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收账款融资之贴现&背书

 最后的救命稻草 2023-04-29 发布于山东

1、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到底是啥?

首先,在「应收款项融资」的上面还有2个科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先搞清楚这2个,有助于我们后面的理解。

应收票据,指的是下游客户支付给企业的票据。

比如经销商从格力进了一批空调,没有付现金,而是开了一张票据。格力持有这张票据,在6个月内可以拿到现金。

应收账款,指的是下游客户的「赊账」。

比如经销商从格力手里拿货,没有付现金,而是答应过一段时间再付钱(通常在1年内)。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本质上都是“买东西的人没给钱”——听上去好像有点「不公平」嘛?

因为大多数人觉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企业出售商品后应该是收钱才对;

然而现实中,由于不同企业的资金周转有快慢,所以通常会允许对方延期付款,要么是支付票据,要么是「打白条」。

你看,实际做生意是很灵活的,并没有那么死板~

「应收款项融资」,就是指企业把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当作金融工具使用。

什么意思?看下去你就明白了。

2、票据中途转让的2个方式:贴现&背书

首先,企业收到票据后,不是马上能拿到钱,一般要在票据到期日,才能收到钱。

比如对方5月1日开出的票据,要等到11月1日才能收到现金。

万一到了8月1日,企业就想拿到这笔钱,怎么办?

常见的做法是,企业可以把票据转让给银行,提前换取现金,同时它贴付一定的利息给银行,这叫「贴现」。

一般来讲,企业会愿意等到票据到期日收钱,因为贴现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成本相对较高;

但如果企业手头实在很紧,可以先用票据贴现的方式获得流动资金,然后再拿这笔钱支付给上游供应商。

步骤如下:

①下游客户支付给企业票据→②企业把票据转让给银行换取现金→③企业拿到现金支付给上游供应商有些人会想,既然企业拿到钱最终是支付给上游,那能不能跳过银行,直接把票据转让给供应商呢?

当然是可以的,这就是另外一种做法,背书。

步骤如下:

①下游客户支付给企业票据→②企业把票据转让给上游供应商简单总结下,一家企业收到票据后,打算持有到期的,就放入「应收票据」;打算中途转让的,就放入「应收款项融资」。

中途转让,又分为背书和贴现2种,具体是哪种,可以看一下财报上怎么说的。

我翻了下格力2020年年报,没有详细说明;再翻2019年年报,附注显示它收到的票据主要是用于「背书转让」的:

所以,建议还是要多翻过去几年的年报,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

再来说应收账款

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尚未到期,但是它想提前拿到钱,可以把它转让给银行获取资金(类似于票据贴现)。

由于国内这类业务开展得不多,暂且可以忽略不计。

三、应收款项融资较大,风险也较高吗?

总之,一家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应收款项融资」,那这个科目里放的,多半是用于背书或贴现的应收票据。

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应收款项融资越大,是不是风险也越大?

其实不是。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信用等级较高的票据才能放入此项,信用等级较低的票据,即便用于背书或贴现,也是放入「应收票据」。

所以严格来说,应收票据里放的,既有持有至到期的票据,也有一部分信用等级较低的票据(用于背书或贴现);

「应收款项融资」放的,基本上是信用等级较高的票据(用于背书或贴现),风险相对较低。

当然这也不代表「应收款项融资」额较大,那么企业支付费用也就多了。

具体是好是坏,还要结合实际的经营情况具体分析。

最后

有些人会不理解,本来财报就那么难懂,现在增加出这些新科目,不是为难大家吗?

事实上,财报也是为现实服务的,企业经营方式变了,报表格式也要及时调整。

如果说,以前很少有公司使用票据背书或贴现,现在变得普遍了,那么报表上自然应该增加一个新科目。

另外,新增科目对普通投资者也是好事。

因为以前大家看报表不仔细,很容易忽略一些公司的票据业务,对企业的了解只是浮于表面;

现在报表上单独列示这一项,看不懂的人就会去琢磨,它背后到底是什么,逼着你去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投资没有什么捷径,普通人就是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进步的。

相信只要你花功夫去了解这些知识,随着时间的积累,总有一天它会变成财富回报给你。

如果你也想通过投资,给自己增加一笔额外收入,不妨从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开始吧,边学习边实践,才能不断提升投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