哭了唐肃宗。

李泌的话虽然没有提到张皇后,但其实就是在提醒唐肃宗,要谨防有人陷害太子。

文章图片11

唐德宗因为郜国公主事件,产生了废黜太子李诵的心思。李泌不顾唐德宗的威胁,连日奔走于皇家父子之间,终于打消了太子自杀的心思,又让唐德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了一场人伦悲剧的发生。

此外,李泌还曾经协调过唐肃宗与唐玄宗,唐代宗与李倓之间的矛盾。

皇家矛盾充满杀机,一般人都避之不及,李泌却以身噬虎,若非赤诚之忠断然不敢插手这种事。

文章图片12

李泌不光做了,而且每次结果都是皆大欢喜,难怪李唐四代皇帝都拿李泌当亲人。这样的李泌,放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这么说,李泌是完人了?当然不是,事实上李泌遭受的诟病也不少。

☞热衷于神仙鬼道的浮薄之徒

《唐国史补》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李泌的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他对客人说:你来得巧,刚好麻姑送了我一壶美酒,一起品尝。

文章图片13

麻姑是谁?那可是传说中的“寿仙娘娘”,凡人哪里有缘见到?客人被忽悠得晕晕乎乎,对李泌崇拜得五体投地。

正喝得开心时,门人进来说:“张侍郎派人来取回酒壶。”

客人愣了一下,一下子就明白了。而李泌却脸不红心不跳地将剩下的酒倒出来,将酒壶递给门人。

人们对李泌装神弄鬼早就习以为常了,他经常当着客人的面鼓吹:今儿夜里洪崖先生(传说是黄帝的乐师)来我这里投宿……我跟赤松子、王乔、安期生、羡门是哥们……

文章图片14

类似的谎话说多了难免被戳穿,闹了不少笑话,由此李泌遭到世人耻笑。

李泌虽然历经四朝,其实只有在唐德宗时期才得以重用,原因就是唐德宗也是个迷信鬼神的皇帝,因此有人说,李泌的鬼神之道,其实是为了迎合皇帝。

冯梦龙评价李泌“好大言”,刘昫说李泌“狂风浮薄”,这些评价不是没有道理,李泌身边围绕了一群不拘小节、戏谑嘲诮的轻薄狂徒。

比如顾况,此人善诗歌,得益于李泌的提携,却是个人人都讨厌的家伙。李泌死后,这伙计在葬礼上居然放肆调笑,被司宪弹劾贬黜。真不知道躺在那里的李泌见到这种场景,该作何感想。

文章图片15

☞传奇李泌的身后之争

有人替李泌辩解说,这是他故意摆出来的姿态,因为李泌饱受奸臣迫害,他要用这种方式告诉那些人,他是化外之人,对功名不感兴趣,是生存的智慧。

我觉得如此描红大可不必,李泌确实对功名不是很在意,但也绝不是化外之人,也不需要以这种方式表白。

那么,李泌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文章图片16

首先,李泌对皇家,以及对大唐帝国的忠诚是值得肯定的。他历经排挤打压,但始终痴心不改,以高度的责任感尽自己的一份力,并且置生死于度外,确非常人所能做到。

其次,李泌是个极其聪明的人,智者。他懂进退,不贪图名利,不结党营私,身处朝廷却时刻与名利保持距离,这种生存智慧不在张良之下。

其三,李泌给自己的定位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帝的朋友。李泌任职期间几乎与朝臣们很少有交集,他只作为皇帝的影子存在。这在一个以利益为中心的朝堂上,显得很特立独行,也很危险。也正是这个定位,让李泌与权臣不能兼容,因此被迫数次隐退。

文章图片17

其四,李泌虽然贡献不小,但他的才能存在明显的短板,算不上出色的政治家。

比如他曾经建议唐德宗恢复“府兵制”,以为此举就能彻底根除藩镇割据的顽疾。他根本没看清一个事实,府兵制存在的基础已经荡然无存,照搬旧例只能弄出笑话。

再比如,备受后人推崇的平叛方略,我个人认为李泌的计划其实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李泌的格局其实不算高。虢州卢氏县曾经发现绿宝石矿,李泌上书请求禁止百姓开采,将它归于皇家占有。司马光因此批评李泌:用鼓励贪欲的方式满足皇帝的私欲,这种辅佐方法不是正道。

文章图片18

其五,人们对李泌的评价明显“低开高走”。

当世之人其实对李泌的批评多于褒扬,《旧唐书》直言李泌“非相材”,干脆将他与王屿、李国祯、顾况、关播、崔造合为一传。那几位在历史上声誉都不好,有点甚至声名狼藉,可见当时的史家对李泌的态度有多么不友好。

欧阳修、司马光等人承认李泌的“大节”,但也质疑了他的一些贡献,尤其对“好鬼神事”大加鞭挞。

文章图片19

可是到了两宋之后,人们对李泌的评价越来越正面。明清之后,李泌的那些负面材料几乎成了“生活的调剂”、趣闻轶事,没人再抓住它不放。

南怀瑾先生的话很具代表性:“个人的好恶倾向,与经世学术,又有何妨?”

您认同先生的观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