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废除士绅阶层免税特权,为何乾隆却不赞成,到底有何隐情?

 思明居士 2023-04-28 发布于河北

序言

公元1735年,有“操劳命”之称的清世宗雍正帝驾崩。二十五岁的爱新觉罗.弘历继位,改年号为乾隆,开启了长达六十年的执政生涯。

乾隆继位后颁布过新政,当然也对父亲雍正一些政策做出过与时俱进的改变,其中改动最大的便是“士绅当差制度”。

这项一度对雍正治国起到关键作用的政策,被儿子乾隆完全废除......

为何乾隆如此抵制这项制度,甚至要在继位后不顾父亲颜面,直接废除呢?所谓的士绅当差制度又具体指是什么?要想弄明白这些,首先要明白“士绅”到底是指代什么?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一、士绅阶层

“士绅”在词典中国的解释是中国古代有势力有名望之人的统称,这个“士”其实就是指的读书人,自从中国有了科举制度开始,读书人的地位在社会上就变得非常高。

——古人常说士农工商,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士”便是读书人,读书人中曾有那么句话叫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来形容古时候读书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事实上,读书人在社会中受到实际优待还要从宋朝开始说起。

也正是从宋朝开始,士的地位开始逐步提升,这样好处自然无需多讲,宋朝文化兴起出了无数的文人雅士,也流传出了无数的千古名句。

文章图片3

宋朝读书人,尤其是身负功名之人在缴纳税赋方面,是可以有一定减免和优惠的,当然还可以直接减免部分徭役。

这种现象到了明朝后彻底被放大,只要身负功名之人就可以免除一定税赋,功名越大,免除的额度也就越高,从明朝开始读书人也就是“士”,彻底成为了一个特权阶层。

而“绅”则是指一些官绅和乡绅,官绅顾名思义就是退休的官员,在明朝官员退休后不但可以继续享受朝廷俸禄,还依然可以减免税赋。

其实,乡绅的兴起也是源于明朝......

之所以会这样,这是因为明朝的行政机构非常特殊,明朝中央下面是六部,六部之下便是个行政省,省下面就是州县而州县之下就直接面对全县百姓。

文章图片4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会看出其中的漏洞,一个县下面竟然没有其他行政机关,也就是说县衙将直接管辖全县。

——按照明朝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几十万的县人口来说,显然一个县衙是无法做到充分管理的,加上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因为痛恨贪官污吏,明朝官员本身就偏少,更让县下治理难上加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绅这个阶层便应运而生。

它们处在官府与百姓之间,不是官,但却传达政令,是官,却不享受官员政策,所以为了让这些人更好地为朝廷卖命,明朝政府便减免了这些乡绅的徭役和税赋。

看到这里,大家似乎想到了什么,明朝不但减免士的税赋,乡绅、官绅们也同样享有税务减免,这样一来二去朝廷还收什么税呢?

文章图片5

——的确大明最终的灭亡,跟乡绅一级的贪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几乎很难从民间收到税赋,可所有的乡绅却都脑满肠肥......

文章图片6

二、士绅当差制度

“士绅当差”的全称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雍正继位之后先后颁布的三大政策之一,其他两条政策分别是“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

——这三条新政,笼统说起来其中都是针对士绅阶层的。

摊丁入亩其政策非常简单——就是把原本笼统的人丁税,合并在田赋银里一起征收。

这改变了之前人丁税给普通农民带来的巨大负担,让地主阶层和地多的乡绅阶层纳税变得更多。此举可解放劳动人民身上的压力,带来了底层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文章图片7

而火耗归公政策,则是针对底层官员和部分乡绅,在收税的时候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

最后一个官绅一体当差一提纳粮,则是直指士绅阶层,直接取消了自古以来士绅阶层在纳税和徭役上的特权,让士绅阶层也必须要充当徭役缴纳税赋。

这项政策可以说是直接一刀砍在了大动脉上。

看似是雍正帝要从士绅身上捞取税赋,充实大清那几乎见底的国库。但事实上雍正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士绅无限度地土地兼并。

——士绅阶层在税赋上的特权,让他们把手中的资金都用来购买土地,甚至很多贫民会主动把土地并入士绅名下以求减免高额的税赋。

士绅手中的土地越多国家收上来的税赋就越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想想曾经无税可收的大明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了。

文章图片8

另外士绅一体当差制度,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一部分社会矛盾。

自古以来大众的心理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虽然古代封建王朝就是一个特权主义社会,但那些特权阶层的官员很多时候都是无法直面民众的,反而是这些士绅是距离群众最近的特权阶层。

鉴于辛苦劳作的大众承受高额税赋,作威作福富得流油的士绅却减免税赋,长此以往必然会矛盾积累......

当然在实施这个士绅纳税的制度过程中,自然而然也会收上来不菲的税赋,大清国库也就能充盈了起来。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三、乾隆取消士绅当差的隐情?

只是对于这样一个曾看起来优势不小的国策方针,乾隆继位不久后便宣布取消。

当然详细点来讲的话,其实“一体纳粮”依然没被废,其他两项雍正帝颁布的新政也依然保留着。

那为何偏偏要这样干?有何内因与隐情呢?

——之前我们说过,三条新政虽然都是税收上的变革。

但一条火耗归公,还是针对底层官员,能够有效防止底层官员贪腐;而摊丁入亩则主要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让人口基数得到增加。

这两条政策都是间接的功效,因此乾隆一点没有改动。只是将士绅一体当差取消了,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激进、直接了。

文章图片11

其实雍正在位期间,也只不过在部分地区实行这样的政策。但即便只是部分地区施行,也闹出了很多事端。

我们回到当时的背景下,来一探究竟......

虽然这个政策给清王朝带来了一些肉眼可见的新生,比如让大清国库重新增加了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可在民间士绅阶层这边却得到了强烈反噬。

雍正在位期间,可以靠着其强硬的手段镇压这些不满的声音,雍正驾崩后,矛盾越来越尖锐,乾隆又怎能继续压得住这些持续已久的士绅反扑呢?

看了上文不难发现:士绅虽然阶层并不高,但却是直接面对底层民众的,而且这些人都是退休官员,在官场上一直有不错的人脉与政治资源。

文章图片12

尤其是士中这些读书人,更是掌握国家舆论利器的,雍正之所以后来口碑较差,得罪这个群体便是原因之一。

——其实雍正期间,河南就曾发生过河南考生罢考事件,就是读书人对雍正新政的不满。

甚至在民间一些野史里面,雍正皇位名不正言不顺,也是掌握舆论武器的士人所传出来的风言风语。雍正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不敢有任何松懈,就是害怕哪一天放松会迎来反噬。

当乾隆继位后,首先要考虑的必然是皇位的稳定,乾隆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就相当于顺应时代潮流,把士绅的面子给还了回去。

反正也只是试水行为,还没有全面铺设展开来施行,影响不是那么大。

文章图片13

至于摊丁入亩等政策,对于士绅带来的间接利益损失,那些士绅们也不再争取,见好就收。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没有那么重视,主要是自古读书人便最好面子,乾隆已经将一些面子还给他们,给足了光环,这些人自然会适可而止。

而且乾隆继位时,雍正按照之前的惯例为其留下过辅政大臣。

但乾隆的权力欲望很大,肯定不满足被约束,因此毫无根基的他想要摆脱辅政大臣的制约,其中也少不了士绅们的支持。

当然在乾隆继位时,国库开始充盈也是原因。在个人看来,这或许也是最为直接的缘由。

文章图片14

据史料记载:乾隆继位时国库内有纹银3000多万两,远比雍正继位时的状况要好很多。此时的乾隆有钱任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一个较为稳定的政策实属情理之中。

所以多方叠加下,乾隆做出这样的举动也就好理解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任皇帝都根据自己看到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施行合适执政理念这无可厚非。

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乾隆此举也再次让大清后来陷入了新的旋涡之中,毕竟原本的那些弊端就再次展露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