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思要巧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4-29 发布于北京

第四章 构思要巧

题材确定以后,该准备写作了。在动笔之前,一般要周密地考虑一番,怎样使用素材,怎样组织情节,怎样安排细节,怎样体现主题;然后要考虑开头写什么,中间需要穿插些什么,应该设置哪些悬念,结尾又如何收笔;进而还要考虑是按故事的时间顺序写,还是围绕人物的性格面貌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突出哪一方面的特色等等;甚至连语言、修辞手段、动作特征也考虑到了。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我们所要谈的构思。

构思可以分为粗线条和细线条两种,粗线条仅仅考虑个

文章的骨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作提纲。细线条常常要理出文章的脉络,仿佛我们习惯叫的腹稿。

小小说的构思,包括选材、确定主题、结构方式等几个方面,选材部分我们前边已经讲过,确定主题一环我们将在后面讲到,这里重点谈一下结构方式。事实上,作品最终形成的面貌,主要靠结构方式来体现。

在展开讨论这些个问题以前,我们先对小小说的构思作个宏观描摹。假若把小小说比做一幢建筑,那么它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山间茅屋,而是八角玲珑的宝塔。假若把小小说比做一幅画,或者木刻,或者水粉,或者花鸟,或者山水,

一直低头不语的周华,终于表态了。她晃动着涨得通红的圆脸,一对翘起的小辫子不住地颤动。

崔大妈苍老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她盯着面前这个文静、稳重的姑娘,打心眼儿里盼着她能点点头,同意留在街道幼儿园里工作。

“我说姑娘--”

“她大妈呀,这样吧,让我们华子再考虑考虑。”周华的母亲心里很清楚,现在谁再说什么也没用,除非女儿自己回心转意。因为,她看见了女儿每当作出什么决定时那种习惯的神态和动作:红润的双唇用力地抿着,右手捏着衣角,在左手的食指上缠了好几圈。

“那也好。华子妈呀,”崔大妈一把抓住周华母亲的手,“华子姑娘要是能在这里干,可是孩子们的福气呀--有文

化,又能唱会跳。您说,这些孩子跟我们两个老婆子能学出什么来呢?家长们可有意见了!这不,街道同意给两名待业青年,还拨了一笔款,说也要开--开开新局面……”

周华低着头悄悄溜了出来。她心里慌乱,又有些羞愧。昨天,她在街道主任面前作了坚决的表示:为祖国分忧!可是,这一间半破旧的房子和两个没文化的老太太使她的心凉了半截。

“奶奶教你们说歌谣,好不好?”“好!”

孩子们的欢呼声吸引了周华。她抬起头,隔窗向屋里望去,只见二十多个孩子围坐在一位白发稀疏的老人身边,老人转身随地擤完鼻涕,两个手指在衣襟上蹭了蹭,操着一口山东腔说道:

“高级烟,高级糖,高级老头上茅房。孩子们嘻嘻哈哈地扯着嗓子跟了一遍,连声调都模仿得维妙维肖,特别是后两个字,不仅阳声变成了去声,还略带滑腔。老人接着教下去:“上茅房,没有纸,一抓抓了一手……”

周华实在听不进这庸俗、无聊的“歌谣”,她紧蹙眉头,双手捂住了耳朵。她万万没有想到,祖国的未来在这个幼儿园里学的竟是这些东西!可是,孩子们都在前仰后合地笑个没完。天真的笑声,犹如一把钢针刺扎着周华的心……

顿时,一股热流从心中涌出,她毅然地推开了屋门,朝老人和孩子们甜甜的一笑……

“华子,走吧!”周华的母亲在院子里喊着。

周华转身望了母亲一眼,忽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羞涩地低下了头。她的右手又捏住了衣角,在左手的食指上不住地缠着。

一个轻微的声音从她用力抿着的双唇间挤出:“不……”

听听吧,开头一个“不”,结尾一个“不……”,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文章仿佛一个宝葫芦,一旦打开盖子,香味就窜出来了。结构之巧,令人瞠目。而这巧,又不是矫柔造作的,而是从纷繁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有丰富的生活内涵的。

小小说的结构,力求精练,禁忌散、乱、杂。《不》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故事型作品(包括所谓无故事、无情节、无人物作品)所采用。它常常围绕某种意念、某种情绪、某种心态、或者别的一种什么形象来组织文章的骨架。这种结构方法,可以称之为蛛网式结构,或称为辐射式结构、开放性结构。它也可以变出许多花样,如“蒙太奇式”、“几何图形式”等。这些叫法未必确切,倒可以标明它的结构特点:不尚故事,情节淡化,打破时空限制等。除此之外,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目前还没有叫出它们的名称,我们姑且称为综合式结构吧。这种结构方法,常常把故事情节拆开、打碎,融进意识流写心态的方法,以感情线索为主来组织作品的骨架。

我们的作者对后一类结构方式的作品还比较陌生,这里不妨也举个例子。小小说的题目比较奇怪--《!--?》:


夜显得异常静谧,空旷,星星在遥远的天边注视着这座庞大而古老的城市……

突然,一阵阵尖利刺耳的怪鸣声,搅乱了夜的宁静…… A 司机

捉弄的嘻笑浮在他那愚憨的嘴唇上,眼中射出一道得意之光。卡车徐徐滑行着。他的手死死揿住了喇叭按钮……

B 将军

雪白的帐幔被一双大手掀开,老将军敏捷地跳下床,仿佛回到了三十年代,在这个城市搞地下工作听到的警车的嚎叫。将军趿着鞋站在床前苦笑了,他摇摇头,重新躺下,明天还有多少工作等他去做。他命令自己闭上眼睛,却没能再睡过去了……

C作家

白天的噪声使他躲瘟疫般逃走,现在他紧锁双眉,捂着耳朵在屋里烦闷地踱着,踱着……他感到异常的疲倦,便蜷缩在藤椅里昏昏地睡了过去。当他从梦中惊醒,望着桌前歪歪斜斜的稿子,他再回忆不出昨天晚上曾使自己激动不已的优美的构思了。他叹息了一声,慢慢地伸过手去,将桌上的几张稿子,一点一点地扯碎--也许这是一部杰作,可是,"现在稿本上一片空白……

D母女

“噢,噢,噢,宝宝,莫哭莫哭。”

年轻的母亲忧郁地把手按在孩子的额上,烫手,烧似乎没有退去。她几次用抗议的目光朝窗外望去,一阵阵歇斯底里的嚎叫折磨着她,她企图用白衬衫盖着孩子的耳朵,可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噢,噢,噢,小宝贝,快快睡,快快睡……”摇篮曲被尖利的汽车“奏鸣曲”所淹没…… E 法院院长

他正在审查一个案件,“啪”的一声,老法官合上卷宗,把黑得发亮的烟斗朝桌上猛磕了几下。

沉思:该用法律来约束这些没有职业道德的……人。 F 星星!--?

她眨着眼……

这篇小小说没有通常那种流动的故事情节,没有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是几个看上去似乎并不相干的场景的展示与组合:一个有着愚憨嘴唇的汽车司机,恶作剧地摁响着汽车喇叭,打破了夜的宁静;一位老将军夜半惊梦;一位作家创作的灵感被熄灭;一对母女的耿耿难眠……一个一个生活小窗口构成了对噪音这种公害的控诉,对不讲职业道德者的谴责。所谓无事故、无情节,无人物的小说,大概就是这种样子吧?

然而,我们也不要责怪于它。只要读者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它的构思是非常奇妙独特的。作者的着眼点不是在人物,也不是在情节,而是紧紧盯着一种意念,并且为这种意念寻找内核--噪音公害,再围绕内核抒发感情--对不讲职业道德者报以愤慨。作者的目的达到了,并且使作品产生了良好的感染力量。但是,它又不是说教的,同样是形象的。它的结构方式,有点象数学方程:x+y+z=AB。等式的两边,一边是加法,一边是乘法。加法中的未知数,就是那几个平列的画面;乘法中的未知数,应该是作品表达的意念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何以如此呢?这是由于作品展示的生活,不单单具备时间生活的素质,而且具备价值生活的素质。这一点后面再谈,此处不展开,免得岔题。反过来讲,也正是由于作品的着眼点在于侧重表现价值生活,所以才形成了现在这个模样的结构方式。它的表现手法,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静中有动,看似停顿,实则推进,这正是此类作品的艺术特色。

 “您这样认为?”

女人的口气软了下来。青年心里暗暗高兴。有门!要加一把劲,又有一笔好久不见的大钱到手了。

这时,门外有人叫门了

“开门,我是警察局的……

青年一听是警察,大惊失色。难道是过去干下的那些事情败露了?见鬼!我这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不过,要是在这里被抓住,那就什么都完了。他慌忙从窗口跳了出去。

这间房间在二楼,落地时他把脚脖扭伤了。

警察走过来扶起蹲在地上直哼哼的青年说:“还好,没什么大伤,你的运气不坏。我们是来逮捕那个女人的。她一惯用巧妙的手段哄骗男人,跟他们订婚,劝他们加入人寿保险,然后伪装成事故将他们杀死。她干得次数实在太多了,钱也积了不少……”


作品只有五百来字,却包容了如此丰厚的内容。读着作品的开头,似觉前面热热闹闹的正戏已经开演很久;中间情节推动极快,一句对话就是一个浪峰;临到结尾,笔峰陡转出其不意飞出警察之语,使作品情节急转直下,主题猛然拓宽,延伸。收笔如同大锣压台,余音震颤,声若在耳。这正是小小说结构的特色,故事掐头去尾,情节直奔高潮,突出人物,凸现主题,通篇文字布局都要集中到一个聚光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