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考资料--高频考点(2)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4-29 发布于海南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生

1.心胜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

耶纤维,负责心脏正常冲动的形成和传导。

2.心功能分级:

(1) I级: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护理措施: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2)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护理措施: 可适当从事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

(3)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护理措施: 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话动。

(4) IV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护理措施:绝对卧床休息。

3.心脏负荷过重

(1)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二尖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

石缺损、动脉导管末未闭;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

血等。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雕

侠窄等,以及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4.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 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5.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是阵发性

夜间呼吸困难,痰液特点为白色泡沫样,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损

部分患者可出现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2) 右心衰竭:体循环静脉淤血,水肿(凹陷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发绀。

6.洋地黄类毒性反应:

胃肠道表现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神经系统表现

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较

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


7. 急性心力衰竭:以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特征性表现为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 - 40次/分,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处理:置患者于两腿下垂坐位或半卧位。吸人高流量(6 - 8L/min)氧气,加入

30%乙醇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利尿、强心剂等。

8.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其冲动产生的频率是60 -100次/分

9.,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有R波存在的各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10.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B 受体阻滞剂等:室性期前收

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胶碘酮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s 即停用

洋地黄,并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治疗。

11.心胜起搏器安置术后可心电监护24小时,遵医嘱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

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植人侧。

1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

(1)房间隔缺损:缺损小者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碱少而表现为气

促、乏力、喂养困难。可见肺门“舞蹈”征。

(2)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多有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

育缓慢,易患肺部感染。

(3)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

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重要畸形。临

床表现为青紫(为主要表现)、杵状指(趾)、蹲踞现象、缺氧发作。心影呈靴形。缺氧发作时立即予以膝胸体位。

13. 高血压危象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靶器官缺血症状,诱因常是紧张、劳累、寒冷、突然停用降压药等。

14. 高血压脑病以脑病症状和体征为特点,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6.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疼痛特点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疼痛部位

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常见,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左手无名指和小指

前区疼痛

持续时间

多在3 -5分钟内,很少超过15分钟

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疼痛性质

迫感、发闷、紧缩感或烧灼感

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树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

诱发因素

体力劳动时或情绪激动、饱餐、受冷- Il吸烟心动过速等

一般无明显的诱因

缓解因素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电图

作期可见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出现宽而深的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律失常(室颤最多见)。

(3)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

(4)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16.心脏瓣膜病

(1)风湿性心瓣膜病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

(2)二尖瓣狭率:最常出现的早期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略血可表现为血性或血丝痰,可常出现以房颤为代表的心律失常。心尖部可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育,是最重要的体征。

(3)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是最重要的体征。

(4)主动际要狭窄: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既是主动脉瓣狭窄典型的三联症,主动脉二瓣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第二主动脉瓣区可听到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6)充血性心力衰竭:首要的并发症,也是就诊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7)心律夫常:房颤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17.感柒性心内膜炎

(1)亚急性路染性心内膜炎以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最常见;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

(3)心力衰竭:是最常见并发症。

(4)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价值的方法是血培养。

18.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

19.缩窄性心包炎: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食欲缺乏上覆陈满成疼

痛,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率增快,可见Kusmaul征。

20.下肢静脉曲张

(1)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建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应注意:严禁校摩患肢,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

2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① 局部缺血期:以血管痉挛为主,表现为患肢供血不足,出现肢端发京、怕冷、小

腿部酸痛,问歇性破行。

② 营养障碍期:患者可出现静息痛( 休息痛),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③ 组织坏死期:患肢动脉完全闭塞,发生干性坏疽。

(2) 护理措施,严禁吸烟,防止受冷令、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22.心脏骤停

(1)心脏骤停心源性的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心电图表现以心室颤动或行最为常见。

(2)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3)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4-6 分钟,大脑将发生不可逆损害

(4)肾上腺家:为救治心胜骤停的首选药物。

5) 利多卡因: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 阑尾体表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

2.口炎


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溃疡性口腔炎

致病菌

白色念珠菌

单纯疱疹病毒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特点

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

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

3.慢性胃炎:目前认为多由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引起。

(1)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反酸、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2) 护理措施:急性发作期给予无渣、半流质饮食,如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剧烈呕吐、呕血的患者应禁食。

4.消化性溃疡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

(2) 在损害因素中,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和胃酸都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袭的作用,胃酸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3) 胃溃疡最常发生的部位:胃角和胃窦小弯,疼痛特点:进食—疼痛—缓解。

(4) 十二指肠溃疡最常发生的部位:十二指肠球部,疼痛特点:疼痛—进食—缓解。

(5) 并发症: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呕血与黑便;穿孔,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腹部剧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幽门梗阻,频繁呕吐宿食;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则少见。

(6)胃镜检查:与黏膜活检可直接观察溃疡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对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

(7)幽门螺杆菌治疗:质子泵阻滞剂或胶体铋剂和两种种抗菌物三联治疗。

(8)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吻合口梗阻:患者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不合胆汁。

②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餐后10 - 30分钟内,出现的胃肠症状包括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可有绞痛,继而腹泻;循环系统症状有全身无力、头昏、晕厥、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等。多数患者经调整饮食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包括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宜进低糖、高蛋白饮食,进餐后平卧10 - 20分钟。

5.小儿腹泻

(1) 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2) 生理性腹泻: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见,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

(3) 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大便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含少量黏液。

6.肠梗阻

(1) 最常见的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

(2) 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3) 机械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是阵发性剧烈腹痛;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发柞间隙时间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麻痹性肠梗阻呈持续性胀痛。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迟且少,呕吐物为粪样。

(4) -般梗阻发生4-6小时后,立位或侧卧位腹部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排列的气液平面。

(5) 肠梗阻重要的护理措施是:禁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6)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常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可见到空气或钡剂在套受阻呈“杯口状”阴影。

(7) 急性肠套叠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复位是紧急的治疗措施,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

7.急性阑尾炎

(1) 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阑尾管腔阻塞。

(2) 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3)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常位于麦氏(McBurney)

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4) 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3-5天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局部有红肿、压痛或波动感。

8.腹外疝

(1) 腹外疝最主要的病因是:腹壁疆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

(2) 最多见的疝内容物是:小肠。

(3)斜疝与直疝的区别

鉴别要点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卞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参

较少

(4) 术后护理: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

(5) 防止阴囊肿胀的措施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6) 活动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9. 痔、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1) 内痔: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分为4期:

I期: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

Ⅱ期:便血加重,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纳;

Ⅲ期:便血量常减少,痔块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

Ⅳ期: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即脱出。

(2) 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若形成血栓性外痔,则有肛门剧痛。

(3) 肛门周围脓肿:主要表现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

10. 肝硬化

临床上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轻、无特异性,失代偿期症状明显,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两类临床表现。

(1)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①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畏食等;②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皮肤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倾向;③内分泌紊乱:由于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灭活能力减退,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乳房发育等症状;女性病人可有月经失调、闭经等症状。患者可出现蜘蛛痣、肝掌。

(2) 门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当腹水量超过1000ml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3)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便。

(4)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常见死亡原因。

11. 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寒战和高热,最常见体征为肝区压痛和肝大。

12. 肝性脑病

(1) 各型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手术后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原因。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2) 肝性脑病分为五期

分期

临床表现

O期

无性格行为异常,无神经系统病理征,脑电图正常,只在心理测试时有轻微异篇

一期(前驱期)

轻度行为改变及行为失常,患者应答尚准确但有时吐字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

二期 (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不能完成简单计算,言语不清,举止反常,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表现异常

三期(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唤醒,扑翼样震颤仍存在,肌张力增加,脑电图有异常表现,锥体束征呈阳性

四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脑电图明显异常

13. 胆道感染及胆道蛔虫、胆石症

(1)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右肩下部。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2)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般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上腹部顶胀痛或绞痛,对本病的诊断,主要是在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具备这五联症( Reynolds五联症)即可诊断。

(3) 胆道蛔虫病: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治疗原则是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等。

(4) 胆囊结石:腹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起病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

(5) 胆管结石: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腹痛、寒战热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症。

(6) 胆绞痛发作时,按医嘱给予解痉、镇静和止痛,常用哌替啶、阿托品,但勿使用吗啡,以免胆道下端括约肌痉挛,使胆道梗阻加重。

14. 急性胰腺炎

(1) 腹痛:为本病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可为钝痛、绞痛、钻痛或)9割样痛,疼痛剧烈而持续,可有阵发性加剧。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常向腰背部皇带状放射。

(2) 血淀粉酶测定:急性胰腺炎时,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血清(胰)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

(3) 解痉镇痛:可用阿托品或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疼痛剧烈患者可用哌替啶。但因吗啡可引起Od出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因此禁用吗啡。

(4) 饮食护理: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防止食物及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必消化酶。

15. 上消化道出血

(1)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

(2)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3) 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4) 内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措施。

(5) 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可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但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孕妇者禁用。

(6) 气囊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持续压迫时间最长超过24小时。

(7) 对急性大出血患者应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患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止血后应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16. 急腹症

(1) 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外科腹痛特点是一般先有腹痛,后出现发热等伴随症状,内科腹痛的特点是一般先发热或先呕吐,后发生腹痛。

(2) 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急腹症患者,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性止痛剂,必要时可用阿托品解痉,因为此药不致掩盖症状。禁忌给患者灌肠和用热水袋热敷、禁用腹泻药。


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 Sl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2.急性感染性喉炎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

3.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4.肺炎链球菌肺炎典型表现为: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 - 41℃,呈稽留热型。咳嗽、咳铁锈色痰。首选青霉素治疗。

5.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

6.支气管扩张

(1)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

(2)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患者禁止体位引流。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除有慢支症状外,同时伴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2)典型肺气肿体征为:桶状胸,语颤减弱。晚期患者因呼吸困难,可表现为身体前倾,常呈缩唇呼气。

(3)长期氧疗,一般低流量吸氧1- 2L/min。

8.支气管哮喘

(l)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和(或)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严重的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经治疗不易缓解者,称之为哮喘持续状态。

(2) 药物治疗:①β2:受体激动剂除有迅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气道炎症,增强黏膜纤毛功能的作用,是控制症状的首选药,如沙丁胺醇。

②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③色甘酸钠:对预防运动和过敏原诱发的哮喘最有效。

(3) 尽量不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普萘洛尔等。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 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咳痰、气急、喘息,活动后感心悸、呼吸困难。可有不同程度发绀和肺气肿体征。

(2)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尤甚,有球结膜充血、水肿,心力衰竭症状以右心衰竭为主,心悸、气促加重,颈静脉怒张。

(3)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4) 肺心病的治疗以治肺为本,治心为辅为原则。

10. 血气胸

(1) 气胸的临床表现与处理


闭合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纵隔偏移,患者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

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而使纵隔移位,患侧胸膜腔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有纵隔扑动现象。患者有明显的呼乎困难,胸壁伤口处能听到空气出入胸膜腔的吹风声

裂口或伤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患者表现为严重或极度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

处理

闭合性气胸气量少于该侧胸腔容积20%时,气体可自行吸收,气量较多时,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

紧急处理的原则是将开放性气胸转变为闭合性气胸,然后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

必需紧急进行减压处理,安装胸腔闭式引流

(2) 胸腔穿刺抽气部位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穿刺引流液体,穿刺部位在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问,脓胸引流应放置在脓腔最低位。

11. 呼吸衰竭

(1) 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动脉血氧分压Paoz< 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z> 50mmHg。单纯Paoz< 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伴有PaCOz> 50mmHg,则为Ⅱ型呼吸衰竭。

(2)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3) 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问题为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较高浓度(>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致引起C02潴留。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35%)、低流量(1 - 21/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