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求是1025 2023-04-29 发布于山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固定资本价值周转时,曾举例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1]。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要通过增加要素的数量实现,但这种增加是有条件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外延式扩大再生产首先要有一定量的货币资本,这是前提条件。没有货币资本,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自然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货币资本的获得,既可以通过企业自有资本进行资本积累实现,也可以通过信用制度,如借贷、资本市场等融资渠道来实现。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条件,是要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现实的生产要素,且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增加,这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内在要求,也是物质条件。如果在上一轮生产中,除了满足简单再生产之外,没有剩余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使有货币资本,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也还是不能进行。

当然,不能绝对地说货币资本数量不增加,就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并入资本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扩大,在一定的界限之内,不是取决于预付货币资本的量”[2]。这是因为市场中的价格因素会影响扩大再生产规模。如果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普遍下跌,在货币没有贬值的前提下,同样多的货币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同样可以进行。还有就是对要素使用的方法会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比如马克思曾指出“在劳动力的报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3]。意思是说,在工人工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工作日的办法,还是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这种扩大再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属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形式,也是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