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 事 | 老莲的困顿

 夕妙斋 2023-04-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春风蛱蝶图》 明  陈洪绶


1651的秋天,54岁的陈洪绶画了这幅《春风蛱蝶图》给老友戴茂齐,彼时正值老莲家中缺米,戴茂齐赠其一金应急,于是老莲绘下此卷回赠老友的雪中送炭之情。
这些年,作为遗民的老莲日子过得很辛苦。精神上极度痛苦,改名“悔迟”陷入无尽的内心挣扎中;物质上尤其拮据,虽然年少就有画名,但他不事权贵,不肯阿谀的性格始终不能自给自足,经常需要朋友们帮忙,家里经常出现断炊需要借米的情况。他曾写下《借米》诗:
“家家借米拙言辞,深感家家屡借之!

升合凑来皆各种,桃花点缀雪翻匙。”

回想过去的几十年,老莲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志气,无时运,想功名,恋声色,为造化小儿玩弄三十余年。至天地反覆时,乃心灰冷,老死山水之志始坚,而买山钱不能办矣。” 

图片《抚古图册之一》明 陈洪绶


年少就极负才情的陈洪绶21岁就考中秀才,而之后却屡试不中,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进取功名的尝试。1644年,已经47岁的他客京三年找寻求仕的机会,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好抱着伤时忧国的情绪回到家乡诸暨。不久他迁居绍兴,借住在父亲的忘年交徐渭的故宅青藤书屋。随着甲申之变的消息传来,曾经的斗志与豪情也随着大明江山的崩塌消逝矣尽。

鼎革之后随着一众好友相继以死明志,陈洪绶的内心也受到激烈的震荡和煎熬。他也曾想过“不如同木尽,免我心忧煎。”但此时家里已经有六子二女了,几个孩子尚且年幼,从京城返乡途中又新娶了颇俱才情的胡净鬘为侍妾,面对家里需要过生活的妻妾孩子,他又怎能弃之不顾。此时的老莲虽然勉强“偷生”但内心又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他在诗文中一次次的慨叹:“不死如何销岁月,聊生况复减青春。”,“国破家亡身不死,此身不死不胜哀。”他质疑自己活着的意义,反问自己“偷生不知作何因”,陷入了无尽的迷惘之中。


图片《醉酒图》 明 陈洪绶


前半生的老莲好色,后半生的老莲更好酒。酒可以使他孤寂的心沉醉,酒可以使他从苦闷的现实中抽离。他在诗中写到:“红蓼丹枫拥白头,老人亡国易知秋。只凭邻舍三家酒,梦上南湖百尺楼。”甲申之变后,福王在南京即位,权臣马士英当国。朋友劝老莲到南京出仕,老莲作诗答之:“二王莫劝我为官,我若为官官必瘝。几点落梅浮绿酒,一双醉眼看青山。”  此刻的老莲宁愿在沉醉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和慰藉。

图片《抚古图册之二》


两年后,清兵的铁骑攻入浙东,绍兴大乱,陈洪绶在逃难中被擒。毛奇龄的《陈老莲别传》记载了一个好玩的故事:说当时一个大将军抓到了老莲,大喜,急忙命他作画,不画,以刃逼迫,不画,以酒与妇人诱之,画。结果画完之后,夜里又抱着画偷偷溜了。绍兴城是待不住了,惊魂未定的老莲只好逃到城外云门山上云门寺为僧避难。更名“悔迟”,他自嘲道:少想山居老遂心,可怜避乱借禅林。”,“余生日是偷生日,唱叹时交感叹时。”,后来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薄坞买地盖房,过着酒钱少而米线稀”的日子。生活上虽然还是“酒病贫病年五十,春风日落愁空山”,但总算过了一段清静的日子。


图片《抚古图册之三》

山居的日子虽然惬意,但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奈。为了卖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陈洪绶还是回到了绍兴城里。可没想到战乱后城里治安大有问题,以至他白天都不敢在街上行走,更别说卖画了,只能靠着朋友们的周济勉强度日。城里的生活着实不易,五十岁的老莲感慨道:“行年五十始知悭,柴米经营不得闲。筋力也悭须用了,少停笔研听绵蛮。” 


图片《抚古图册之四》


战乱后大家连肚子都无法填饱何况买画,而陈洪绶又不愿为权贵作画。即使自己贫困,却还想着周济更穷困的朋友,手里有钱则随手散尽。孟远《陈洪绶传》记载了这么一则:“逋臣马士英,以纁帛玉斝,卑礼求一见;闭门拒之。挽绶好友乞一纸,终不可得。有老军出尊酒索诗画,酒尽而挥洒成……”他的老友周亮工说他喜欢为贫困而不得志的人作画以解其忧,而豪贵有势力的人索画,则千金也不为搦笔。曾有人约他说是鉴定宋元人笔墨,等船开了却拿出绢素让他作画,老莲谩骂不绝宁愿跳水都不施一笔。他的这种骨气即使老年贫困也没有丝毫改变,正如他的朋友全祖望所说“老莲好色之徒,然其实有大节。


图片《抚古图册之五》


在画下《春风蛺蝶图》的第二年,五十五岁的陈洪绶没能再见到西湖上的飘雪。老莲一生有山水之志,为了生活却不得不苟且。他最大的愿望是脱胎为好山水人,在自己中意的山水间和家人“栖性命骨肉归于此,魂气则与云影、山色、水光、花色共生灭。” 

这是他未了的尘愿。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