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朱元璋的宗室制度:可以保障朱家处于千秋万世延续状态

 人文之光 2023-04-29 发布于辽宁

在历史学界,很多学者提到明朝的治理模式,多数认为朱元璋的一系列操作,将明朝变成了一个大农村。实质上从统计者的视角来看,元朝的重商主义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元朝的崩溃,所以朱元璋需要根据元朝的成败得失进行纠错。

能够从一个流民发展成明帝国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无疑是较为理性的。朱元璋渴望明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所以朱元璋在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朱元璋的制度改革

明朝开国的时候,即便从秦朝开始计算,朱元璋也得到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来作为明朝的制度设计参考。因此在朱元璋的主导下,明朝帝王们开始不断完善明朝的统治制度,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局面:

考虑到之前存在权臣现象,所以朱元璋废黜了丞相制度:按照朱元璋的设计理念,将相权铲除,将皇权和相权合并,这样必然无法在群臣中无法形成对抗皇权的力量。朱元璋的这个制度设计成功了。毕竟明清两朝(清承明制)基本上没出现过权臣——能够真正对抗皇权的权臣。

考虑到地方割据的情况,明朝君主设计了督抚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较好的对地方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东汉末年或者中晚唐那样的藩镇割据问题。

考虑到胡人南下的问题,朱元璋一开始选择恢复分封制:即将明朝的藩王册封到边疆,作为明朝和胡人的缓冲带。到了朱棣时代,朱棣直接迁都到北方,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抵抗胡人南下。

考虑到思想管控问题,明朝君王大兴文字狱,天下读书人一时间噤若寒蝉。同时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在很大程度上,也消耗了明朝读书人的精力和时间,为明朝的稳定统治发挥了功能。

为了防止官僚群体存在对朝廷不利的活动,于是明朝君主奉行厂卫制度,即通过特务活动、恐怖模式来让官员们陷入恐怖状态,最终人人自危,方便统治。

在民间治理方面,秘密宗教往往是动摇封建统治的利器,所以明朝的法律一开始就严禁秘密宗教。

2、腾笼换鸟

当然朱元璋未必不知道这一点:那就是自古以来没有不灭的王朝,即便是朱元璋如此努力,朱元璋也不敢真的觉得明朝就能千秋万代。因此朱元璋在客观上还出台了另一套方案,来保障朱家的千秋万代:那就是宗室制度。

按照明朝的宗室制度,只要是宗室子弟,朝廷就要拨给生活费,保障其繁衍和生活。而且,如果是秦王的话,其嫡长子世袭罔替,永不降爵。

要知道,人类社会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农耕社会的社会资源更是少的可怜。朱家宗室不断的繁衍,最终的结果是挤占朱家人之外群体的生态位,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必然导致生态位发生变化:即在朱家的宗室制度和封建剥削之下,天下人只分成远支朱家人和近支朱家人,其余的人都遭到了腾笼换鸟——远支朱家人沦为百姓,近支朱家人继续保持统治者的地位。

实际上早在嘉靖帝在位期间,朱家内部就发生了分化:要知道,虽然都是宗室,亲王和末等宗室的生活待遇可谓天差地别。亲王可以享受仅次于皇帝的荣华富贵、生活供给,但是末等宗室可能要忍饥挨饿。所以嘉靖帝时期,甚至出现了末等宗室勾结蒙古人打算复辟元朝的荒唐现象发生。

所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如果不是李自成终结明朝,而是让明朝继续延续下去,大概率来说,朱家人之外的群体,都要绝嗣,给朱家人腾出生存空间。

事实上朱元璋的制度赢了。因为虽然明朝灭亡快四百年了,但是朱家的后人依旧广泛存在,甚至还产生了大量的精神朱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